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暗中奏道:“宫中既得才女两人,可设女诵讲局,令其修读律例、宫训、家风,传于内廷诸女。此等贤妃,亦可润政。”
朱由检点头允之,命工部于永和宫后新设“女讲亭”,由内廷录事官执教,新妃可随意听讲、传授、答疑。
同时,赵灵儿以充仪之身,得赐《兵部要录》一部、地图两张,朱由检命人每日讲报军政时,允其列席于偏殿听策。
此事传出,东林中人窃议纷纷。
刘宗周摇头:“今非昔比,女入宫而讲军机,恐非祖宗之法。”
左光斗冷言:“兵部尚书之女,竟掌军录于后宫,此风不可长。”
唯黄道周长叹:“国有兴衰,法可暂权。天子用人,不拘于形耳。”
而民间传闻不止,说宫中新妃识兵法、能作诗、会奏琴,入宫不过旬日,已得圣心。
百姓议论纷纷,然多称赞曰:“如今大明,连后宫亦有才德,真盛世之象。”
张嫣自居中宫,毫无妒意,反而暗中指点两人宫务之法,调和诸妃关系。数月之内,六局诸司再无失仪之事,内廷上下和气有序。
朱由检见此,曰:“后宫安,则内廷稳;内廷稳,则政事可定。”
而永和宫内,赵灵儿每日清晨听军报,午后研兵图,偶有女官来请,便以兵书对答;夜则自习格物院所抄新式火器册。
魏忠贤曾笑道:“若此女生为男儿,怕是今日兵部又多一将才。”
朱由检笑而不语。
此时的后宫,不再仅是歌舞取悦之地,反倒更似内廷学堂、政训之所。文官虽有微辞,但朱由检手握军政,一律压下。
七月初,辽东再报捷音,张献忠所困之泸州已解,赵率教一战擒敌千人。赵灵儿闻之,于宫中书案题诗一首,末句云:“铁骑西来万山静,旌旗东顾百城明。”
太子得诗,携入朝中朗诵,文武皆惊。
朱由检笑言:“兵者,不独在边疆。今日我后宫,也有识边之才,不输须眉。”
自此,赵灵儿、黄莺儿之名渐传朝野,虽位未高,然言必有据,识必有根。
而朱由检,登奉天殿,临舆图,书密旨曰:“后宫才女,非为妃媵,实为治国一助。今日之盛,得之不易,当稳之、用之、守之。”
格物院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式火器让明军占尽优势。
自辽东大捷传来捷报后,朝廷上下一致称赞赵率教、卢象升等将领用兵得当,然内行者皆知,此战所以能破敌一线、乘胜追击,关键不止于人勇,更在器精。
格物院近年在朱由检亲督下,已非昔日空谈气学之所,而成实战兵器之源。新式三管火铳、转轮火铳、定距铁雷、引信火瓶,皆出于其手。
军报中曾记载:赵率教麾下辽西三营,于辽阳北野设伏,引后金骑军深入,以两翼布置“连发火铳营”,一轮齐射,骑军尸横五百,生擒百余。
卢象升更言于奏疏中:“昔日边军百人敌虏十人尚难,今以火器为先,五十人可挡敌百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