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魏忠贤手心出了汗,但声音还稳,“此人以前做过给事,是个嘴快的,后来又快又滑。手伸得长,爱拿钥匙。”
“把他的人先看起来,不许动他本人。”朱由检把手一抬,“让他知道风声,却过不了他。这几日,他会自己露出更多的脚。朕要看他脚踩在哪里。”
“遵旨。”
夜里,悟安的人又送来一片更小的绿石,跟第一片严丝合缝,拼上还是缺一角。那是印的一个边脚。
朱由检摸着那条细微的缝,心里忽然明白了一件事:天下的事,很少有一次拼上就完整的。多半是缺了这角缺那角。人要做的,不是急着找齐,是先把手里这两片护好。
第四日,内廷传出一道小小的例:寺产不得擅用,除赈灾与兵务,须有三司会签,票据入档,账单随查。
工部立匠籍,江南来京的匠人登记在册,给火食与房舍,匠首每月赴局报数,遇事按例处分。礼部把这两条抄成白话,张在衙门口。
有人看了笑,说皇上这回动真格;也有人摇头,说看看再说。风又在街巷里走,这回走得慢,却走得实。
到第五日,太医院那位祝副使的底稿也拢了出来。笔画的燕钩、右倾、那一撇,都在。他被叫到殿外,站得直直的,脸色白,却不敢装糊涂。
他自己先跪了,说是病急乱投医,想催汗逼邪气出。朱由检没叫人打,只让他看了三张账,把光禄的那半成也给他看。
“你拿了多少。”
祝副使想装糊涂,又装不下去。他咬了牙,说了一个数。那个数不大不小,大到能让人动心,小到以为自己不至于出事。朱由检不说话,伸手在案上一点。
“从轻,停职,交刑部。你的钱吐出来,账交出来,指的人也讲明白。若讲不明白,罪加一等。”
祝副使砰地磕了个头,额头磕红,嘴里只会说谢。
夜半,悟安在宫外一处小庵里静坐。窗纸像一张薄薄的湖。他知道,这几件事走到了最险的一步:名字到了皇帝手里,钥匙也在皇帝手里。
下一步或许是拿人,或许是更大的风。可他心里没有太多慌。他知道那位年轻的皇帝心里有数,手里有刀,刀上有规矩。
这几日,周遇吉的脚步没停。他带人盯着那位给事中出入的人,盯着内官监的小门,盯着光禄寺的后巷。
第三天夜里,他终于看见那人和一个穿青布短褂的白脸汉子在窄巷里碰头。白脸汉子抬眼,眼里是一种我以为我还行的自信。周遇吉不动,也不让人动。
他记住了那张脸,记住了白脸汉子的鞋子上有一个补丁,记住了他从巷口拐向哪边。他不是没手痒,他只是记得皇上的话,“记住脸。”
第七日清早,魏忠贤自己先来请罪。他跪在殿外,说内官监的一个管钥匙的小内侍偷偷换过人,自己查漏了眼。朱由检看了他一会儿,说了一句,“你自己开头,就不要让我替你收尾。”
“是。”魏忠贤额头汗下,“小的这就把人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