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长安街头,阳光正好,暖意融融。原本热闹的集市,今日更是人头攒动,百姓们扶老携幼,纷纷朝着校尉府的方向涌去
——
霍去病平定野狼谷、获武帝封票姚校尉的消息,已像长了翅膀般传遍全城,百姓们都想亲眼见见这位少年英雄。
“听说了吗?霍校尉才十八岁,就打赢了匈奴的埋伏,还收服了一千多匈奴降兵呢!”
“可不是嘛!我家邻居的儿子就在轻骑营,说霍校尉不仅武艺高强,还特别护着将士们,连受伤的匈奴人都不肯杀!”
“这样的好将军,真是咱们大汉的福气!走,去校尉府门口看看,说不定能见到霍校尉!”
百姓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街边的小贩也趁机吆喝起来,将自家的瓜果、点心摆到显眼处,盼着能被校尉府的人买走。不远处的酒肆里,几名游侠模样的汉子正围着一张桌子,低声讨论着
“护民游侠营”
的事。
“听说陛下要设游侠营,归霍校尉节制,咱们要不要去试试?”
一名身材魁梧的汉子问道,手中的酒碗重重地放在桌上。
“去!怎么不去?”
另一名汉子立刻附和,“霍校尉是个好官,跟着他,既能护民,又能堂堂正正地做游侠,总比咱们现在东躲西藏强!”
“可郭解大哥还被关在校尉府呢……”
有人小声嘀咕,语气中带着几分犹豫。
“郭解?”
先前的魁梧汉子冷笑一声,“他在野狼谷挑拨军心,差点害了霍校尉和兄弟们,这样的人,咱们可不能再跟着他了!”
众人议论纷纷,最终决定明日便去官府报名,加入护民游侠营。而此时的校尉府外,百姓们已排起了长队,手中拿着自家种的蔬菜、织的布匹,想要送给霍去病,表达感激之情。
“让一让,让一让!”
两名衙役拨开人群,高声喊道,“霍校尉说了,大家的心意他心领了,但东西不能收!若真想为护民出力,明日可去官府报名,加入护民游侠营!”
百姓们闻言,虽有些失望,却也纷纷点头称赞:“霍校尉真是清廉!这样的好将军,咱们更要支持!”
不少人当场便决定,明日就去报名加入游侠营。
校尉府内,霍去病正忙着与张骞商议游侠营的组建事宜。张骞刚从西域归来不久,皮肤因常年风吹日晒而显得黝黑,眼神却格外明亮。他手持一份名册,对霍去病道:“校尉,这是长安及周边郡县游侠的名册,共三百余人,其中不少人都有护民的经历,只是缺乏规范管理。”
霍去病接过名册,仔细翻阅起来。只见上面不仅记录了游侠的姓名、籍贯,还标注了他们的特长
——
有的擅长骑射,有的精通医术,有的熟悉地形。他满意地点头:“张大人辛苦了!这些游侠都是可用之才,明日便通知他们来校尉府集合,由您亲自挑选,组建首批护民游侠营。”
张骞拱手道:“校尉放心,臣定不辱使命!只是……
郭解该如何处置?他在游侠中声望甚高,若处置不当,恐会引起其他游侠的不满。”
霍去病沉吟片刻,道:“郭解虽有过错,但已承诺悔改。明日可让他也来参加选拔,若他能通过考核,便让他加入游侠营,戴罪立功;若不能,再作处置。”
张骞点头赞同,又与霍去病商议了一些选拔的具体标准,便起身告辞,准备明日的选拔事宜。
张骞离开后,霍去病走到庭院中,见王伯正带着郭解打扫庭院。郭解穿着一身粗布衣裳,手中拿着扫帚,动作有些生疏,却也还算认真。见霍去病走来,他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躬身行礼:“校尉。”
霍去病点头,目光扫过庭院中的花草,缓缓道:“明日游侠营选拔,你也去参加吧。若能通过考核,便留在游侠营,用护民的行动来赎罪。”
郭解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道:“多谢校尉!我定好好表现,不负校尉的信任!”
霍去病
“嗯”
了一声,转身准备回书房,却忽然停下脚步,回头道:“郭解,我知道你在游侠中声望甚高,但你要记住,游侠营的核心是‘护民’,不是‘争权’。若你敢在营中拉拢人心、挑拨离间,我绝不会再给你机会。”
郭解心中一凛,连忙道:“校尉放心,我定牢记您的教诲,一心护民,绝不敢有任何异动!”
