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和十四年冬,阿锦送了我一柄银簪,让我用来防身。”
“笨蛋阿锦,宫里侍卫那么多,哪里用得着我动手,不过这柄银簪,我会好好珍藏的。”
“静和十八年春,父皇说我快成年了,可以考虑婚事了,我心里想,若是能娶阿锦为妻,该多好。”
“静和二十年夏,阿锦为质十年期满,要回西楚了,她走的时候说,会回来娶我,我等着她。”
陆婉清看着信上的一字一句,身体忍不住颤抖起来,眼前的视线逐渐模糊,泪水滴落在信纸上,晕开了墨迹。
原来当年她坠崖后,是沈晏清不眠不休在山崖底下找了七天七夜,才找到了她,还亲自背着她去求医;原来沈晏清早就对她情根深种,甚至在成年时就想过要娶她;原来那些所谓的“刺杀”,都是林风眠编造的谎言,沈晏清从未想过要伤害她。
她一直都被蒙在鼓里,一直都在误会沈晏清,一直都在伤害那个最爱她的人,如今想来,自己真是愚蠢至极。
陆婉清眼角滑落泪水,砸在薄薄的纸张上,心中的悔恨如同潮水般汹涌,几乎要将她淹没。
这几日,举国上下都在为沈晏清服丧,京城内一片肃穆,百姓们都穿着素色的衣衫,悼念这位命运多舛的北离皇子。
陆婉清下旨,追封沈晏清为皇后,将他生前应得的荣光,都一一还给了他。
她的案前堆满了无数弹劾的奏章,其中一大半都是丞相林泽书的党羽所写,内容无非是指责她不该给前朝皇子如此高的礼遇,不该因为一个死人而耽误朝政。
不难想到,这些都是林丞相的手笔,那日林风眠的生辰宴上,她当众抱着沈晏清离开,落了林风眠的面子,林丞相这是在为他的儿子出头,也是在试探她的底线。
陆婉清轻描淡写地扫了两页折子,上面的话语千篇一律,都是些陈词滥调,她眼神晦暗不明,林风眠欺瞒她的事情,她尚且没有计较,林丞相倒是急不可耐地替儿子伸冤了,真是不知死活。
“陛下,皇后求见。”太监前来传报,语气带着一丝小心翼翼,他知道陛下近日心情不佳,不敢有丝毫怠慢。
陆婉清淡漠地开口,语气带着一丝冰冷:“让他在殿外跪两个时辰,反省一下自己的过错,两个时辰后再进来见朕。”
她话音刚落,殿门就被猛地推开,林风眠快步走了进来,脸色难看,语气带着不满:“陛下!您怎么可以追封沈晏清为皇后!他不过是一个前朝皇子,怎么配得上这样的封号!”
陆婉清轻描淡写地扫了他一眼,语气带着威严:“朕的决定,还需要向你汇报吗?朕想封谁为皇后,是朕的自由,与你无关。”
林风眠被她的话语一怔,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他没想到陆婉清会如此不给自己面子,他随即换上一副悲切的模样,几近哀求地看着陆婉清:“陛下!我父亲身为丞相对您百般扶持,为您稳固朝政,您如今却因为一个死去的前朝皇子而如此待我,您当真要寒了我父亲的心,寒了满朝文武的心吗?”
陆婉清冷冷扫了他一眼,语气带着一丝嘲讽:“滚出去。朕不想再看到你,也不想再听到你的声音。”
林风眠不可置信地看着她,脸上染上了怒色,语气带着一丝威胁:“陛下!别忘了您的皇位是怎么来的!若不是我父亲在背后支持您,您以为您能顺利登基吗?您现在就是在忘恩负义!”
陆婉清嗓音淡漠,眼神冷冽狠厉,语气带着一丝杀意:“朕的皇位,是靠朕一刀一剑砍出来的,是踩着尸山血海走上来的,与你们林家没有半分关系。”
“林家算什么东西?不过是朕登基路上的一颗棋子罢了,如今棋子没用了,也该清理掉了。”
林风眠身体忍不住颤抖起来,脸色苍白如纸,他没想到陆婉清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更没想到她竟然早就想对林家动手了,他一直以为自己是特殊的,却没想到,自己也只是一颗随时可以被丢弃的棋子。
“陛下,五年前我们林家救了您的命,您怎么能如此绝情”林风眠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试图用往日的恩情来打动陆婉清。
陆婉清将手中弹劾的奏章重重砸在地上,纸张散落一地,她语气冰冷:“林风眠,三年前到底是谁救了朕,你应该很清楚。你编造谎言,污蔑沈晏清,害他承受了这么多痛苦,这笔账,朕会慢慢跟你算。”
林风眠面色骤变,双腿一软,跪在地上,眼中满是惊恐,他没想到陆婉清竟然知道了当年的真相,他以为那件事做得天衣无缝,不会有人发现。
陆婉清居高临下睥睨着他,淡淡开口:“来人,将林风眠押入冷宫,没有朕的旨意,不准任何人见他。”
侍卫立刻上前,架起跪在地上的林风眠,拖着他往外走,林风眠挣扎着想要反抗,却被侍卫死死按住,只能绝望地呼喊:“陛下!我错了!求您饶了我!我再也不敢了!”
陆婉清没有理会他的呼喊,直到殿门关上,才缓缓闭上了眼睛,心中的烦躁稍稍减轻了一些。
她从怀中拿出半块玉佩,玉佩的材质是上好的暖玉,上面刻着一个“晏”字,这是沈晏清成年礼时送给她的,她一直戴在身上,从未离身。
当年她相信沈晏清会娶她,哪怕是在误会他的那三年里,她也未曾想过要丢掉这块玉佩,只是在午夜梦回时,握着这块玉佩,靠着心中的“恨意”活下去。
陆婉清眼神暗淡了几分,心中满是自责与悔恨,此生,终究是她辜负了沈晏清,终究是她错过了那个最爱她的人。
西楚立国十三年,陆婉清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使得西楚朝政清明,政通人和,国力日益强盛,百姓们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尊称她为“贤明女皇”。
储君陆慎年仅十六,却已经开始旁听朝政,学习治国之道,他广交群臣,颇有陆婉清当年的风范,百姓们都对他寄予厚望。
后来,陆婉清在沈晏清的坟前自戕,她生前留下的最后一道旨意,是要与沈晏清葬在一起,哪怕是在死后,也要陪在他身边,弥补自己生前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