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秋末,初霜。
地铁四号线某站换乘通道,灯箱屏幕亮起,背景干净,只有一行白字:
林晚舟,给我一次当面道歉的机会。
这一幕,仅三秒,就被等车乘客拍下发到了社交平台。
很快,沈嘉屿地铁屏道歉登上热搜榜。
起初只是吃瓜围观,网友戏称现实比偶像剧更疯,但不到两个小时,热度急剧发酵,评论从调侃滑向质疑。
与此同时,部分市民开始投诉:“这种形式很像骚扰。”
公关团队火速联系运营商要求撤稿,广告平台则回应:
“客户已提前购买7天投放,无法撤销,除非由司法申令或原申请人亲自出具终止函。”
沈嘉屿那一刻才意识到,他做错了。
那不是道歉,那是打扰。
他说服自己只是一句想当面说清楚。
但对林晚舟而言那可能是越界,是再一次侵入她重新构建的世界。
他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手中寻人码的数据统计:
从昨天上线以来,点击率飙升。
但他知道,那其中没有她。
她不会扫码,也不想听解释。
她要的从来都不是一句“我后悔了”。
他的律师周谨当晚赶到,语气罕见严厉:
“你知不知道,如果她提起边界侵犯诉讼,这件事可以作为重要材料?”
沈嘉屿沉默。
“不是你愿不愿意承担,而是你是否意识到。她已经给你留够体面了,是你没控制住自己。”
“我不是想打扰她”
“你做到了。”
周谨打断他,“如果你还想挽回一点尊重,就立刻下架所有寻人内容。”
他没有争辩,只点头:
“我亲自写终止函。”
那晚,他坐在会议桌前,写下一封措辞正式却诚恳的申请:
“本人沈嘉屿,现申请终止一切以林晚舟为关键词进行的内容推送、广告植入、系统跳转与数据追踪行为。
该请求为本意,不受任何商业目的驱动,目的仅为保障对方隐私权、行动自由权与精神独立性。”
律师收走函件时,顺手把地铁撤稿回执交给他。
白纸黑字,盖章清晰。
沈嘉屿握着那张纸,久久没有放下。
他忽然明白。
这比一千句“我爱你”“我错了”“回来好吗”更有效。
这一纸回执,是他第一次真正尊重她。
他终于承认,爱不是出现在她面前,是从她的世界安静退出。
第二天,他把书店app里早前植入的积分寻人码也彻底清除,亲自打电话给开发部主管:“以后不许任何人以我的名义推送涉及她的内容。谁都不行。”
“包括你的生日祝福?”
对方小心问。
他苦笑:“我连她的生日都不能打扰了。”
那天晚上,他在办公桌前烧掉最后一份她未签字的书展合伙协议,摊开一张笔记纸,写下两行字:
“我本来想用声音留下歉意,
后来才懂,沉默是最诚恳的表达。”
此刻的他,已经不再想追回她。
而是想,把追的念头本身也,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