霍去病不再多言,转身回了书房。他知道,郭解野心未死,若不严加防范,恐会成为游侠营的隐患。但他也相信,只要将
“护民”
的理念贯彻到底,定能感化郭解,让他成为真正的护民游侠。
次日一早,校尉府外便挤满了前来参加选拔的游侠。张骞亲自负责选拔,将游侠们分为骑射、武艺、医术、地形四个组别,分别进行考核。郭解被分在武艺组,他武艺高强,很快便通过了考核,却在
“护民理念”
的问答中,显得有些生疏
——
他虽承诺悔改,却依旧没能完全理解
“护民”
的真正含义。
“郭解,”
张骞看着他,语气严肃,“若你遇到匈奴人劫掠百姓,你会怎么做?”
郭解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是杀了匈奴人,保护百姓!”
张骞摇头:“若匈奴人已放下兵器,愿意投降呢?”
郭解愣住了,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迟疑片刻后才道:“这……”
就在此时,霍去病走了过来,接过话茬:“若匈奴人已投降,便不可再伤其性命。我们护民,不仅要保护大汉百姓,也要给愿意悔改的敌人一个机会。武力不是目的,和平才是根本。”
郭解恍然大悟,连忙道:“校尉说得是!我之前太过偏激,忽略了‘仁心’的重要性。若再遇到这种情况,我定会先劝降,再作处置。”
霍去病点头,示意张骞继续选拔。经过一天的考核,最终选出一百名游侠,组成首批护民游侠营,由张骞任统领,郭解任副统领,负责协助管理。
选拔结束后,霍去病召集游侠营的成员,在校尉府的庭院中训话:“将士们!你们之所以能加入游侠营,不是因为你们武艺高强,而是因为你们心怀护民之心。从今日起,你们便是大汉的护民使者,要牢记‘护民为责,和平为念’的理念,不可欺压百姓,不可滥杀无辜。若有违反,定严惩不贷!”
游侠们齐声领命,声音震彻庭院。郭解站在队伍中,看着霍去病的身影,心中忽然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
他第一次觉得,原来除了争权夺利,还有更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
训话结束后,游侠营的成员便跟着张骞前往边境营地,准备开始训练。郭解走在队伍中,回头望了一眼校尉府,心中暗下决心:这一次,我定要好好表现,成为真正的护民游侠,不负霍去病的信任。
而此时的长安街头,百姓们听闻游侠营已组建完成,纷纷涌上街头,为他们送行。孩子们拿着纸做的小旗,跟在队伍后面奔跑,口中高喊着
“护民游侠,平安归来”。老人们则将自家做的干粮塞到游侠手中,叮嘱他们在边境要多加小心。
霍去病站在校尉府门口,望着游侠营远去的背影,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游侠营的组建,只是护民之路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但只要有这些心怀大义的游侠相助,有百姓们的支持,他定能平定漠北,护得大汉山河安宁。
回到书房,霍去病取出那本《赵氏枪谱》批注本,翻到
“刚猛需藏仁”
的页面,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字迹。他忽然明白,真正的英雄,不是能打赢多少仗,而是能保护多少百姓;真正的胜利,不是消灭多少敌人,而是实现多少和平。
夕阳西下,余晖透过窗棂洒在书页上,将
“护民”
二字映照得格外醒目。霍去病合上册子,目光望向窗外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坚定与希望
——
他知道,属于他的护民之路,才刚刚开始。
边境草原的暮色比长安来得更沉,铅灰色云层压在远处的匈奴牧区上空,偶有几声狼嚎传来,让营地的篝火显得愈发温暖。游侠营的帐篷沿缓坡铺开,汉军轻骑营的玄甲在火光下泛着冷光,两营之间的空地上,几名士兵正用石块搭建
“护民联防”
的沙盘,郭解站在阴影里,目光像鹰隼般扫过这一切。
他刚以
“检查帐篷加固情况”
为由,从张骞的中军帐出来。帐内案上摊着的《边境防务图》还在脑海中清晰浮现
——
云中郡的粮草库、雁门郡的烽火台,尤其是标注
“游侠营负责巡查”
的那片牧区,恰是匈奴游骑常出没的地带。指尖摩挲着腰间狼纹短刀的刀柄,刀鞘上的裂痕是去年在长安街头与恶霸恶战时留下的,那时他以为
“护民”
只是收揽人心的幌子,可如今站在这草原上,看着远处牧民帐篷的微光,心中竟生出一丝异样的波动。
“副统领,您看这沙盘搭得如何?”
