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宁逢别故 > 第4章 功高震主

庸城大捷的消息如通燎原之火,席卷魏都建康,点燃了沉寂已久的狂热。街头巷尾,茶楼酒肆,无不沸腾着“伏河神将”宁枫的名字。伏河冰夜袭的胆魄,野狼谷火雨的奇谋,将西夏名将拓跋俊打得仅以身免,铁鹞子营灰飞烟灭!捷报字字铿锵,描绘出一位挽狂澜于既倒的女战神形象。百姓感念她带来的安宁,“定边神侯”、“大河玉龙”的赞誉不绝于耳。
皇宫深处,年轻的武威帝萧彻端坐龙椅,指尖在冰冷的玉扳指上划过一道微痕。他听着内侍朗声宣读捷报,面色如古井无波,深邃的眼眸深处,却似有寒潭暗涌。那份力透纸背的捷报,字里行间奔涌着宁家军的赫赫威势和将士们对主将的狂热拥戴,如通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好!宁卿不负朕望,扬我国威,功在社稷!”皇帝的声音清朗有力,带着帝王该有的赞许,龙袍下的指尖却微微收紧。“擢升安西将军宁枫为镇西大将军,加一等定边侯爵禄,赏黄金万两,锦缎千匹!庸城诸将,俱按功行赏!着礼部备齐仪仗,待宁卿凯旋,朕当出城三十里亲迎!”
圣旨一出,金銮殿上颂声如潮。平原侯府与长庆公主府门前车马塞途,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荣耀臻于鼎盛。然而,某些嗅觉灵敏的重臣,却从皇帝那句“功在社稷”里,听出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疏离与重量
通往建康的官道成了胜利的河流,旌旗招展,甲胄映日。银甲白马的宁枫,是这条河流中最耀眼的星辰。百姓的欢呼、鲜花、甚至珍藏的米酒如雨点般抛向她和她的将士,空气里弥漫着劫后余生的感激与崇拜。阳光洒在她年轻却已饱经风霜的脸上,映照着边关浴血的荣光。
然而,当建康巍峨的城墙在望,预想中辉煌的“三十里亲迎”并未出现。代替天子銮驾的,是礼部按常例、甚至有些敷衍的迎接队伍。礼官宣读的圣旨措辞依旧褒奖,语气却透着公事公办的冷淡,最后一句“陛下偶染微恙,改期觐见,请将军暂居驿馆”如通冰水,悄然浇灭了凯旋队伍心头的火焰。
宁枫勒住缰绳,目光扫过礼部官员略显躲闪的眼神和驿馆门前明显增多的、行迹飘忽的“闲杂人等”。京中侯府公主府门庭若市的热络,与眼前这份刻意的轻慢,形成了刺眼的反差。一丝冰冷的警兆,如通伏河的寒意,悄然爬上她的脊背。
平原侯府,内书房。烛火摇曳。
“将军,”匆匆赶来的军师张莱阳面容凝重,声音压得极低,“回京后的暗查,情况……比预想更糟。其一,兵部、户部对我庸城军需的供给已近刁难,粮秣器械无不以‘核查’、‘调拨艰难’为由拖延克扣,若非府库存粮尚可,恐生哗变!”
“谁在作梗?”宁枫声音如金铁相击。
“明面上是户部侍郎李庸,朱永大人的妻舅。兵部王尚书态度……亦甚暧昧。”张莱阳顿了顿,眼神凝重如墨,“其二,天权卫暗哨如影随形,平原侯府、公主府、乃至将军几位亲近旧部的府邸周遭,皆有不露形迹的眼睛。驿馆之中,更有几人行动鬼祟,绝非寻常仆役。”
宁枫冷笑:“我已知晓。还有其三?”
张莱阳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吐出千斤重负:“其三,也是最凶险的流言!京中悄然散布,言将军在庸城……私通西夏,养寇自重!”
“荒谬!”宁枫拍案而起,怒意勃发,“我斩拓跋俊精锐无数,伏河冰下埋了多少西夏铁骑!此乃人所共见!”
“流言岂需证据?”张莱阳苦笑摇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们言道……将军此次大胜,实则是与拓跋俊暗中交易,借其人头稳固自身兵权,换取西夏不再大举南侵的默契!甚至……有人影影绰绰地提起了……当年老侯爷北征时,曾与西夏某些部落有过接触的旧事!意在影射将军……或有通敌之嫌!”
“通敌?!”宁枫如遭重锤,踉跄一步,扶住桌案才稳住身形。这个罪名,比谋逆更阴毒!它直接玷污了她和宁家几代人用鲜血铸就的忠诚!这已不仅仅是朱永的个人恩怨,这是要将她钉死在魏国的耻辱柱上!
一股寒意彻骨袭来。她想起了皇帝那场蹊跷的“微恙”,想起了驿馆外无处不在的窥探,想起了朱永那张写记阴沉算计的脸。这不再仅仅是忌惮,这是一场精心编织、要将她和整个宁家彻底污名化、连根拔起的风暴!
她看向张莱阳,声音带着一丝连她自已都未察觉的疲惫与沙哑:“莱阳,你说……陛下,还会信我吗?信一个被‘传言’通敌的将军?”
张莱阳垂首,烛光在他脸上投下浓重的阴影,沉默如通凝固的寒冰。窗外,春雨淅沥,敲打着窗棂,也敲打在宁枫冰冷的心上,声声如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