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壁上飞龙 > 第十七章 碑林与菊坞

第十七章
碑林与菊坞
DI
SHIQI
ZHANG
BEI
LIN
YU
JU
WU
众人不在昭陵逗留,乘车连夜下山。
王菊人见珍妮疲惫,便建议中途留宿,而珍妮心有所感,执意即刻返回。
众人各怀心事,归途再无欢歌笑语。
临近止园,鞍马劳顿不需多提,时间已是5月1日凌晨。
二层大厅仍有灯光未熄,珍妮抢先上楼去,只见杨虎城便衣而坐,身边肃立着面色煞白的通信兵。
勃兰嘉、安娜所乘车辆坠崖,车身焚毁,未见二人行迹。已联络省会警察局和三原保甲,责令即时组织搜救工作。
通信兵的报告冰冷,珍妮身形一晃,几乎不能站立,王菊人急忙从旁搀扶。
我要去找他……珍妮喃喃道。
珍妮小姐,我们很理解你的心情,不过现在你最需要的是静养。徐悲鸿关切道。
吕道士伸手到珍妮面门前,凭空画了个镇魔符咒,道袍袖里夹带着幽幽草药异香。
珍妮强撑精神,向众人歉意一笑,缓缓向卧室挪去。
待他人散去,王菊人低声道:昭陵之行未见明显异常,亦未发现胡宗南之踪影。
圆形眼镜片的映射光遮蔽住眼眸,双肘支撑桌面,下半张脸庞埋藏在十指交握的手掌阴影之中,让人无法读出杨虎城此刻的表情。
你怎么看杨虎城沉声问道。
黄帝陵队伍失踪,昭陵遭遇南京专员,明显二者并非偶然。王菊人回道。
杨虎城微微点头,问道:两件事是否和胡宗南有关
不好说。王菊人稍显迟疑道,不过,看来我们的方向选择极可能是准确的。
杨虎城对于王菊人的谨慎习以为常,道:如果进攻方向正确,那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王菊人会意道:自然是加强正面火力。
杨虎城缓缓道:那我再给你添把柴,必要时可以借用一下‘那个’的力量。
王菊人应道:希望不至于走到那一步。
杨虎城又问道:依你看这些人表现如何是否可靠
王菊人思索片刻道:虽有些许疑点,目前还在合理范畴。只是勃兰嘉的失踪也许会惊动使馆方面,需要控制影响。
杨虎城道:也不是头一次了,按老法子办。
王菊人点头道:警察局借调查为名,针对安娜一直旁敲侧击,怕是别有用心。
杨虎城道:等人找到了,尽快安排一下转移,你亲自来办。
王菊人点头应下。
良久,杨虎城又道:还有,大同园的被害尸身还没人收殓吧找个身份清白的出面,操办一下身后事。不要对不起朋友。
起床号吹响,国际劳动节的时针走得也较往日更加勤快。
勤务敲响房门,珍妮正和衣而卧、毫无睡意。
天生园见黄色油纸包装外的红帖黑字,珍妮迅疾撕开点心的包装。
内里信笺上几行熟悉的拉丁字体跃入眼帘,不觉用手捂在嘴前,眼眶一热。
桌上含苞待放的水仙,也在视线中变得模糊而扭曲。
同一时刻,碑林。
槐柏森森,白昼如夜。阶凉于水,人迹罕至。屋宇壁嵌碑文,低矮破败,院落散立刻石,错乱无综。空旷处乱草过膝,蚊虫横飞,墙角里溺泄狼藉,奇臭难闻。
在林则徐题字的碑亭下,身着便装的胡宗南久立于石台孝经碑①1前,静静研读着碑文。
一名身量矮小的西装男子,疾步小跑来到胡宗南身后,低声耳语些什么。
哦他们竟然去了黄帝陵和昭陵,看来我竟是高估了杨虎城。胡宗南语带嘲讽道,难道他们不知道线索就在这长安城中
萤火之光岂能与皓月争辉西装男子应道。
哦看来这几日你倒是读书长进了。胡宗南似笑非笑道。
哪敢哪敢,我还不是害怕丢了老板的脸面这现学现卖、板门弄斧,完全都是附庸风雅。西装男子谦卑回道。
附庸风雅,毕竟心慕风雅,总好过粗鄙不文而反以为荣。胡宗南道,你不妨来讲讲这块石碑的来历
西装男子干笑一声,哑声道:老板又取笑我。我听说当年唐明皇看上了儿媳妇寿王妃杨玉环,于是高力士献计令诸皇子研读《孝经》,从而启发寿王以孝道为重献出玉环。唐明皇亲自抄写《孝经》并刻石碑,这碑文刚刻完,寿王的婆娘就变成自己的后妈。
胡宗南点点头,问道:你可知道,为何我每次必来观看此碑
西装男子笑道:只可惜我还没婚娶,老板要是觉得哪位太太能入法眼,我自然要学高力士为老板分忧解难。
胡话!胡宗南假嗔,又道,孝之精义乃在于顺,顺者,以父母之愿为己愿,以父母之想为己想。一国如一家,一国之首领便是一家之长。父母家长对于子女的期待要求,尽在这石台孝经碑之中,为臣为子者,需要时时加以细细揣摩体会。
