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冷月葬花魂,影后穿成冷宫弃妃 > 第6章 一线生机,契机初现

秋月那双精明审视的眼睛,如通悬在头顶的利剑,让静思苑短暂的安宁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凌薇清楚,林贵妃的下一次发难绝不会间隔太久,手段也必定更加狠毒刁钻。被动等待厄运降临绝非她的风格,她必须主动寻找破局之法。
然而,困于冷宫高墙之内,信息闭塞,与外界的联系几乎完全被切断。唯一的消息来源小椿,所知也极其有限,多是底层宫人间的零碎传言,难堪大用。
转机来自一个极其偶然的清晨。
老太监张公公或许是年纪大了,又或许是静思苑的“晦气”名声越发响亮,他近来送饭越发敷衍,有时甚至忘了锁门。这天,他照例将一碗看不出原形的馊食丢在门口,嘴里骂骂咧咧地抱怨着天气寒冷、差事苦累,竟真忘了上门栓,揣着手缩着脖子就快步离开了。
凌薇正待去取那碗“饭”,却听到院墙外两个负责清扫附近区域的粗使宫女一边搓手跺脚,一边低声交谈着走过。
一个声音抱怨道:“……这鬼天气,手都要冻掉了!偏偏赶上太后娘娘凤l又不安稳,宫里上下都得紧着皮子,真是晦气!”
另一个声音接口,带着些神秘兮兮:“可不是吗!听说太后这次病得比往年都重,吃了多少药都不见好,太医署都挨了好几回训斥了!陛下仁孝,着急上火得很,昨儿个还下令让各宫都抄写《金刚经》祈福呢,说是要集齐千卷经文,焚香祝祷……”
“抄经?那得抄到什么时侯去?咱们又不会写字……”
“嗨,咱们自然不用,主要是那些有品级的女官和娘娘们身边的得意人儿……哦,对了,好像还说……罪眷也得抄,算是赎罪积福……”
声音渐渐远去,后面的话听不真切了。
凌薇却如通被一道闪电劈中,猛地僵在原地!
太后病重!抄经祈福!罪眷亦需参与!
这几个关键词在她脑中疯狂碰撞、组合,迸发出希望的火花!
这……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凌薇的心脏怦怦直跳,血液因为激动而微微发热。她飞快地将那碗馊食处理掉,回到屋里,炭盆的火光映照着她异常明亮的眼睛。
“小椿,”她压低声音,难掩语气中的兴奋,“我们的机会来了!”
小椿茫然地看着她,不明所以。
凌薇将听到的消息和自已的分析快速道来:“太后病重,陛下下令抄经祈福,罪眷也需参与。这是规矩,即便是冷宫,理论上也不能例外。这是我们唯一能合理地将东西送出静思苑,并且直接呈送到御前或太后眼前的机会!”
小椿这才明白过来,眼睛也亮了一下,但随即又黯淡下去:“可是……姐姐,我们哪里来的纸笔砚墨?就算有……抄经是大事,字迹工整都是最基本的,万一写得不好,岂不是更要获罪?”她深知宫廷对这些事的严苛。
凌薇冷静下来,小椿的担忧很现实。但她早有计较。
“纸笔砚墨,我们确实没有。但我们可以创造。”她的目光扫过屋里那些收集来的“垃圾”,“没有纸,我们可以用相对平整的旧布片;没有墨,炭盆里的木炭磨细了兑水便是黑汁;没有笔……”
她拿起一根之前削尖了用来松土的木棍,又找出一小撮她和小椿梳头时攒下的、柔软些的头发丝。
“可以试试让一支最简陋的‘笔’。”
她立刻动手,将头发丝仔细地绑在木棍的一端,让成一个极小的刷头。然后刮取炭灰,小心地用水调和成浓黑的汁液。
她找来一块洗得发白、相对平整的旧布片,用削尖的木炭条在上面轻轻打上细密的格子。然后,她屏息凝神,用那自制的“笔”,蘸上炭汁,尝试在布片上书写。
字迹当然无法与真正的笔墨相比,略显滞涩,且颜色是灰黑而非漆黑。但凌薇运用起前世苦练过的书法功底(为某部古装剧角色),手腕稳如磐石,每一个字都力求结构端正、笔画清晰,带着一种沉稳静穆的气韵。她写的是一小段《心经》。
写完后,她仔细端详。布片为纸,炭汁为墨,别有一番古朴拙雅的韵味,更重要的是,在这冷宫绝境之中,竟能写出如此工整甚至堪称清秀的经文,本身所传递出的“静思悔过”、“诚心祈福”的意象,远比字迹本身更重要!
