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兰羽传 > 七 片叶不沾身


片叶不沾身
眼看中秋将至,陆羽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去采那带着露水的茉莉花,准备煮上一壶自己新创的碧潭飘雪给季兰清心润喉。壶中万千绿叶在碧波之下,托举那漂浮在水面洁白如雪的茉莉。
天色大亮陆羽方回到寺庙,禅房里只见季兰留下的一张便签,上面写着寥寥数字:
归去。勿念。兰。
陆羽心中感觉不妙,放下茶叶,飞快地跑到玉真观,只见观门紧闭。陆羽再三拍打观门,无人答应。直觉告诉陆羽,季兰就在观内。陆羽拼命地呼喊季兰,就是不见动静。两个人,一个在门内,一个在门外。一道门,活生生地分出两个世界来。
陆羽发疯似的用力一撕就将六神居的衣服袖口撕了下来。陆羽咬破中指,就在衣服上写下红色的诗句: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陆羽将布条塞入门内等待季兰的回复。转天陆羽又撕下一个袖口,写下:卿若肯嫁,吾必娶之。就这样陆羽在玉真观门前足足守候了三日三夜,两袖及两裤筒都被塞进了观门。
陆羽又饿又困,不知不觉打了个盹。朦胧中只觉观门缓缓打开,季兰站在自己面前,心痛地看着自己憔悴的脸,依依不舍地离开,边走边回头。陆羽哭着喊着:不要离开我,不要离开我,只是梦中的身体不听大脑使唤,动弹不得,眼睁睁看着季兰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自己的眼前。
陆羽猛地一点头,睁开了眼睛,泪水已经遮蔽了双目,陆羽迷糊中看见观门已经打开。陆羽冲进了玉真观,找遍了每一个房间,哪里还有季兰的影子原来片刻之前,分明不是做梦。陆羽不由得在真武殿放声痛哭。忽地一阵凉风吹来,天尊面前的油灯竟然被吹灭。大殿之上,漆黑一片。忽然一阵雷声排山倒海而来,一道道闪电划破了长空,瞬间暴雨夹着冰雹,倾盆而下。陆羽在院子里嚎啕大哭,漫天落叶被雨水裹挟而下。陆羽在大雨中漫无目的地奔跑着,内裤里不知道什么时间已经飘进了好几片树叶。
雨过天晴后陆羽回到妙喜寺。师父皎然已经盘坐在山门等候了多时,皎然远远地看着憔悴的陆羽,衣服被撕得破破烂烂,两只手和两条腿都露着风,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摇晃晃地走在山门的台阶上。皎然并没有去扶陆羽,只是默默地带着陆羽来到禅房。
皎然对陆羽说道:地藏菩萨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季兰业力深重,你既度她不得,反而深陷其中。一沙一界,一尘一劫,你的世界与季兰的世界不同,她的劫数也非你能承受。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更何况你与她是来自两个世界的人。
陆羽含泪说道:徒儿从小和季兰一起长大,眼看她由富家千金变成了孤独坤道,难免不相信人心。徒儿只望能用一颗真心,为她疗伤。
皎然摇摇头,缓缓说起白天的经历。季兰来到妙喜寺,穿过丛林花径,来到后院皎然的禅房外。皎然出定后,只见窗外扔进一纸团,拾起来打开一看,字迹隽永,原是胭脂沾了露水写成的一首诗: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季兰身着薄纱,推门而入,轻声说道:都说大师禅心不动,季兰愿意不耻献身,不知季兰如水之身,能否让大师一试风情,定不会辜负大师这颗禅心。
季兰目光荡漾,柔情似水,可惜皎然心如止水,不生涟漪。皎然合掌说道: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季兰听罢,冷笑道:人道是禅心不起,谁知道心捧旧花。如此装模作样,可见天下男人,皆是一般的虚伪,竟无一个是好东西。季兰一转身,离开了妙喜寺。
皎然叹道:为师可以断言,季兰的情诗,绝不会为为师一人而作。如果说她心里还有别人,那就是你了。季兰虽然爱你,可她心胸广阔,装得下天下的男人,你天性淳朴,用情专一,如何接受得了她追名逐利,心虽然安放在你这里,身却在人肉堆里打滚。也许正因为你是她心中最干净的人,她才要此生都远离你。
皎然说道:迷云遮慧月,业风吹定海。明月就是那真我的阿赖耶识,总是被那业力牵绊。季兰本是红莲转世,红莲就是你那颗人心。人人心中都驻着一个季兰。修行之人,一旦迷失了自我,难免堕入无明。皎然缓缓吟道:
一池秋水浸明月,一朵金花胜红莲。
可怜数点菩提水,倾入红莲中两瓣。
皎然问道:可曾恨过
陆羽沉默片刻,说道:情到深处了无怨。
