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道:“好。今日起,户部财政由你总理。但朕言在先,不能如旧时官员,只识缩支不敢增税。当开明税之道,用商财养国政。”
温体仁得旨,次日便上章奏《理财六策》:其一,重审田亩,厘清税负;其二,整顿盐政,杜绝私运。
其三,改商征税法,设市征司;其四,查冗官,罢闲职;其五,清冗费,撤虚设;其六,招民贷、推义仓,以备岁荒。
朝堂之上,众臣或支持,或观望,唯东林诸人多有微词。
刘宗周言:“商税伤民气,增赋耗人心。”
左光斗曰:“设市征司,乃养虎为患。”
黄道周却独持中语:“若不纳商利,国库何支?但征需有度,不可尽榨。”
朱由检不作多辩,只手批一句:“救国之策,岂能以文理束手?朕要国富民足,不拘于法。”
是年九月,温体仁于户部设“财赋整治厅”,调各地能吏十人入京,专理各项收入、支出、税赋之比。首办者,乃商税改制。
旧时商税,多靠各地驿站、关卡、盐场分段抽税,不通不统,私漏无数,官商勾结、虚报藏税之事屡禁不绝。
温体仁下令,自即日起,各省城镇设“市征司”,由户部直辖,统管商税抽取、登记、核查、入库。
并颁布“市税六规”:商人凭照入市,逐货立单,不得虚抬,抽税以实售为准,分档定率,轻重有别。
严禁关吏与商通谋,若有揭发,赏银百两。各地设“公榜亭”,明列征税标准,不得私加。
每月由市征司回报数目,户部专官交查。税银三分留地,七分入京,以备军用、工用、灾用。
商贾初闻皆惊,但数月之后,却有不少人言好。
因旧时层层盘剥,买一运十,商道阻塞;如今虽征税,然通路明白,官吏不敢中饱,反而轻省。
江南一带茶商言:“昔日一担茶,自福州运至扬州,耗税银六两,如今不过二两,且无中人刁难。”
福建商人徐继昌更上表称赞:“今之市征,实为明政。”
朱由检得奏,命中书舍人将其言刻榜于市征司堂前,题曰:“纳商利,通国脉。”
除市征外,温体仁亦着手清查官府冗支。吏部配合,列出各部各司之“空职”、“闲职”三百二十六名。
诸如不设不运之驿站、无事无职之校尉、已无学子之书院僧录、失实已久之水监、关使、典检等,一律裁撤。省下俸禄之银数万两。
其间魏忠贤亦献策:“内廷诸监,亦有闲冗之员,可令东厂代查。”
朱由检允之,命东厂分四组,查各宫监、尚膳局、御马监等。
两旬之后,查出虚报口粮者百三十二人,冒名请俸者四十七人,均革除,追回银料,削籍入役。
工部亦随命而动,将“无实工之营造局”撤其七,器皿重复制坊并三为一,止茶具银器浮费。仅内务府器局一项,年省银五万。
民间亦渐感其变。江南织造奏称:“今年织局所取绸帛少三成,御用减而商利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