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点头,却没笑,反问:“那你觉得,现在是不是‘太平’了?”
温体仁一愣,躬身答道:“眼下虽平,但陛下所言‘大明不只要活着,还得活得硬气’,臣不敢以‘太平’自欺。”
“你倒还记得这话。”朱由检笑了笑,语气却一沉,“走吧,明日太庙祭祖,得让列祖列宗看看,大明没有完。”
次日,崇祯五年正月初五,天刚亮,朱由检已穿戴整齐,率百官入太庙。
庙门外静悄悄,只有风吹柏叶沙沙作响。
礼部主官高声唱礼,钟鼓齐鸣,百官齐跪。
朱由检缓缓跪下,向太祖、太宗、世宗神位一一叩首。
片刻,他站起身,看着高悬的“太庙神主”几字,低声道:“列祖列宗,朱由检无状,却保住了这江山。”
他回头看一眼站在阶下的文武百官,继续道:
“今岁,国库实入八千四百万两,比朕初登基时,翻了四倍;”
“新军编练二十万,皆配红夷火器,三日一训,月战演习,能打仗的兵,朕手里总算有了。”
“流寇平,建奴静,海上通,商路畅,内外皆安。”
“当年说大明必亡的,如今不敢吭声了。”
话到这里,连魏忠贤也低头拭泪,轻声念着:“陛下真是天命所归”
朱由检却摇头,说:“这不是终点,是开头。”
“朕要让大明,强在手里,不是靠神佛,不靠命数。”
太庙祭毕,朱由检返宫,命户部、兵部、工部连夜整理年度汇报。
三日后,乾清宫开小朝议。
李清照呈上岁入报表:“崇祯五年,全国总收入八千四百七十三万两,东南海税占比一成四,江南田赋翻番,西南新地入册近万顷。”
兵部洪承畴道:“新军两广、闽浙、关中、山东四镇共二十万,另编制备用兵五万;旧兵制已改三成,不再养冗兵。”
工部副使补充:“今年内将完成红夷三式火炮百门,火铳两万支,新式战舰十六艘。”
朱由检看完几页奏本,缓缓放下,说道:“看着不错。可天下这么大,够不够?”
温体仁躬身道:“只要朝中清明,吏治不腐,百姓得食,便可稳;再加年,便能强。”
魏忠贤也笑着说:“陛下要是肯再熬十年,臣敢说,大明没人敢欺。”
朱由检看向窗外,天已微亮,他站起来,语气平淡,却字字如铁:
“熬,是熬出来的,不是捱过去的。”
“过去几年,我们在救火、填坑、整顿,现在才是要干事的时候。”
春末,朱由检南巡江南,检视田赋整顿、商路运行、水利开修。
所至之处,官员不敢怠慢,百姓夹道迎驾。
杭州一役,朱由检微服视察,见市场人来人往,工坊林立,不禁向李清照问道:“这些铺子、一间一年能收多少税?”
李清照笑:“一个杭州府,年商税已达六十万两。”
“可见,只要百姓愿出货、商人肯做生意,朕何必靠压榨?”朱由检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