皎然凝视着陆羽说道:凡夫无明,痴人执着。修行之人,怕的就是那无明与执着二病。你本性纯真,修行必有所成,恐怕季兰就是你的魔考。世人皆道为师心如止水,如如不动,不知道为师心中永远安放着你师叔,再也容不下别人。为师一生都在寻找你师叔,自然不愿你步我后尘。
当晚皎然带上《地藏经》,右手持着一个禅杖,左手托着一个紫铜钵,趁着月明星稀,下山云游去了。
皎然自幼父母双亡,在其伯父家与自然一同长大。七岁时大伯将自然交给日朗师太,皎然也自愿随表妹出家。十四岁时自然天目已开,绝粒不食。自然拜别师父,到开元观绝粒道长程太虚处受《灵宝箓》,随后云游东海。
谢自然身着布衣,拿一领席子投进海中,坐在上面在波涛中浮沉。谢自然点上香,默默地面向蓬莱祷告。—会儿功夫,到了座山下,山上林深叶茂,百鸟齐鸣。风吹叶动,发出金石般的美妙乐音,花草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五彩斑斓的鸾凤,白如霜雪的仙鹤,在山中闲游。
谢自然心里寻思:莫非到仙山了么这时走来一青衣侍者,引自然到几个道长面前。中间一个道长,戴花冠,披霞帔,问自然道: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呢
谢自然答道:想到蓬莱岛去寻仙师,求个超脱凡世的法门。
道士笑着说:蓬莱岛离这里三十万里,中间还隔着鹅毛也浮不起的三千里弱水。不是飞仙,别想上去。天台山的司马承祯,羽化不久,现居赤城,离此地不远,仅有万里之遥。那司马承祯的名讳已在仙籍,只可惜他在人间只收了几个不肖的弟子,一个真传弟子也尚未度得,故而未能位列仙班,你不如去赤城寻找良师去吧。
正说着海上起了大风,谢自然坐在席子上,很快来到一山,色皆赤,状似云霞,悬霤千仞,谓之瀑布。飞流洒散,冬夏不竭。回到大陆。谢自然登上赤城山,拜师求法。
司马承祯看见谢自然欣喜若狂,拍手跺脚说道:太好了,等了这么久,终于有人来了。
谢自然不解地问道:师父为何这么开心
司马承祯哈哈大笑道:度完你我就可以成仙了。别人为了成仙,一等就是数百年,你说我乐不乐卯时刚洗过澡的司马承祯马上又跑去沐浴更衣,然后焚香升坛,传授自然上清大法。
自然学成后回到金泉道场。再历九年,自然在金泉道场白日升天。剑南西川节度使奏报朝廷,德宗下《敕果州女道士谢自然白日飞升书》。皎然听闻德宗诏书后方知师妹已经成仙。
二十年来,虽然明知师妹已经飞升,皎然依然披星戴月,跋山涉水,寻找师妹的踪迹。
水龙吟
苏轼
昔谢自然欲过海求师蓬莱,至海中,或谓自然,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不可到。天台有司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绛阙,可往从之。自然乃还,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子微著《坐忘论》七篇,《枢》一篇,年百余。将终,谓弟子曰:吾居玉霄峰,东望蓬莱,尝有真灵降焉。今为东海青童君所召。乃蝉脱而去。其后,李太白作《大鹏赋》云:尝见子微于江陵,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元丰七年冬,余过临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童颜清澈,如二三十许人,然人亦有自少见之者。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乃作《水龙吟》一首,记子微、太白之事,倚其声而歌之。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
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
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
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
有云驾、骖风驭。
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
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
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
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