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 > 解锁《诗经》与安阳

解锁《诗经》与安阳
——高考试题背后的故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因此又被称作诗三百。经历了2000多年岁月的洗礼,朝代的更迭,《诗经》被尊奉为经典而保存了下来,足以证明它的价值。通过《诗经》搭建的跨越千年的桥梁,我们能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在《诗经》创造的艺术世界中,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那么,古老的《诗经》和今天的安阳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的奇缘呢你知道《诗经》中有哪些故事发生在安阳吗让我们在高考题中进行一场时空之旅来寻找答案吧!
千年前的邂逅——《诗经》与安阳
《诗经》以它极高的艺术成就跨越千年而不衰,殷商故都安阳,在《诗经》里同样留下了传奇的故事。
《诗经》中的《国风》收录的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其中《邶风》《鄘风》《卫风》,即在邶国、鄘国、卫国地区产生、采集、流传的民间诗歌。而这三地与今天的安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安阳自盘庚迁殷后成为一代都城,殷商历史在这里绵延了273年(一说255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占领了殷都一带。武王为稳定政权,安抚商朝遗民,保留了商族王室宗庙并让纣王的儿子武庚继续留在朝歌。但为了加强对殷商旧地的管理,武王又在殷地周围区域设置了三个监国,即邶、鄘、卫三地,并交由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管理。关于三监之地的位置和三监人物关系等在不同的史书中有不同的记载。如郑玄《毛诗谱》载:邶、鄘、卫者,商纣畿内方千里之地,其封域在《禹贡》冀州大行之东。北踰衡漳,东及兖州桑土之野。周武王伐纣,以其京师封纣子武庚为殷后。庶殷顽民被纣化日久,未可以建诸侯,乃三分其地,置三监,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教之。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皇甫谧《帝王世纪》言:自殷都以东为卫,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鄘,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霍叔监之,是谓三监。《史记·卫康叔世家》云:武王已克殷纣,复以殷余民封纣子武庚禄父,比诸侯,以奉其先祀勿绝。为武庚未集,恐其有贼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禄父,以和其民。班固《汉书·地理志》则曰:河内本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鄘、卫国是也。邶,以封纣子武庚;鄘,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虽然后世学者对三监史事各有观点,尚无明确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的邶、鄘、卫三地同属殷商旧地。
周武王去世后,其子成王即位,周公辅政。政权的更迭引起了管叔、蔡叔等人的不满,武庚便利用周王室内部矛盾挑起了三监之乱,周公奉成王之命平定了叛乱。之后,成王将卫地尽封于康叔,以夹辅周室,迁邶、鄘之民于洛阳。康叔的后世子孙逐步扩展合并了邶、鄘两地,最后统称为卫。
学界对三监史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在看待《诗经》中《邶风》《鄘风》《卫风》三地民歌之时却能达成共识,即邶、鄘、卫三国之诗相与同风。后人习惯于把这三地的作品统归入卫国地域的诗歌看待。
从地理位置上看,邶、鄘、卫三国中的卫、邶两地大部分区域在今天的安阳境内。
卫国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境内多条河流交错,阡陌纵横,土地肥沃。周初分封天下之时,卫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担负着护卫周王室的重任。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曾是政治和文化交流中心,诸子百家在这里云集,孔子也曾在这里居住并传播儒家思想。卫国虽然地域广阔,但是出现在《诗经》中的卫、邶、鄘的核心区域却主要集中在今天淇河两岸的安阳、鹤壁、卫辉一带。卫国自公元前11世纪始,至公元前209年终,在内忧外患之下曾4次迁都,其中有3次迁都在滑县境内。在今天的安阳滑县八里营镇殿上村的卫王殿遗址,是卫国的第二个国都楚丘的卫王宫殿遗址。
《诗经》中另一个和安阳紧密相连的地方是邶国。清代乾隆年间的《汤阴县志》记载:邶为武王封纣子武庚地。当代著名语言学家王力说:邶,国名,周武王封纣子武庚在这里,后来并入卫国。在今河南淇县以北至汤阴县一带。现经多方资料及学者考证推断,今天安阳汤阴县东南的邶城村即《诗经》中邶国都城所在地。
《诗经》与安阳邂逅在千年前先民们的诗歌民谣里,岁月悠悠,斯人已去,流传在殷商旧地的古老民歌依然传唱不衰,激荡着人们的心弦。
千年来的吟唱——《诗经》中《邶风》《
1.tif>风》《卫风》赏析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从《诗经·邶风·击鼓》里流淌出来的文字,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已成为当代青年男女最美的爱情宣言。然而《击鼓》并不是一首爱情诗,而是一首有关战争的诗歌。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击鼓》是被迫从征的士兵的哀怨之歌,隆隆的战鼓声回荡在历史的天空,战争带给普通百姓的从来只有伤痛,好在艰难的军旅生活中还有一份真挚的情感让人回味。这些从先民们心底里自然流露出来的诗句正是《诗经》最打动人心之处。
广义的卫风包括《邶风》19首、《鄘风》10首、《卫风》10首,共39首诗歌。《左传》载季札观乐时明确称邶风、鄘风、卫风为卫风,并赞美道: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卫风》讲述了先秦时期卫地人民的悲欢离合,大到国家政治军事,小到个人欣喜愁苦,都有所论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相与歌咏,各言其情的婚恋诗。这些作品有的表现了恋爱生活的快乐,如《卫风·木瓜》等;有的表现了对爱情的坚贞和恋人相思的痛苦,如《邶风·匏有苦叶》等;有的则抒写了弃妇的怨恨,如《邶风·谷风》等。这样看来,不妨大胆猜想,诗经时代的安阳人非常浪漫,他们不但敢于追求美好的爱情,即便是所求不幸,也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正如学者鲍鹏山所言:《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当数那位卫国女子。这位女子就是《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这首诗现在选编入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材,曾作为考试必背篇目出现在高考试卷上。
