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星海“哦”了一声,心里的疑惑却没减:“可阳市那几个国营饭店不是都把话说绝了,明确不要我们的货了吗?”
“这次不去饭店,”陈默侧过头,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我们去阳市新起的集市看看。”
时值1980年春,风气渐开。自1978年底以来,国家逐步放宽了对农村经济的限制,民间贸易悄然复苏。
1979年,《人民日报》曾刊文明确肯定“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这一信号犹如春雷惊蛰。
到了1980年,各地传统集市已如雨后春笋般恢复兴起,交易日渐活跃。
虽然彭县还没有那么发达,但是阳市已经有了几个新兴的集市出来了。
陈默估计,在过段时间,城东废场房那块,就不能叫黑市了。能名正言顺地转变为公开集市。
他准备到时候找张大爷搞个摊位,专门卖山货。
两人在客运站门口一个冒着热气的小摊前停下,各买了一个菜包子。
摊主是位头发都有点白了的大娘,动作麻利,收钱找零毫不含糊,摊前也没见有人来驱赶或盘查。
成星海咬了一大口包子,含混不清地说:“小默哥,你看,现在这摆摊卖包子的,好像真没人管了,公安也不来抓了。”
“嗯,”陈默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周围几个同样支着简易木板卖鸡蛋的小摊,“现在是半默许的状态了。”
陈默能清晰地感受到,人是脱离不开时代的浪潮的。
连彭县这样消息闭塞的小地方,个体经营的小摊小贩都已悄然涌现,慢慢成了日常生活中见怪不怪的情况了。
他咬了口包子,心里默默思忖:照这个势头,或许再过些时日,就能把县城院里那面临街的土墙拆了,开个铺面。
到时候甚至可以去南方进些时新衣服回来卖。
经过六个多小时颠簸的长途车程,等客车终于摇晃着驶进阳市汽车站时,天早已黑透,站外路灯昏黄。
陈默领着有些萎靡的成星海,熟门熟路地入住了车站附近的国营招待所。
房间简陋,但还算干净。
两人都有点累了,倒头便睡,一夜无梦。
第二天清早,陈默叫醒成星海,在招待所门口随意找了家早餐铺子坐下,各要了一碗豆腐脑,一屉小笼包。
陈默边吃边和老板搭话,打听清楚附近规模较大的集市所在地。
早餐后,两人便一路步行,来到了位于阳市药材市场不远的一条热闹老巷里。
才走近巷口,喧哗的人声,混杂的气味就扑面而来。
整条巷子的两侧密密麻麻摆满了摊位,卖什么的都有。
有刚从地里摘下的新鲜蔬菜、活蹦乱跳的河鱼、手工编制的竹器、色彩多样的布料,甚至还有卖耗子药和铝制饭盒的。
摊主们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蓬勃的市井生机充盈着整条小巷。
“我的天啊小默哥,这比旧厂房里都热闹!”成星海一看到这种景象就嚷嚷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