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小调写在纸上,贴在自家门口,门口挂的是红绸,不是白绸,喜的是规矩回来了。
押银第三批起运时,江南沿路各县自发出人护路。不是官派,是商户联保。每保签一纸,写着愿共护军用专款。
签纸一摞,送到南巡衙门,李邦华看了,看完只说了一句:“可嘉。”许显纯把那摞纸装好,封了,说一声:“送京。”王承恩收下,呈给朱由检,朱由检笑了一下,笑意不多,却是真笑。
“江南可用。”他落笔,“商可用。”
内帑的银山在一个月里涨了又涨。涨到第三周,内帑账房的老官抬头说了句:“十年未见。”
王承恩笑道:“再看半年。”朱由检笑意收起,手指轻轻敲案,敲出四个字:“钱在法上。”
“陛下。”温体仁进来,略躬,“南北两册合看,今岁军饷不欠三月。”
“好。”
“工部造船,新开江南三场,已下料。火器厂的铜料足,第一批佛朗机炮二十尊,火门一百具。”
“好。”
“天雄五万,甲料已足三成,马政草料两季足。”
“好。”
他又写一小纸,递给王承恩:“加银五十万,拨南北粮台,预备冬赈。海上新水师,先行两镇,造船三十,配炮八十。江南造船局取材照清册,严禁浮价。”
“谨旨。”
江南的街面越发平。几家旧豪门门口的门当被摘了,墙头压了新砖,门上挂一种小牌,写着两个字:了结。
了结不是毁灭,是把旧账结清。有人不服,屋里唧唧歪歪,屋外一片寂静。人心里有杆秤,秤砣这回被朱由检亲手放上了。
“再查一处。”许显纯把指尖落在江北粮台,“粮台账清,人心更清。”
“去。”李邦华点头。
粮台里是老吏盘根的地方,一根根挑,挑到最后挑出一包旧纸,纸上油迹斑斑,边上写一行小字,写着某年某月,借微贱十斗。
借的十斗,拖了三年没还。十斗不多,借的人在堂上跪着,抬头看了一眼堂上的牌,深深一叩,眼里有泪。
“有罪,愿受。”他道。
“免。”李邦华摆一摆手,“归十斗。”
“谢。”那人泪下。
堂后有人看见这一幕,心里那根绳断了一缕,转头就去对自家的账。越对,越顺。三个月将满,南巡衙门门前的净路白单又添了十家,盐、布、粮、茶、瓷,各有其路。
白单下方加了一小行:净仓三处,净仓试点开得顺,仓里无暗格,柜里无暗门,钥匙两把,各在人手,门闩不共,钥匙不换手,路不独行。
张嫣太后从内传了一纸短短的帖,将宫里的防机三条抄给江南。
江南人笑,说这条也管我们。可真管用,管了人心。
第三月末,南巡第一册完结。册上写着十行大字:三百四十七人,按律;抄没晋帮及附庸若干家;折银两千万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