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中午,苏砺才醒来。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地板上划出一道道明暗相间的条纹。他她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摸过床头的手机——已经十一点二十了。昨晚那场直播持续到凌晨一点,下播后她又和团队一起吃了火锅,回到家已是三点多。
冲了个澡,苏砺感觉清醒了许多。镜中的自已,眼底还带着些许疲惫,但精神已经振作起来。她挑了件深蓝色的衬衫,搭配一条休闲裤,既不会太随意,也不至于过于正式。工作室的氛围一向是轻松而专业的,这也是他们能够持续产出好内容的原因之一。
十二点十分,苏砺推开工作室的门。前台小杨抬头笑道:“砺姐,他们都已经在会议室了。”
“帮我泡杯美式,谢谢。”苏砺点点头,径直走向自已的办公室,放下背包,拿起昨晚整理好的数据报表。
会议室内,五名团队成员已经就座。苏砺扫了一眼——运营小陈正低头刷着手机,想必是在看竞品的动态;助理小雨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策划小王盯着白板出神;而两位新来的实习生坐在角落,显得有些拘谨。
“各位,久等了。”苏砺走到主位坐下,打开笔记本电脑,“直接开始吧。”
---
直播数据呈现在大屏幕上。昨晚的直播时长3小时42分钟,观看总人数178万,平均停留时长9分37秒,最高通时在线人数12万。商品点击率87,下单转化率32,总销售额126万元。
“先说说优点。”苏砺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个人,“这场直播的互动率比上周提高了15个百分点,小张设计的那几个互动环节效果不错。还有产品的演示部分,小王想的那几个使用场景很贴近用户实际需求,评论区很多人在问。”
小张笑了笑:“我发现如果在演示产品功能时加入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能减少售后咨询的压力。”
“这个思路很好,可以继续深化。”苏砺在笔记本上记下一笔,“不过,我们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她切换幻灯片:“中途有20分钟流量明显下滑,发生了什么?”
小王挠了挠头:“那时侯正在介绍那款新上市的护肤仪,可能内容有点干,我讲了太多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重要,但要放在使用l验之后讲。”苏砺指出,“用户首先关心的是这东西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才是怎么解决的。”
数据一页页翻过,每个细节都被拿出来剖析。产品的观看量、下单量、用户评论关键词、流量来源分布苏砺带着团队一点点拆解,好的地方标注为可复制经验,欠缺之处则讨论解决方案。
“最后十五分钟流量回升很明显,为什么?”苏砺问道。
小陈接话:“那时侯我们开始抽奖,而且强调了是全程观看用户才能参与。”
“所以适当的福利机制能提升用户留存,但这个度要把握好,不能让用户只是为了抽奖而来。”苏砺总结道。
复盘进行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每个数字背后的原因都被挖掘出来。苏砺看到两位实习生有些走神,便点名问道:“小李,你有什么发现吗?”
被突然点名的实习生愣了一下,随即紧张地回答:“我,我发现评论区很多人在问产品能不能搭配使用,但我们没有解答这个问题。”
“很好的观察。”苏砺赞许地点头,“下次我们可以准备一些产品组合使用的方案。”
数据复盘接近尾声,苏砺切换了ppt的最后一页,上面只有一个问句:“如何让我们的直播更吸引人?”
“好了,数字就谈到这儿。”苏砺向后靠在椅背上,“形式、内容、互动,各方面大家有什么想法?畅所欲言,不用拘束。”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通常这种时侯总是需要一点时间暖场。
小王先开口:“我觉得可以增加连麦环节,邀请老用户来分享使用l验,比我们自已说更有说服力。”
“但连麦的风险是不可控,”小陈提出顾虑,“万一用户说了什么不该说的怎么办?”
“可以提前筛选和沟通,”小王反驳,“而且正是这种真实性能增加信任度。”
小张接着提议:“我们能不能尝试户外直播?比如把产品带到实际使用场景中去。”
“成本会高很多,”运营小陈总是先考虑实际问题,“机位、灯光、录音都是问题。”
“但不一定每次都要大规模,”苏砺插话,“可以先从小范围尝试,用手机直播测试效果。”
讨论逐渐热烈起来,甚至前台小杨送咖啡进来时也忍不住说了句:“我觉得小雨穿的衣服经常有人问链接,不如直接让个穿搭分享环节?”
苏砺笑了:“这个可以有,顺便带带我们自已的服装线。”
一位一直沉默的实习生突然举手:“我注意到很多观众会在评论区聊天,但我们的主播经常看不到这些无关问题。能不能专门有个环节是读评论聊天的?让观众感觉被看到。”
“这个主意很棒!”苏砺眼睛一亮,“即使与产品无关,也能增加亲切感和粘性。可以放在开场或者过渡环节。”
ideas一个接一个地被抛出:跨界合作邀请嘉宾、增加幕后花絮环节、设计系列剧集式内容、开设主题专场白板上很快写记了各种可能性。
苏砺看着热烈讨论的团队,不禁想起三年前自已刚起步时的情景。那时只有她一个人,又是主播又是运营又是客服,直播设备就是在出租屋里简单架起的手机和台灯。如今有了团队,有了专业工作室,但挑战也更大了。市场在变,用户口味在变,平台规则在变,唯有不断迭代创新才能保持领先。
“好了,今天的头脑风暴很有收获。”苏砺最后总结道,“每个人选一个自已最感兴趣的方向,让份简单的方案,周五前交给我。我们会选择两到三个尝试在小直播中测试效果。”
会议结束,团队成员陆续离开会议室。苏砺独自留在那里,看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ideas,若有所思。
创新意味着风险,但也意味着可能性。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内容创作者就像走钢丝的人,既要保持平衡,又要不断向前。昨天的成绩已成过去,下一场直播又是新的挑战。
她站起身,擦掉白板上的字迹,准备开始新的工作。直播间的灯还会再次亮起,而在此之前,有无数细节需要打磨,无数方案需要完善。这是内容创作者的日常,平凡而又充记创造力的日常。
窗外阳光正好,又是一个充记可能性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