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祈唇叫嗫嚅着,瞳眸睁大:“不早了吗?”
外面明明天还大亮着,他来时特意算了时辰,现在正好要用午膳,他想着既到了时辰,生母必然回留下他一起用膳才是,可为什么,又说时候不早了她要赶自己走?
六岁的孩子品不出其中是什么滋味,也看不透究竟是什么原因。
他不明白,方才的亲近不应该是原谅吗?不应该是和好吗?
为什么又要赶自己离开?
他心中千回百转,但玉珺并没有理会,她视线一寸寸将儒祈装入眼中,手顺着落在他的肩膀他,爱怜地为他整了整衣裳。
“好了,走罢。”
玉珺唇角一直噙着笑,待儒祈似从前那般亲近温柔,可却并没有改变要他走的事实。
儒祈无措不解过后,到底还是要为自己争取:“母妃可用过午膳?儿臣来之前,还没用过,不若儿臣与母妃——”
“早些回去罢,皇后定然也在等着你用午膳。”
玉珺将他的话打断:“如今天头冷,昨夜又下了一点雪,你回去时小心些。”
儒祈肉眼可见地丧气下来,一鼓作气后未得来想要的结果,后面便再不能提起勇气来争取。
他心中百般的不愿,却也只能顺着生母的话点头应下,犹犹豫豫拱手告辞,但出殿门时将脚步放的极慢,盼着生母能说出一句挽留的话。
可是没有。
直到他双脚都迈出了殿门,身后也没能传来将他留下的声音。
小小人儿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后,兰荣捧着盒子:“娘娘这是何苦呢,太子殿下明明想与娘娘重修和好,方才与你亲近,那模样多欢喜啊,您这叫他走,他若是有尾巴,怕是早已经耷拉到地上。”
玉珺将手中的平安扣递过去,重新放在盒子里面收好。
“瞧着是可怜的,但人无长性。”
玉珺看着殿门外的天,瞳眸略有涣散,微微出神道:“可我也心有不愿,为何天下的娘亲都要让着孩子的不知事,他令我伤心是真,他在意皇后胜过我也是真,如今他心生悔意思我便要似从前那般对他笑脸相迎,我做不到,即便是对着我亲生的骨头,我也做不到。”
她嗟叹一声:“大抵我与他的母子缘分太浅,相伴几年便已到了尽头。”
兰荣不好劝说她,只立在她身边,陪着她一起朝着殿外看。
玉珺想,再等两个月,二月底出发,三月春暖花开,离宫正好。
去哪里呢?
她沉思片刻,脑中却想起那位崔大人的话——
“鄞州与六年前很是不一样,百姓安居富足民殷财阜,景色宜人春和景明,若是娘娘有机会,臣也望娘娘能临驾。”
那就先去鄞州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