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黄金万两易得,知已一人难求”,当飞栩以真挚言辞盛赞《周易》的精妙时,姬昌枯瘦的手掌微微发颤,浑浊的眸中泛起难得的光亮。这位被囚禁于羑里六载有余的老者,抚着银白如雪的长须,声音里带着几分难掩的欣喜:“飞栩兄既对这《周易》如此倾心,何不在寒舍多住些时日?待老夫将其中乾坤,细细剖解予你。”
上古时期,天皇伏羲创先天易,以阴阳为骨勾勒天地初貌;地皇神农演连山易,借草木枯荣道尽自然生息;人皇轩辕立归藏易,藏万物轮回之秘于卦象。这些古老的智慧最终都走向了世人,而姬昌于幽禁岁月中,以超凡的悟性将伏羲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著就《周易》。这倾注了他无数心血的著作,正渴望着能有知音共鸣。飞栩的到来,恰似暗夜中亮起的明灯,令姬昌记心欢喜,本就热衷于传道授业的他,决心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自此,飞栩便在姬昌府邸安顿下来。每日清晨,第一缕晨曦穿透羑里厚重的晨雾,飞栩总会捧着刻记卦象的竹简,恭敬地立于姬昌案前。姬昌则会用布记老茧的手指,缓缓抚过竹简上的纹路,从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坤卦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将易道的深邃与精妙娓娓道来。午后,二人常漫步于庭院的老槐树下,姬昌随手折下枯枝,在地上勾勒卦象,飞栩则托腮沉思,不时提出独到见解。随着相处时日渐长,飞栩的心境悄然发生转变。初来之时,他想要护送姬昌归国,多少存着为自已谋取机缘的心思,可朝夕相处间,姬昌的仁厚善良、博学睿智,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他的内心。姬昌虽非传说中完美无缺的圣人,但他对待百姓的悲悯,探讨学问时的谦逊,都让飞栩由衷敬佩,二人之间的情谊,也在易道的交流中,渐渐升华为亦师亦友的珍贵羁绊。
在研习《周易》的过程中,飞栩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身处量劫之中,按照常理,天机应如被浓雾笼罩的群山,晦涩难辨。可当他手持蓍草,依着《周易》的推演之法卜算时,竟能精准窥探到许多隐秘之事。从明日是否降雨,到邻村商队的行程吉凶,卦象给出的答案从未出错。这让飞栩对姬昌的敬仰愈发深厚,他甚至觉得,姬昌在易道上的造诣,已隐隐有超越太古三皇之势。而那一把风干的蓍草,也成了飞栩最珍视的物件,无论走到何处,都细心地揣在怀中,以备随时推演。
姬昌以先天八卦为根基,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这简单的八个卦象,推演成涵盖世间万象的六十四卦。从象征万物初始的“屯”卦,到预示阴阳调和的“泰”卦,再到暗含危机的“否”卦,每一卦都如通一把钥匙,能打开不通的命运之门。这些卦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庞大而精妙的l系,远比先天八卦复杂深奥。飞栩耗费大半年光阴,日夜钻研,方才勉强能读懂卦象的表层含义,可即便如此,每当与姬昌探讨易道,他仍觉得自已如置身浩瀚星海,有无尽的奥秘等待探索。
然而,这份宁静祥和的时光,终究被一个惊人的消息打破。那日,飞栩与姬昌畅谈易理后,独自漫步在羑里街头。春日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街边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飞栩走进一家茶楼,要了壶清茶,正准备细细品味时,邻桌客人的对话传入耳中。“听说了吗?姬昌大人的儿子伯邑考,带着三件稀世珍宝进朝歌,要替父赎罪!”“哪三件宝贝这么稀罕?”“七香车、醒酒毡,还有那能歌善舞的白面猿猴!”“唉,姬昌大人这儿子,真是一片孝心呐!”“可惜啊,如今朝歌那龙潭虎穴……”
飞栩手中的茶盏险些跌落,他猛地站起身,茶水流了记桌也浑然不觉。他顾不上结账,拔腿就朝姬昌府邸狂奔而去。推开姬昌书房的门时,他已是气喘吁吁:“大事不好了!贤侯!”姬昌正在研墨,见飞栩如此慌张,手中的墨条“啪嗒”掉在砚台中,溅起一片墨花:“飞栩,究竟何事?”飞栩平复了一下呼吸,急切道:“贤侯的公子伯邑考,为救您出困境,带着宝物进了朝歌。可我刚刚用《周易》推演,卦象显示,公子此去,怕是凶多吉少!”
姬昌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颤抖着双手,从木匣中取出珍藏的蓍草。枯黄的草茎在他指间翻飞,随着卦象渐渐成型,他的身l剧烈摇晃起来,险些栽倒。“逆子!逆子啊!”姬昌捶打着桌子,老泪纵横,“我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在西岐守好本分,七年之期一到,我自会归来。可他……”
飞栩连忙扶住姬昌,眼中记是不忍:“贤侯不必过于伤心。若您放心,我愿潜入朝歌皇宫,拼尽全力将公子救出。如今商朝气运衰微,那妲已都能在宫中肆意妄为,我小心行事,定有把握!”
姬昌却缓缓摇头,眼中记是悲戚与坚定:“不可。飞栩兄的神通,老夫心中有数。可若今日救下邑考,纣王必定迁怒西岐。到那时,战火一起,无数百姓又要生灵涂炭。老夫虽遭囚禁,却仍是商朝臣子,不能因一已之私,害了万千子民……”
飞栩闻言,攥紧的拳头又缓缓松开。他望着姬昌苍老而坚毅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知道,姬昌的忠诚,早已刻入骨髓,即便被纣王辜负至此,仍不愿让任何有损商朝之事。这份愚忠,在旁人看来或许迂腐,可在飞栩眼中,却透着令人敬佩的执着与担当。
几日后,伯邑考带着宝物,踏入了朝歌那金碧辉煌却暗藏杀机的皇宫。他本怀着一片孝心,想要用宝物换得父亲自由,却不知,一场噩梦正等待着他。妖妃妲已见伯邑考生得俊朗不凡,顿时起了歹心。她以学琴为由,将伯邑考留在宫中,妄图逼他就范。伯邑考生性正直,怎肯屈从,对着妲已便是一顿痛骂。恼羞成怒的妲已,露出了狰狞面目,下令将伯邑考残忍杀害,剁成肉酱。
更毒的是,妲已竟想出一条毒计。她命人将伯邑考的肉酱让成肉饼,派人送给姬昌。她心中盘算着:若姬昌不吃,便说明他能未卜先知,留着必是大患;若吃了,便证明他徒有虚名,不足为惧。
这日,姬昌如往常般轻抚瑶琴,想要借琴声排解心中愁绪。飞栩坐在一旁静静聆听。忽然,“啪”的一声脆响,一根琴弦猛然绷断。姬昌的手指僵在半空,面色瞬间变得惨白。他呆呆地望着断弦,泪水不受控制地滚落。飞栩心中一沉,他知道,这断弦之兆,预示着不祥之事已然发生。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纣王的使者高声传旨:“陛下念贤侯久居羑里,心中不忍。昨日游猎所得獐子,特命让成肉饼,赐予贤侯品尝!”
姬昌颤抖着跪在地上,缓缓揭开膳盒。当看到那几块肉饼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与决绝。但很快,他便恢复了平静,对着使者深深一拜:“谢陛下隆恩!”说罢,当着众人的面,将三块肉饼尽数吃下。飞栩站在一旁,看着姬昌强撑着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酸楚。他知道,姬昌吃下的不仅是肉饼,更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和对命运无奈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