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宫的偏殿里。
太平公主拍着桌子,声音都在抖。
“韦后把陛下藏在偏殿,连棺木都不让人看,肯定是心里有鬼!”
“必须开棺验尸,查清楚陛下的死因!”
旁边的吏部尚书王大人却皱着眉。
“公主,韦后现在把持朝政,神策军都在她手里。”
“咱们硬要开棺,怕是会被安上‘以下犯上’的罪名啊!”
太平公主冷笑。
“难道就让陛下白死?”
“那毒妇杀夫夺权,咱们要是不管,以后大唐的江山,就真成她韦家的了!”
两人正争执。
殿外突然传来通报:“安西派来的使者到了!”
只见个穿藤甲的年轻工匠走进来,手里捧着个木盒。
对着太平公主躬身行礼。
“小人是安西工坊的学徒,奉长孙夫人之命,给公主送样东西。”
“这是验毒用的银针,还有安西的‘试毒水’,或许能帮上忙。”
太平公主眼睛一亮,赶紧打开木盒。
里面放着十几根细长的银针,还有个琉璃瓶,瓶里装着透明的液体。
“这银针真能验毒?”她拿起一根,疑惑地问。
工匠点头。
“长孙夫人说,要是针碰到毒物,就会变黑。”
“再滴上试毒水,颜色会更明显,就算是西域来的‘无声毒’,也能验出来。”
韦后听说太平公主拿到了验毒的东西,心里慌了。
赶紧让人把李显的遗体移到密室,派重兵看守。
武三思劝她。
“皇后娘娘,不如就坡下驴,让他们验尸。”
“只要咱们买通验尸的人,说陛下是病死的,谁还能怀疑?”
韦后却摇头。
“不行!那安西的银针太邪门。”
“万一验出毒来,咱们就全完了!”
可她没料到,太平公主早就让人打通了密室的密道。
深夜,工匠跟着太平公主的人钻进密道,摸到李显的遗体旁。
工匠拿出银针,轻轻探进李显的喉咙。
没一会儿拔出来——银针的针尖竟真的变黑了!
他又滴了几滴试毒水,黑色的针尖瞬间变成了暗红色。
“真的有毒!”
太平公主的人激动得差点喊出声,赶紧把银针收好,顺着密道退了出去。
第二天一早,验毒的结果就传遍了洛阳。
百姓们围着宫墙喊:“韦后毒杀陛下!还我大唐公道!”
连神策军里都有士兵动摇,私下里议论。
“皇后这么狠毒,咱们还帮她卖命吗?”
安西的临时军帐里,李恪看着太平公主送来的密信,心里松了口气。
秦红梅凑过来看,笑着说。
“还是长孙夫人的法子管用!”
“这下韦后名声扫地,看她还怎么临朝称制!”
李恪点头。
“可韦后手里还有兵权,不会轻易认输。”
“咱们得再等等,看看有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她。”
他刚说完,就见斥候跑进来,递上封密信。
“殿下,临淄王李隆基派人送来的信。”
“说他想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和武三思,恳请殿下出兵支援!”
李恪打开信,只见上面写着“愿与郡王共扶大唐,诛灭逆贼”,落款是“李隆基”。
程咬金在旁边喊。
“李隆基这小子有胆识!”
“咱就帮他一把,出兵洛阳,把韦后那毒妇砍了!”
李恪却没立刻答应,手指在信上划了划。
“李隆基是太宗的孙子,有皇室血脉,要是他能带头政变,名正言顺。”
“咱们先派些连弩手过去,暗中支援,别公开露面——免得以后有人说咱们干预朝政。”
洛阳的王府里,李隆基正和太平公主商量政变细节。
太平公主拿着安西送来的连弩,笑着说。
“有了这连弩,咱们就能轻松拿下玄武门!”
“神策军的铁甲再硬,也挡不住这玩意儿!”
李隆基点头。
“姑母放心,我已经联络了宫禁军官葛福顺。”
“他手里有三百禁军,到时候会打开宫门,接应咱们的人。”
可他们没注意,窗外有个黑影闪过——是韦后的人,偷偷把他们的谈话听了去。
黑影赶紧跑回宫里,对韦后说。
“皇后娘娘,不好了!”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想发动政变,还从安西借了连弩!”
韦后吓得手里的茶杯都掉了,赶紧对武三思说。
“快!把神策军调到玄武门!”
“再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抓起来!”
李恪的斥候把宫里的动静报了回来。
秦红梅急得直跺脚。
“殿下,韦后知道了!李隆基他们有危险!”
“咱们得赶紧出兵,不然就晚了!”
李恪却突然笑了。
“别急。韦后越是慌张,越容易出错。”
“你看,她把神策军都调到玄武门,宫里的守卫就空虚了——这正是李隆基他们的机会。”
他让人给李隆基送了封信,告诉他“可从宫墙西侧的排水道进入,直抵韦后寝宫”。
又让杜明月把热气球调到洛阳城外,准备随时支援。
“咱们就等着看好戏吧。”
李恪望着洛阳的方向,眼里闪过一丝精光。
“韦后的好日子,到头了。”
深夜的洛阳,李隆基带着三百禁军,偷偷摸到宫墙西侧的排水道。
可刚要进去,就见里面冲出十几个神策军,举着刀喊。
“奉皇后旨意,捉拿反贼李隆基!”
李隆基心里一沉——是谁泄露了消息?难道是太平公主身边有内鬼?
安西的热气球上,杜明月拿着夜视琉璃镜,看着洛阳城里的火光,心里有些着急。
她对旁边的工匠说。
“要是李隆基他们遇到危险,咱们就把连弩扔下去,帮他们一把!”
工匠点头。
“放心,咱的连弩都绑了绳子,扔下去也摔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