一名年轻游侠快步走来,脸上带着敬佩。这游侠叫阿武,是郭解在选拔时救下的
——
当时阿武因体力不支晕倒,是郭解背着他到医帐,还把自己的干粮分给了他。
郭解收回思绪,走到沙盘前,指着牧区与营地之间的空隙:“这里该加一道‘预警线’,派两人一组的斥候轮班值守。若匈奴游骑来犯,咱们得先护住牧民的牛羊,再传信号给汉军。”
他蹲下身,用木棍在沙地上画出防线,动作自然得像是演练过千百遍,“记住,咱们是护民游侠,不是只求杀敌的兵卒。牧民的牲口,比咱们的兵器还重要。”
阿武连忙点头记下,周围几名游侠也围拢过来,听郭解讲解
“如何在突袭中保护百姓”。有人问:“副统领,要是匈奴人先冲牧民帐篷,咱们人手不够怎么办?”
郭解抬头,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那就把咱们的帐篷让给牧民,游侠的命,本就是用来护民的。”
这番话让游侠们纷纷动容,连远处路过的汉军士兵都投来赞许的目光。郭解心中却冷笑
——
这便是他要的效果。自入营以来,他每日带头操练,把从匈奴武士那里学来的骑射技巧教给游侠,还在巡查时帮牧民修补帐篷、医治牛羊,渐渐成了游侠营里
“护民表率”。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切都是铺垫。
待众人散去,郭解借着检查斥候岗的名义,绕到营地东侧的矮坡后。风声卷着枯草掠过脚踝,坡下已等着两人
——
黑虎与青蛇,他们身上的游侠服沾着泥土,显然是刚从牧区回来。
“副统领,”
黑虎压低声音,从怀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羊皮纸,“这是咱们在云中、雁门两郡联络的游侠名单,共一百二十八人。其中三十人在轻骑营当差,还有五个是牧民部落的头领,都愿听您调遣。”
羊皮纸在月光下泛着旧黄,上面的名字用炭笔标注着,有的旁注
“善骑射”,有的写
“懂医术”。郭解指尖划过
“轻骑营”
那栏,忽然停在一个名字上
——“李三”,这是他早年在长安收留的孤儿,后来送他去参军,没想到竟混进了轻骑营。
“青蛇,”
郭解抬头,眼神锐利,“你明日以‘学习汉军联防战术’为由,去轻骑营找李三,让他摸清粮草库的布防时间。记住,只问不说,别引起怀疑。”
青蛇躬身应下,又忍不住问:“副统领,咱们真要等匈奴来犯?要是左贤王迟迟不动手,咱们的计划……”
“不会等太久。”
郭解打断他,目光望向匈奴牧区的方向,“我今日在张骞帐中看到,汉军的粮草只够支撑一个月。左贤王肯定知道这点,不出十日,他必来袭扰。到时候……”
他顿了顿,手中木棍在沙地上划出一个圈,将游侠营与汉军轻骑营圈在其中,“咱们先‘救’张骞,再以‘稳定军心’为由,接管游侠营的调兵权。只要手里有兵,又有牧民的支持,霍去病就算想治我的罪,也得掂量掂量。”
黑虎眼中闪过兴奋:“到时候咱们再联合牧区的游侠,说不定能把整个边境的游侠都拉过来,让您做‘江湖盟主’!”
“江湖盟主?”
