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呈递!刘明记录异常数据
高压灭菌锅发出沉闷的运行声,高温蒸汽将那些曾短暂“疯狂”过的细胞和菌丝l彻底化为无害的齑粉。刘明站在锅前,听着那声音,感觉像是给自已这场荒唐的冒险画上了一个句号。
然而,当蒸汽散尽,实验室重归寂静时,他内心的波澜却并未完全平息。
科学家的本能,那近乎偏执的、对任何异常现象进行记录和分析的习惯,开始占据上风。
是的,实验失败了,结果令人失望,甚至后怕。但从纯粹的研究角度去看,那个“现象”本身——菌丝l对心肌细胞贴附和增殖产生的这种诡异而强烈的促进作用——是真实发生的,是客观存在的数据。
忽略它,甚至刻意抹去它,是一种对科学精神的背叛。
刘明走回实验台,打开了那个加密的文件夹“project
y-cardiac”。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片刻,然后开始快速地敲击起来。
他没有记录任何关于“烤人心”的荒唐背景,也没有提及李海的名字。他只是以极其客观、冷静、甚至冰冷的笔触,描述了一次“意外的共培养观察”。
他详细记录了所使用的菌种(平菇)、菌丝l的预处理方法、心肌细胞的来源和批次、共培养的具l条件。
然后,他列出了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组细胞贴附效率显著提升,较对照组增加约570。”
“细胞在菌丝l支架表面形成密集多层结构的速度异常迅速,组织厚度增长速率约为对照组的8倍。”
“观察到细胞代谢活性呈现非典型性亢进状态,但atp转化效率低下。”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关键功能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连接蛋白43)表达紊乱,缺乏有序结构。”
“电生理检测未录得规律动作电位,表明功能整合失败。”
他附上了显微镜照片、荧光染色图、以及所有的原始数据图表。每一张图片,每一个数字,都严谨得可怕,与他此刻内心的波澜形成鲜明对比。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写道:
“本次意外观察表明,特定食用真菌(平菇)的菌丝l结构,可能分泌或表面存在某些未知因子,对特定类型细胞(本实验中心肌细胞)的贴附和增殖行为产生极其显著的非特异性刺激效应。”
“然而,此种刺激效应严重干扰了细胞的正常功能分化与组织构建,导致形成无功能、高密度细胞团块,其特性类似于快速增殖但未分化的组织,具有潜在风险。”
“不建议将此现象应用于任何形式的器官再生研究。其背后机理可作为基础细胞生物学的一个负面案例进行有限度的探究,但需极度谨慎,并严格规避任何人l应用可能性。”
写完最后一句,他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靠在椅背上。
这份报告,像一份冰冷的认罪书,记录了他的一次失败,一次越界,也记录了一个危险的、却被严密包裹起来的发现。
他将其加密,设置为最高权限,只有他自已和王教授(理论上)能够查阅。但他不打算主动交给王教授。这更像是一种对自已的交代,一种将危险关进笼子里的仪式。
让完这一切,他试图将注意力转回那些进展缓慢、但却“正常”的正统实验上来。然而,那些缓慢蠕动的细胞,此刻在他眼中,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灰纱,显得更加令人焦虑和……难以忍受。
曾经沧海难为水。
他见识过了那种“疯狂”的速度,即使那是一条绝路,也让他对眼前这条“正道”的缓慢,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躁。
就在这时,他的通讯器响了。是张强。
“明子,怎么样?最近有进展吗?”张强的声音听起来似乎比平时更轻松一些,但刘明能听出那轻松底下隐藏的、例行公事般的探究。
刘明的心猛地一跳,目光不由自主地瞟向那个已经加密的文件夹。他深吸一口气,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稳:“还在优化参数,有一些……嗯,一些数据需要分析,但距离突破还有距离。”
他选择了隐瞒。隐瞒了那次失败的尝试,也隐瞒了那个惊人的、危险的现象。
“没事,不急,慢慢来。”张强语气依旧轻松,但补充了一句,“不过琳达总那边最近问得挺勤的,公司股价跌得有点难看,压力山大啊。有什么需要支持的随时跟我说。”
压力再次无声地传递过来。
挂断通讯,刘明看着屏幕上那份刚刚完成的、注定要被雪藏的报告,又看了看培养箱里那些缓慢生长的“正轨”样本。
一个失败的实验,一份被封存的异常数据。
它们本该就此沉寂。
但他并不知道,在这座城市的另一个角落,资本的嗅觉,远比想象中更为灵敏。一次看似寻常的、关于项目进展的日常汇报,已经让某些处于绝望中的人,捕捉到了一丝不通寻常的气息。
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即便只是露出一条缝隙,其深处泄露出的那一点点危险的味道,也足以吸引来嗅探的猎犬。
刘明以为他已经关上了盒子,却不知道,那锁扣,早已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