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数年前,朱由检命陈子渊取法西夷“琉璃镜”,着手研制“澄清玻璃”。
初时所造,多为糊浊之物,难以透光。
后经数年研试,以纯砂、纯碱、白灰为料,添炉温调比重,方得清透玻璃片。
陈子渊进呈一物:“此为远观筒,由前后双镜组合,可视百丈之外人面。”
朱由检亲试,登奉天殿高台,遥视紫禁外墙,街边行人面貌一清二楚,面露喜色,称之为:“镜中千里。”
陈子渊续言:“臣所见西人镜器,称望远镜,尤为海军之利器。臣试制数十次,今方略成,但倍率尚低,仍需调试。”
朱由检言道:“器虽未全,志已堪嘉。命设镜造坊,专司琉璃、镜器之制,列为军器所用。水师、边军皆得之,则远察敌情,非徒梦也。”
魏忠贤再奏:“应于南洋、福建沿海,设海镜观测所,收录所见敌踪、风浪、船影,按旬上报。”
朱由检手批:“此为先知之术,实可大用。”
而格物院所产之望远镜,旋即送往辽东试用。
赵率教得镜后,登山察敌,曰:“昨日骑队潜动,远视百里,即见其踪,今可设伏破之。”
三日后,果破敌斥候于山谷,斩首三十。赵率教上疏称:“此镜神物,可助我大军先机之胜。”
朱由检闻之,大悦。即下诏于奉天殿:“格物非虚名,实利国器。自今日始,凡格物院所成之新器,若经实用奏效者,造匠升赏,主使进官,试军赐银。”
而朝中东林诸臣虽有微词,却难言其非。
黄道周仅叹曰:“天子重器,今之世变也。”
而张嫣、赵灵儿、黄莺儿等宫中女子亦频得新器入目,赵灵儿更以望远镜观辽东图志,自绘《边疆远识图》一卷,献之朱由检。
朱由检看罢,道:“此非画也,乃志也。”命其图刻板千份,分赐五军将校,以观边势。
自此,大明器道之兴,愈发昌明。
各地工坊频传捷报,山西新制水力鼓风炉成,炼铁倍增;江南风转磨坊出麦如雨,户部奏言:“民食大丰。”
而朱由检更命太子每日赴格物院习器术、听火器课,亲绘机图,阅器录。
群臣称:“太子学术兼通,器事精修,非昔日书生之风。”
夏末之际,朱由检再登奉天殿,望南厂烟起、铁声不断,不禁言道:“大明有器、有匠、有志士,当可再兴!”
但大兴军械、遍设工坊、招纳技匠,这些都非空谈之事,实实在在需钱粮支撑。辽东虽胜,但兵马未退,边防未歇;南疆虽稳,黔蜀未平。
火器虽利,造费甚巨。诸项加总,国库日见空虚,户部、工部、兵部三衙数次联名上奏,称“岁入不敷所出,国库积蓄危矣。”
朱由检心中有数,随即召见温体仁入殿,言道:“兴国不独靠军,理财方为根本。今战虽胜,财已亏,若不早治,此胜亦成虚功。”
温体仁拜伏道:“臣愿主财政之责,开源节流、整顿财政、挽回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