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太爷眼睛一亮,“如此一来,各个年龄段的大夫都能得到安置,而且不论是受伤的乡勇,还是村子里的老人,都能得到最好的救治。”
“大家都会感激你的恩情,以后再遇到麻烦事,大家也会更加拼命!”
“老太爷,您高见!”宋文启笑着拍了拍马屁说道,“我还真的了解过每个村子的医疗情况,每年都有不少乡亲们,因为生一场病,而家业破碎,留下来的家人伶仃孤苦。”
“大夫们从来不缺乏病人,而是收钱很难,卖药更难。”
“反正对于我来说,也花不了多少钱,还能救人,何乐而不为呢?至于让大家替我拼命一事,小子还真的没往这方面想。”
“您看,咱们总结一下,拢共三十余名大夫,可以选拔一部分做随军军医,一部分在村里教授医术,最后剩下一部分,参与慈善堂的建设。”
“咱们可以给这三个层次的大夫,给予不同的工钱。比如随军军医每个月给开二两银子,村里的教授夫子,每个月给一两五钱银子,而慈善堂的大夫,则给八百文。”
“这样钱花在了刀刃上,还尽可能地满足了绝大多数人,如何?”
“好好好,你小子不错,老头子现在就替你去办这件事情。”三老太爷兴冲冲地起身。
“老太爷,别着急,我还没说完呢。”宋文启给老太爷倒了杯茶,笑着说道,“您这身子骨刚好一些,可不敢这么折腾。”
“你们这些后生争气,老头子我每多活一天,就一身的干劲儿。”三老太爷喝了一口茶,“你快说,你还有啥事?”
“咱们现在对这些大夫的情况是缺乏了解的,只凭一封请愿书,无法判定他们的人品。您应该派人去每个村子,去核实,去调查。”
“看看他们的医德医术,是否如同他们请愿书所说一般。”
“咱们虽然心善,但不能糊涂。让滥竽充数的废物混进队伍来,浪费粮食不说,还耽误大家的健康。”
三老太爷连连点头,伸出大拇指道,“文启,你做事情确实稳妥,难怪你能当耆户长。我这就安排人去每个村子打听,了解情况。”
宋文启笑着说道,“您是心善,所以有些操之过急,但您在操持大局方面肯定是没问题的,咱们山下村这么些年来,哪天不是靠您遮风挡雨。”
宋文启虽然并未完全同意三老太爷的心思,甚至还给做出了多方面的修改。
但是三老太爷没有一点的恼火,甚至觉得后生可畏,将来他有朝一日没了,将村子交给宋文启,完全没有问题。
“行了,你也别吹捧老头子我了,还有什么想说的,没有我可真走了。”三老太爷嘴上说着,但是心里却笑开了花。
能够让宋文启这种,被县里看中,且履历大功的耆户长高看一眼,他这位族中老人,心里可是真的舒坦。
“有,是关于村里的。我想您应该发现了,自从我做耆户长以来,不论是招工,还是组建乡勇,确实富了一部分乡亲。”
“但更多的是踏踏实实在家种地的乡亲们,他们依然很穷困,吃不饱,穿不暖。”
“我也了解过他们的情况,家家户户的土地不算少,每天也很忙碌,可收成一般,这说明他们不是很会耕种。所以我想您安排一下,从每家每户抽调一部分人手出来。”
“在咱们村建立一支农业学堂,专门学习如何种地。”
“啥?都是乡下土里刨食儿的老百姓,种地还需要学?”三老太爷问道。
“自然需要学,您看着那些种得一团糟的庄稼地,难道不难受吗?”宋文启反问道。
“确实,很多人家种地不咋样,从插秧到施肥,都干得不好。可是谁愿意花心思教他们呢?”三老太爷皱眉道。
“我教他们啊?”宋文启说道。
“你可是耆户长,你有时间教他们?”三老太爷惊讶道。
“这有什么惊讶的,难道咱们村里论开荒,论种田有人比我强?”宋文启说道。
三老太爷深深地看了宋文启一眼,犹豫再三之后问道,“文启,你是不是听说了什么?”
“听说了什么?”宋文启问道。
“这段时间一直有乡亲们找我,说你作为耆户长,过于重用外人,虽然给村里谋了不少福利,但是依然有些人日子过得非常辛苦。”
三老太爷说道,“这样的人,我虽然训斥过了,但是他们心里别扭也是实实在在的。他们种了一辈子地,也没有别的出息。”
“可干别的,也干不了,我正发愁呢。”
“你是不是听说了这些事情,才准备成立农学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