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途中,东厂送来边情密报——建奴新近出关探路,虽未成战,但已有异动。
朱由检看完,说道:“他们要试朕的底。”
洪承畴道:“关宁铁骑已操练有年,可调辽西守备。”
朱由检摇头:“守是下策,备是中策,出击才是上策。”
他当即下令:兵部调辽西兵马四千至边线,工部运红夷三式炮十二门赴山海关,命锦衣卫监建奴情报,若有集结,先发制人。
魏忠贤在旁低声提醒:“陛下,若发边战,恐动摇商心。”
朱由检回:“守土如商战,该花的银子,得花;不打出去,别人迟早打进来。”
年中,朝中再议“北地屯田”。
温体仁提议恢复永平、宣府、固原三处旧屯地,由兵农合制,边防兼产粮。
朱由检点头:“准。”
同时命李清照设“北地屯田专账”,划拨二十万两起始款,秋后试种。
张凤翔建议:“既有新田,当招募移民,京畿、山东灾后余户可引去定居。”
朱由检大喜,批示:“凡愿北迁者,赐三年免税、一年口粮、一亩试地。”
至年底,仅永平一地便定居户三千,屯田初起,边防稳固。
朱由检翻阅兵部奏报,点头道:“养兵要养粮。屯田之策,再扩三州。”
户部李清照当即应道:“臣女另划四十万两,设‘边地粮备专库’,不入常账。”
朱由检随即发出一道旨意,命礼部、工部、太医院、武库联合设立“格物院”,专管器械、兵具、营建、水利等杂用之器的研究、制造与改良。
温体仁听罢一愣:“陛下,格物此院作何用?”
朱由检答:“儒生讲格物致知,是念书。朕要设这格物院,是格天下万物,用来造物、制器。”
魏忠贤拍手道:“这是要打造大明的百工营、神机坊了。”
工部尚书杜志诚则担忧:“陛下,朝中无此规制,如何编制、拨银、派员?”
朱由检摆手:“不拘旧制。格物院直属内廷,设院主一人、提调三人,调能工巧匠百名,不论出身、不看家世,只看手艺与脑子。”
“凡进格物院者,若造器有成,赏银、晋阶;若胡混吃饭,革退、严惩。”
魏忠贤领命,次日便从京城三十六行、外地工坊招来各色匠人二百余名,进驻新建“格物院”旧营房。
朱由检亲自巡视,逐项分派研究项目:改良火器火铳,提升射速与精准,研制更稳固火药,不易潮、不炸膛。
制造可透明不碎的玻璃窗片,尝试制作简易气压风箱,用于冶炼提纯,仿造番邦之望远镜、炼汞镜、雷汞雷管等新器物。
朱由检将前世模糊记得的构造草图,画在纸上,交给匠人试做。
这些东西,在后世看来稀松平常,但在明朝却是匪夷所思之物。
有人窃窃私语:“这不是在妖术么?”
魏忠贤冷声一句:“是妖术也好,是鬼法也罢,陛下让你做,你就做。做出来赏你,做不出换人。”
格物院头两月,一无所成。工部有人上奏:“器械荒谬,劳民伤财,恐误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