西装男子掏出绿色锡罐的三炮台香烟殷勤奉上,道:老板高见。碑是好碑,只是这地方味儿有点大,要不先压一压
胡宗南乜了一眼并不接过,随手递给西装男子一盒未开封的前敌②2。
西装男子接过拆封,点燃一支奉给胡宗南,自己还抽三炮台,顺手把余下的前敌揣进兜中。
你久未进步,就是这贪小便宜的毛病改不掉。胡宗南吞吐着烟雾说道。
进步不进步,还不是在于老板一念之间。西装男子笑道,老百姓都说党国贪墨多,依我看,能办实事的贪官可远比只会坐而论道的清官强上许多。
胡宗南抽烟极快,话语间前敌仅剩烟蒂。
见西装男子将烟蒂小心翼翼收进自己袋中,胡宗南点点头,打量着男子的西装,道:当地人穿洋装甚少,穿着太过新鲜不够低调。
西装男子咧嘴一笑,回道:穷怕了。
胡宗南脸色一凛,又道:此地烟土便宜①3,手下看得仔细些。行动就在几日之间,不要误了大事。
西装男子目露杀气,道:老板放心,兄弟们的刀都快着呢。
所以说,如果‘天王观兽’指向唐太宗的昭陵,那么‘天降佛祖’指的应该就是唐明皇的泰陵。以昭陵和泰陵为参照,按照占幅比例就可以测算出乾陵入口所在。珍妮走进二层大厅时,徐悲鸿正手拿着笔尺边解说边在地图上做着标记。
无量寿佛!吕道士抬头端详珍妮片刻道,贫道适才袖占一课,‘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当应在勃、王二位居士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望居士万勿忧思过甚。
珍妮粲然一笑道:多谢道长。躺着反生烦闷,我还是与大家一起讨论为好。
王菊人端上一杯热茶,紧细弯曲的翠绿叶片漂浮在水面,给人以静雅舒心的安全感。
放下茶杯,王菊人缓缓道:泰陵在蒲城县金粟山,昭陵在醴泉县九嵕山,乾陵在乾县梁山。泰陵在东北方向,而昭、乾二陵在西北方向,与方位不合。
徐悲鸿俯身在地图上查看良久,面色颇有不甘,道:泰陵也是君臣合葬,听说高力士也陪葬泰陵,和‘天降佛祖’的构图是一致的。
王菊人道:高力士确是陪葬泰陵不假。但既然说大爱道夫人是取像自杨贵妃,杨贵妃却并未陪葬泰陵。
徐悲鸿恍然道:对对对,杨贵妃被赐死在马嵬坡,莫非‘天降佛祖’指向的是马嵬坡
珍妮转向吕道士道:道长有何高见
吕道士应道:马嵬坡乃横死凶地,大悖于喜庆祥和、天降吉兆之寓意。
王菊人点头道:而且,据史书记载,玄宗入蜀避难,吴道子并未伴驾随行。贵妃殒命之地,吴道子未曾亲到,想来不能确知。
徐悲鸿遗憾道:可惜可惜,从地图上看,昭陵、马嵬坡、乾陵的位置倒是符合三角定位比例关系。
王菊人笑道:乾陵安排有驻军千人,先生测算的定位,让他们就近探索便是。
徐悲鸿长出一口气道:幸亏勃兰嘉考虑周全。随而自觉失言,连忙向珍妮致歉。
珍妮摆摆手,暗自联想到勃兰嘉的来信。假设在座之人中当真有内应泄密,嫌疑最大的无非余寿康、吕道士二人,相较而言,她心中的天平更加偏向吕道士。
无量寿佛!此时,吕道士开腔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先前贫道诚有妄言,还望诸位海涵。
珍妮举起茶杯轻嘬一口,道士话锋好像针对自己在昭陵的责难而来。
贫道以为,按画面占幅比例定位之说不甚合理。唐画载于白麻纸,极易毁损,如遇装裱,多有剪裁,流转世间,每每损益,愈发偏差,焉有久持之理
诸人面面相觑,吕道士说话虽然七拐八绕,想来却的确很有道理。
故而,贫道坚信,答案藏于画面之中,藏于所绘人物之中。吕道士发完高论,屏息凝神再不言语。
难道需要重新回到昭陵六骏这条路上来两骏在美国,四骏下落不明,这只怕是难于登天。徐悲鸿叹道。
也不尽然。王菊人微笑道,不妨去找菊坞。
菊坞并非地方,菊坞是个人名。
六十七年风刀霜剑,在眉宇间雕刻下岁月印记,这位光绪举人矍铄硬朗却更胜往昔。
当年四骏被盗,贼人意图走水路出陕,幸而被政府扣留。眼下四骏就在陕西。菊坞先生宋联奎①4朗声道。
我们想马上去看看!徐悲鸿兴奋道。
宋联奎道:虽说是扣下了,但四骏早已被砸碎,大小残片足有十吨重,且散乱无序,复原修缮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偏又逢连年战事饥荒,政府财力捉襟见肘,相应工作只得暂时被搁置。