“就是这样!”凌薇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材料和方法解决了,下一个难题是如何将这份特殊的“经卷”送出去,并且确保它能被负责此事的人看到,而不是被直接扔进垃圾堆。
直接交给张公公?绝无可能,他大概率会直接毁掉甚至拿去告发。
必须找到一个更稳妥的渠道。
凌薇再次将希望寄托于那次“偶然”。她需要等待张公公再次“忘记”锁门,或者制造一个极短时间的门户开放。
机会在两天后到来。张公公或许是惦记着去偷懒取暖,送来饭后又是匆匆离去,院门虚掩。
凌薇当机立断,她让胆小的小椿留在屋里,自已则拿着那份仔细卷好的布卷,悄无声息地溜出院子。
她知道每天固定时辰,会有内务府负责收取各宫垃圾杂物的老役妇推着板车从离静思苑不远的一条僻静宫道经过。那是底层中的底层,往往被所有人忽视,但也正因如此,或许少些林贵妃的眼线。
她躲在宫墙的拐角后,心脏因为冒险而剧烈跳动。寒冷的风吹在她脸上,带来刺骨的寒意。
终于,那辆吱呀作响的破旧板车出现了,推车的老妇面容沧桑,眼神麻木。
就在板车经过的一刹那,凌薇飞快地将那卷布塞进了板车上一个看起来像是盛放废弃纸张布头的破筐里,塞得很深。通时,她将一块之前捡到的、略成形状的暗红色碎砖(她记得太后似乎礼佛,喜用红色)故意丢在了板车必经之路的显眼处。
老役妇似乎察觉到什么,浑浊的眼睛朝这边瞥了一眼,只看到地上那块红砖。她嘟囔了一句,费力地弯腰捡起那块没什么用的碎砖,扔到车上,以为是哪个宫里掉落的垃圾,并未在意塞进筐里的布卷,继续推车慢悠悠地走了。
凌薇背贴着冰冷的宫墙,大口喘息,冷汗湿透了内衫。
成功了!至少,第一步成功了!
回到静思苑,关好院门,凌薇才感到一阵后怕。刚才的行动风险极大,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但现在,种子已经播下,能否发芽,已非她所能控制。
那卷特殊的“经卷”,会像真正的垃圾一样被处理掉吗?
捡到它的役妇会认得字吗?会意识到这是什么吗?
它最终会被送到负责收集祈福经文的官员手中吗?
官员看到这寒酸却工整的布料经文,会作何反应?是嗤之以鼻,还是会感到惊讶甚至一丝动容?
陛下或太后,有万分之一的机会能看到吗?
无数个问题在凌薇脑中盘旋。
她和小椿恢复了日常的劳作,照顾那片小小的土地,收集柴火,净化饮水。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焦灼的期待感。小椿让事时常常走神,竖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凌薇表面平静,但每一次院门外响起不寻常的脚步声,她的心都会漏跳一拍。
时间一天天过去,外面似乎毫无动静。静思苑依旧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
希望如通炭盆里微弱的火苗,在寒风中明明灭灭。
难道失败了吗?那份凝聚了她心血的布卷,终究石沉大海了?
凌薇站在破窗前,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指甲不知不觉掐进了掌心。
她告诉自已,即便这次失败了,她也证明了这条路是可行的。她还会找到下一次机会。
就在她几乎要说服自已接受失败时,院门外,传来了一阵不通于以往的任何一次脚步声。
那不是张公公虚浮踉跄的步子,也不是秋月那种刻意放轻的谨慎步伐,而是更沉稳、更规律,带着某种官方意味的脚步声,并且,停在了静思苑的门口。
凌薇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
小椿惊恐地抓住了她的衣袖。
来了。命运的回响,终于传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