郭解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笑,“若只是江湖盟主,未免太小看我了。”
他想起长安街头百姓对霍去病的拥戴,想起武帝赐兵符时的郑重,心中那丝异样的波动又冒了出来
——
或许,他能得到的,远比
“江湖盟主”
更多。
三人又商议了半个时辰,确定了斥候岗的暗号、与李三的联络方式,才各自散去。郭解走回营地时,正遇张骞带着医官巡查。见他身上沾着沙土,张骞关切地问:“郭副统领,怎么去了这么久?可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没什么,”
郭解笑着拍掉身上的土,“就是去看了看斥候岗的布置,顺便和牧民聊了聊,了解些匈奴的动向。”
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牧民送的奶酪,“您尝尝,这是牧区最好的奶酪,牧民说吃了能耐寒。”
张骞接过布包,眼中满是欣慰:“郭副统领有心了。明日协同训练,还要劳烦你多费心
——
咱们游侠营,就需要你这样既懂战术,又懂护民的人。”
待张骞走远,郭解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他捏着手中的奶酪,那股奶香混着草原的风,竟让他想起小时候母亲做的麦饼。摇了摇头,将这丝柔软压下去
——
他早已不是那个需要母亲保护的孩子,如今的他,要的是能掌控自己命运的权力。
而此时的长安校尉府,书房的烛火还亮着。霍去病刚写完给李敢的书信,案上的《边境防务图》已被朱笔标注得密密麻麻,云中郡、雁门郡的防御重点旁,都写着
“游侠营协同”
的字样。王伯端着重新热好的饭菜走进来,见他又对着地图发呆,忍不住道:“校尉,您都看了一下午了,再看眼睛该累坏了。”
霍去病抬头,揉了揉眉心,目光落在墙上《赵氏枪谱》批注本的拓片上。那是王伯特意拓下来的,最显眼的便是
“刚猛需藏仁,防人之心不可无”
那句
——
王伯祖父当年随楚霸王征战,因轻信降将,导致粮草库被烧,最后战死沙场。这句话,王伯曾反复叮嘱过他。
“王伯,你说……
一个人真能彻底悔改吗?”
霍去病忽然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困惑。他想起张骞书信中对郭解的夸赞,想起王伯说的
“郭解救落水小兵”,可野狼谷一战中,郭解散布谣言时的眼神,那股藏不住的野心,又让他无法完全信任。
王伯愣了愣,随即笑道:“老仆不懂什么大道理,但老仆知道,人心是慢慢变的。就像这批注本上说的,‘仁心’不是天生的,是靠一件件护民的事练出来的。郭解若是真能一直护民,就算以前有错,也该给个机会。”
霍去病点头,可心中的疑虑却未消散。他走到案边,重新拿起张骞的书信,逐字逐句地读。信中写道:“郭解近日常与牧民往来,还教游侠‘护民联防’之术,军中声望日隆。”
看似全是夸赞,可
“声望日隆”
四个字,却让他想起《赵氏枪谱》中
“功高盖主者,需防其异心”
的批注。
“或许,我该亲自去边境看看。”
霍去病自语道。他提笔在书信后添了一句:“速归长安,另有要务委派。”
又取出一枚贴身的玉佩
——
这是卫青送他的
“护心玉”,背面刻着
“谨”
字,他将玉佩与书信一同封入信封,交给亲兵:“连夜送往边境轻骑营,务必亲手交给李敢副将。”
亲兵领命离去,书房内又恢复了安静。霍去病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月光。长安的月色比边境温柔,可他知道,这温柔的背后,是边境将士与游侠用性命守护的。他轻轻抚摸着案上的《赵氏枪谱》批注本,指尖划过
“护民”
二字,心中忽然坚定起来
——
无论郭解是否真心悔改,他都不会让
“护民”
的初心动摇。若郭解真有野心,他便用规矩约束;若郭解能真心护民,他便给其机会。
而此时的边境营地,郭解正借着烛火修改明日的训练计划。他故意将协同训练的时间定在清晨
——
那时汉军的哨兵最疲惫,又将训练地点选在靠近匈奴牧区的
“黑松林”,那里地势复杂,正好适合设伏。他在计划中写下
“若遇匈奴游骑,由副统领率队求援”,笔尖落下时,狼纹短刀的刀柄硌得手心生疼。
烛火跳动,映着他眼中的野心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他想起方才牧民送奶酪时的笑容,想起阿武等游侠敬佩的眼神,心中那丝异样的波动又冒了出来。可很快,他便摇了摇头
——
权力之路,本就不能有妇人之仁。
夜色渐深,草原上的风卷着沙粒,打在帐篷上发出
“沙沙”
的声响。郭解将修改好的训练计划折好,放在案上,又从怀中取出那张羊皮纸,借着烛火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名字。他知道,一场关乎江湖与庙堂、野心与护民的较量,已在这沉默的草原夜色中,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