《氓》全诗共6章,每章10句。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此诗被认为是一首弃妇诗,尽管女子对于男子的二三其德表达了深深的愤怒,但始终可以看到她对爱情与婚姻的忠贞,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是她对失败婚姻的悔恨与决绝,更是她对于爱情生活的反思与觉醒。这位女子虽然没有姓名,但她的坚定与决绝足以让后世女子在面对婚姻时多一份警醒。
《卫风》中出现的女子很多,她们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着,或忠贞不渝,每一位都形象动人、真诚可爱。其中有这样一位女子,她出身卫国贵族,身份高贵,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爱国女诗人。她就是卫懿公的妹妹——许穆夫人(因嫁于许穆公为妻故称之)。据清魏源《诗古微》考证,《诗经》中有三篇诗歌是许穆夫人的作品,分别是《邶风·泉水》《卫风·竹竿》和《鄘风·载驰》。《载驰》尤其被后人称道。
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尔不臧,我思不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这首诗写的是卫国为狄人占领后,许穆夫人快马加鞭赶到漕邑(今安阳滑县境内)吊唁,以便支援卫国的情景。她听到卫国国破君亡的噩耗之后,曾请求许穆公援救卫国,但许穆公怕引火烧身,不敢出兵。许穆夫人不忍故国被困,带领亲信赶赴漕邑与逃到那里的卫国宫室和刚被拥立的戴公(许穆夫人的哥哥)相见。同时,许穆夫人还建议向齐国求援。面对许国大臣的阻挠和指责,她发出严厉的斥责: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
。大意是:纵然你们都不赞同我,说我渡济水返卫国不对,也断难使我返回;既然你们没有高明的主张,我的看法要长远很多;我的思国之心是禁锢不住的。
卫国最终在齐桓公的帮助支持下,打退北狄,收复了失地,并在楚丘(今河南安阳市滑县)重建都城,恢复了在诸侯国中的地位,国运又延续400多年。许穆夫人虽身为女子,但其深明大义心忧故国,目光见识一点也不输男子。重读《载驰》不禁对女主人公肃然起敬。
一部经典,一段历史,一场文化之旅,从纸上相逢到现实追寻。在当年邶国故事的发生地——今天安阳的邶城村,依然可见商周时代邶国都城的一段古老城墙及其他历史遗迹。透过这段斑驳的城墙,我们仿佛看到了这里曾经的辉煌。也许就是在这垛古城墙下,发生了那段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卫王殿
邶城遗址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真实曹操墓——高陵寻迹,魏武遗风
横槊曹公——千秋功过,后人评说
真实曹操墓——高陵寻迹,魏武遗风
2021年浙江卷历史第25题指出:历史人物评价常易引发讨论,如对商纣王、曹操、武则天等人,古今史家众说纷纭。尤其是新材料的发现会引发新一波的讨论,以曹操墓的发现为例,一时曾有‘不堪寂寞,曹操出土’的说辞……
安阳历史上三位历史人物备受世人争议:帝辛、曹操、袁世凯。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安阳发现了曹操墓。一石激起千层浪,扑朔迷离、沉寂千年的曹操墓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2023年4月29日,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全景
高考聚焦
(2016年北京卷历史第40题)
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的重大考古发现。
[西高穴曹操
(155年—220年)墓海昏侯刘贺
(前92年—前59年)墓墓葬位置只符合部分文献记载(注:文献中关于曹操墓位置有多种记载)与文献记载一致墓葬形制和结构与当时王侯级墓类似符合汉代列侯墓的
规制出土器物具有汉代特征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出土器物上的文字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刘贺海昏侯臣贺]
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侯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还存在争议。
(1)阅读上表,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8分)
(2)海昏侯墓将规划建设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列举该遗址公园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10分)
【考题解读】曹操墓真伪
参考答案
(1)原因:与海昏侯墓有关的资料都没有引发争议,结合器物上的文字,完全可以证明其墓主为刘贺。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以及墓葬规制分别与曹操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种记载。综合来看,虽然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如海昏侯刘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
(2)增加旅游资源数量,丰富旅游资源种类,扩展旅游路线,提高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扩大客源市场,增加旅游业收入;促进旅游设施建设和交通条件改善。
试题分析
历史学科素养要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第(1)题充分体现了如上学科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还要开拓视野,积累相应的课外知识,才能应对自如。第(2)题则是将历史知识活学活用,将历史和现实对接,是新时代学科教学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训练的落实。
在历年试题中对高陵有关的知识点考查涉及范围较为广泛。(1)曹操墓本身。如2018年4月浙江高考历史加试题考查曹操墓的发现,2021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考查商纣王与曹操墓。(2)曹操墓和其他的比较。如2016年北京历史考查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作比较。(3)曹操墓的凭吊。如2015年湖南卷语文古代诗歌考查张说《邺都引》诗赋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