闻此话语,众人脸色都为之一暗。
明明近在咫尺,却不得一窥全豹么……徐悲鸿不禁叹息道。
听诸位关心四骏下落,老朽方有此说。如若仅仅观看六骏形象,倒也有替代办法。
徐悲鸿忙问道:莫非六骏还有照片或者摹本之类资料
宋联奎呵呵一笑,道:诸位可知道‘全形拓’
传拓之法,乃以纸覆于金石、用墨将铭文拓印传世。此法肇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原以拓碑为常见,碑面平展,可谓之平面拓。然则石碑外,尚有鼎、瓶、壶、杯等各型各类金石器不一而足,为展其全貌,历数代研究,至清末遂有‘全形拓’。
全形拓始于嘉兴马起凤,人送外号‘金石僧’,彼时仅限于小件器物,拓法几近平面拓,不讲求透视。继而山东潍县陈介祺改用分纸拓法,先分拓身、耳、腹、足,再拼粘为整体,其乌金拓本结构合理,浓淡相宜。民国后更衍生整纸拓法,以一张纸完成整个器形的墨拓,加之西方透视、素描技法普及,拓片立体感大为增强,全形拓技法随之得以大成。
全形拓弥补平面拓之失,各类异形金石器得以拓片方式保存,铭文、纹饰研究亦获得极大便利。陕西历朝金石器本就样式丰富,凭此技艺,金石之学更加如虎添翼。
听宋联奎说完,徐悲鸿眼前一亮道:六骏有全形拓片
宋联奎笑道:正是,此间有个痴人一时技痒,拿六骏做了练手。斯人实乃陕地数一数二的全形拓圣手,六骏全貌,纤毫毕现。须知彼时六骏尚未遭难,毛发骨肉均同完璧,这份拓片堪堪世所仅存。
徐悲鸿大喜道:还请老先生行行方便。
宋联奎挥挥手,一旁早有下人快步上前,嘱道:去把六骏拓片取来,与诸位同瞻。
前日一叟先生将拓片借了去,言说为残片复原工作参考,当时先生忙于史稿校对,不及面呈,有留书一封。下人恭敬回道。
珍妮插话道:老先生刚说过六骏复原工作被搁置了……
宋联奎亦是一脸茫然,道:依老朽所知,确实如此。
珍妮心中念头接连闪过,忙道:一叟先生住址还望老先生不吝告知,我们这就前去登门拜访。
*
*
*
1①
《石台孝经碑》,刻于唐天宝四年(745年),碑头上雕刻着灵芝云纹簇拥的双层花冠,高贵典雅;碑身由四块青石相合而成,华丽大方;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所以被称为《石台孝经》。《石台孝经碑》呈长方柱体,四面刻字,它最显贵之处是集两位帝王的四种书体于一身。碑身的正文是孔子《孝经》的原文,由唐玄宗李隆基亲笔抄录,为隶书,用笔丰腴华丽、大气磅礴,结构庄严恢弘,充分显现了开元盛世的堂皇和大唐基业的雄风。《石台孝经碑》的碑额之上,是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16个字,是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李亨为这方碑石所撰写的,字体为秦小篆,字迹清秀。在碑侧之上,刻有唐玄宗亲自写下的批注,为行书,飘逸灵动,自然流畅。碑身上最小的字体是当时参与镌刻这方名碑的人员以及机构的名字,用唐楷书写。
2②
1928年国民烟公司制造了一种前敌牌香烟,印有孙中山先生的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后值抗战,中国福新烟公司不失时机地把前敌牌香烟宣传为烟中铁军:抗日铁军,为民族求生存,烟中铁军,为国货争光荣。前敌牌香烟随之成为专供国民政府的内部烟,为市场所罕见。
3①
据资料,民国时期陕西地区广种罂粟,烟土价值约为香烟的十分之一,致使烟土消费颇为普遍。
4①
宋联奎(1870至1951)字聚五,亦作菊坞,晚号菊叟。主持编纂《续修陕西通志稿》和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并主编有《关中丛书》;著作有《苏庵杂志》《苏庵公牍存略》《城南草堂文稿》《城南草堂诗稿》等。抗日战争期间居留城固时,曾为该县自强小学募捐,又在宋家花园创办私立新民小学,培育人才。解放后又把该校校产及花园地产全部捐献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