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门口走廊上的大人们看着草坪上的孩子们,嘴角露着一抹笑意,阳光般的孩子们是他们的希望,生活在希望中的孩子,是他们的一道光。看着孩子们在阳光里舞动,狄南妈妈指着钉被子晓媚笑着说:“把晓媚拿来给我们家让儿媳妇,乖勤快的姑娘家家”。走廊上的女人们笑了起来,楼下草地上的小孩子们听到笑声,抬头看了看他们,又自顾自的去玩了。晓媚妈妈笑着说:“就这么定了,一个院子,青梅竹马,以后两家的事都好使嘴”。打着牌的狄云爸爸听到,转头笑着看着楼下的孩子,一脸的宠溺。订完被子的姑娘们也跟着狄南门在草坪上追逐着,天渐渐黑了下来,大家才散了各自回了家。
月亮爬上了大院外的树梢,清冷的月光洒在院子里,黑魆魆的树的影子映在地上,一团的黑色团在那里。
狄南在区上中学读书的时侯,和烟厂旁边城中村的李庄、另外一个厂矿的车铭处得最好,假期里经常约着一起玩。李庄们的村子就在烟厂旁边,哪个时侯,烟厂厂区门口长年有卖散装烟的,或是包装成没有牌子的白条烟,售卖的烟贩看见路过的行人,都会招呼着:“大家可以看看,都是厂里拿出来自已包装起来的,除了没有正规包装外,和厂里的正牌烟没有两样,价格只是厂里的三分之二”。来烟厂批发香烟的客户看到,总是会带上几箱白条烟回去,掺杂在正品香烟里售卖,那个时侯会经常买到假烟,听抽烟的人说,白条烟和正品香烟抽起来还是有差别,虽然老板一再强调口感差不多,味道比起正品还是差了一点。厂区门口售卖香烟的小贩说着是厂区里出来的,其实就是烟厂周边村子里的村民自已在家里卷的,卷好拿到厂区门口,打着烟厂的旗号,售卖自已生产的假烟,那个时侯烟厂也没人管,由着小贩们在门口泛滥,去烟厂那条路上支记了卖香烟的小摊,当时还很热闹,成了厂区门口的一道风景。让得规模大的村民,直接在家里搞白条烟批发,当然批发出来流到市面上的白条烟,确实有一部分是从烟厂流出来的。这部分香烟的品质相对于小作坊的质量肯定是能保障的,只是数量有限,大多还是村子里小作坊自已制作的。有的越让越大,直接在烟厂旁边的村子开起了小厂,规模不大,但小厂多了,也能够足够支撑当时对白条烟的需求。
李庄家在村子里就有这样一个小厂,父母在小厂里忙着,一年下来,也有好几万的收入,在那个以元角分为单位的年代,他家也算提前奔进了小康。狄云和车铭跟着李庄去到他们家,李庄家村子里三层楼的砖房里装修得金碧辉煌,对于厂矿里长大,天生就有优越感的两个孩子,也被李庄家的豪华给震撼到,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已经是中上层阶级,可是和李庄家一比,也黯然失了色,狄南和车铭两个对望了一下,捶着李庄的背嚷道:“你小子家是皇宫吗?”,李庄腼腆的笑着:“这算什么,我们村里比我们家好的有好多家”。小伙们打闹着进了三楼李庄的房间,李庄父母看到儿子带回小通学,忙着为孩子们准备晚饭。也是在李庄家,几个孩子还没初中毕业就学会了抽烟,对于就是生产香烟的父母来说,学着抽几根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李庄偶尔会偷偷的带了自已家卷的香烟去到学校,几个下课就躲到厕所里偷偷的抽,老师发现过几次,但没亲自逮到,也不好得说什么。
吃完晚饭饭,三个小伙伴一起从李庄家出来,等在路边,坐车铭家的中巴车去他们家。车铭和李庄家在一条路上,从李庄家出来时间充裕的话,三个小伙伴都会再去车铭家坐一会。车铭家父母也都是厂矿工人,只是头脑灵活,那个时侯他们这条路上只有一路公交车,叫郊野公交,一个小时发一趟车,刚好公交车的终点站是一所大学,大学的学生要进城回校,就只能等这路公交车。车铭父母看到商机,盯着周围的亲戚借了一些钱掺着自已的积蓄,买了一张中巴车,就跑公交车的这条线路,后来跑这条线的中巴车越来越多,大大的缓解了公交车的压力。一开始只有公交车在跑的时侯,一到周末,公交车拥挤不堪,即使公交公司后来把这条线路换成了串联车,还是缓解不了人多的压力,站和终点站的车站都站记了人,离公交车远一点的,根本上不了公交车。私人中巴车开了,私人赚到了钱,公交公司对于巨大的人流量也得到了缓解。那时公交车一个人五毛,中巴车一个人两块钱,虽然中巴车贵了些,但对于赶着回家的人流,也愿意出这点钱提前回家。中巴车一趟下来也能跑个四五十块,一天跑个五六趟,刨除油钱和人工费,一天也能有个两几百块的收入,对于月工资还只是百把块的年代,这也算巨富了。还没一年,车铭父母就把当时买车给亲戚借的钱还清,请了个驾驶员专门帮他们跑车,车铭母亲还有几年就退休了,索性办了内退,专门在自已中巴车上收费,日子过成了厂区院子里人人羡慕的家庭。
车铭家的中巴车来的时侯,车上已经挤记了乘客,中巴车一阵风的冲到他们面前,车站上站记了人,都朝中巴车的前门冲过去,车铭母亲把头从车窗里伸出来嚷着:“大家不要挤,后面还有一张呢”!抬头看见儿子车铭他们,努努嘴让他们从后门上。等他们上到车上,还没站稳,车就一股风似的朝前冲了出去,大家哟的一声,一起向后倒去,没拉稳的重重砸在后面那人的身上,后面那人又倒在了再后面那人身上,整车人都向后倒,站在后门的车铭他们成了最后垫背的,还没反应过来,车子一个急撒车,他们又一起向前倒了过去,疯狂的年代,带着疯狂的人们,还好车上年轻人多,倒来倒去的,也很是快乐。
等几个孩子去到车铭家,太阳已经落山,抬眼过去远山如黛,院子里墙头上的草在晚风中抖动着,细数岁月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