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灯的光晕在狭小的密室里,投下摇曳的昏黄。
李向东靠在床头,捧着一只搪瓷碗,里面是温热的白粥。
他喝得很慢,一口,一口,动作稳定得不像一个刚从鬼门关爬回来的人。
脸色是纸一样的白,可那双眼睛,却亮得吓人。
“真不用去医院?”
陈岩坐在唯一的板凳上,那张写满批号的纸,已经被他的手心捂得温热。
李向东摇头。
他咽下最后一口粥,把空碗搁在床头的木箱上。
“浪费时间。”
声音沙哑,但字字清晰。
“现在,我们有了一份名单。”
陈岩扬了扬手里的纸,一针见血。
“一份死亡名单。但这份名单,我们交不出去。”
他自嘲地扯动嘴角。
“我拿着这张纸,去找吴总工,告诉他,我手下有个十八岁的观察员,在仓库里散了会儿步,就凭感觉找出了所有问题钢材?”
“他们不会把钢材送去检测。”
“他们会先把我送去精神科。”
这是一个死局。
一个拥有正确答案,却永远写不出解题过程的死局。
在科学的殿堂里,感觉,是最一文不值的东西。
李向东没接话。
他只是伸出手。
“笔,纸。”
陈岩愣了一下,立刻从怀里掏出笔记本和钢笔。
李向东却没接,只是看着他。
“你来写。”
陈岩的眉头拧了起来。
李向东靠回床头,调整了一个舒服的姿势,闭上了眼。
几秒后,他再睁开。
那双眼睛里,所有的疲惫一扫而空,只剩下一片深不见底的,纯粹的理性。
“报告标题。”
“《关于903号特种钢材在不同批次生产中,脆性断裂现象的随机性分析,暨一种基于残余应力反推热处理工艺缺陷的概率模型》。”
陈岩握着钢笔的手,骤然攥紧。
他猛地抬头,死死地盯着李向东。那一长串他几乎无法完整复述的词句,每一个字都像一颗滚烫的弹头,钻进他的脑子。
这他妈是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能说出来的话?
李向东没理会他的震惊,用一种近乎冷酷的语调,继续口述。
“摘要:本文旨在推翻现有以微量元素为主要研究方向的错误路径。通过对不同批次钢材生产数据的微小差异性进行关联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证明其脆性断裂的根源,并非来自于成分,而是来自于特定工艺流程中的系统性、隐蔽性缺陷。”
陈岩的呼吸,停了。
他忘了记录。
他只是呆呆地看着那个靠在床头的年轻人。
这一刻,他面对的,不是一个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少年。
而是一个从未来归来的,掌控着这个时代所有工业命脉的,怪物。
“写。”
李向东吐出一个字。
陈岩的身体猛地一颤,如梦方醒,笔尖重重落在纸上。
他开始写。
“,现有研究方向的局限性。”
李向东的声音在密室里平稳回响。
“专家组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微量元素检测,这是一个逻辑悖论。‘幽灵’的目标是拖延项目,不是造废品。所以,他们绝不会在最容易被检测出的化学成分上动手脚。”
“他们的手法,更高明。”
陈岩的笔尖在纸上飞速划过,后背不知不觉间挺得笔直。
“,被忽略的工艺记忆。”
“钢材,有记忆。它会记住自己在冷却池里,每一秒的温度变化。实验室里那些杂乱的元素波峰,根本不是元素超标,那是钢材在用自己的方式,哀嚎。”
“一半火焰,一半寒冰的痛苦,你们听不懂。”
“我把它,翻译成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