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人三字入耳,玉珺长睫不由轻颤,那奏折上苍劲的字浮现到了眼前,她下意识细看一下面前人。
三元及第的鄞州知州崔大人,其实她早就听帝王提起过。
那是帝王登基的第一年,也是他在位的第一次科举便出了这么一个少有的人才,往上数百年,三元及第着也不过九人,崔远枕便凑了这第十个,亦给帝王执政开了个好头。
帝王有意将他留在京都,日后入内阁辅政,可崔远枕三次辞官,请命回鄞州为百姓谋。
玉珺能记得他,却不止是因他这份不慕名利的执拗,更是因鄞州这个地方。
当初她随帝王赈灾之时因突起疫病困于鄞州,她与帝王险些死在那里,却也因那境地的凶险让她与帝王的情牵绊的更紧更牢,每每回想,都是甜蜜与惊惧相伴。
她对这位崔大人略有耳闻,但崔大人应是并不知晓她的,只见他对着官吏略一拱手,那含着疏离冷意的声音再次出口:“打搅了。”
官吏给他使眼色:“还不快来见过俪妃娘娘。”
崔远枕闻言才慢慢将视线落在玉珺身上。
分明隔着帷帽,可她却觉这视线如有实质,高大的男子立在自己面前,并没有帝王带给她的迫压之感,却莫名有种年少时被先生看着的感觉,沉默、严肃、不苟言笑。
但也仅仅只有一瞬,他颔首下去,恭敬作揖自报家门:“臣鄞州知府崔远枕,参见俪妃娘娘。”
他的声线没有半分变化,不似官吏谄媚,不似梅坤敷衍轻视,也不似余世子轻浮,仍旧是那般沉稳冷肃。
玉珺抬了抬手:“不必多礼。”
官吏适时来打圆场,笑着介绍着:“娘娘,崔大人乃是王氏案的主审,此次随梅大人一同押送王氏入京也是述职,您若是想提审王氏亦或者询问此案详情,正好崔大人在此处,也可为娘娘一一详述。”
这话说完,官吏似是对崔大人使眼色。
若依常理来说崔远枕此刻合该同玉珺多套些近乎才是,毕竟此案的走向可能会使他定下失出之罪被帝王惩处。
可这位崔大人恍若此事同自己无甚相关,只略微颔首立于一侧,不主动言。
玉珺倒是并不在意这些:“本宫先问询王氏罢,二位大人不必跟随。”
这是要单独与王氏交谈的意思,官吏当然不敢放人,生怕这贵人在自己的地方出了什么岔子。
他忙阻止道:“娘娘千金之躯,怎能独身留在此处,这卑劣之人伤了娘娘可如何是好,万万使不得啊!”
玉珺刚要道一声无妨,可未料道崔远枕开了口:“微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