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把修仙文明上交给了国家 > 第81章 真的要回去吗

那个“精英混混”……不,应该称他为本地的协作者或者线人,他的任务,就是在混乱的街区里,找出那些可能因为消息闭塞、或者出于各种原因还没来得及撤离的华夏同胞,然后将他们带到这里。
之前那句蹩脚的“你好”,根本不是什么甄别暗号,而就是最纯粹、最直接的确认身份的方式!
想通了这一切,陈凡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为自己之前的胡思乱想和草木皆兵感到一阵羞愧。
“木户先生,辛苦了。”
一名穿着黑色西装,气质干练的中年人快步迎了上来,他先是对着那混混打扮的男人微微点头致意,随后目光转向陈凡,温和地笑了笑。
被称为木户的男人,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指了指陈凡,言简意赅地说道:“华夏人,我带到了。”
“好。”中年人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一个便签本和一支笔,迅速地写了张条子,撕下来递给木户,“拿着这个,去后面领物资。”
木户接过条子,看也没看就揣进口袋,然后转身便融入了夜色之中,干脆利落。
一场在陈凡看来惊心动魄的“绑架”,就以这样一种近乎于日常工作交接的方式,平淡地结束了。
中年人这才正式转向陈凡,伸出手:“你好,陈凡同志。我叫王毅成,是华夏驻樱花大使馆的负责人。欢迎回家。”
陈凡愣愣地和他握了握手,对方手掌的温厚和力量,让他纷乱的心绪终于彻底平复下来。
“王……王大使,您好。”他的声音有些干涩,“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情很简单。”王大使的笑容不变,“我们在撤离我们的同胞。考虑到樱花诸岛近期的社会治安状况,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我们雇佣了一些像木户先生这样的本地人,协助我们寻找并护送那些尚未与我们取得联系的侨民。”
事实上,“本地人”的说法有些保守了,更准确地来说,应该是“地头蛇”才对。
这也算是先前和樱花方的协议所带来的附加好处,可以联络更熟悉当地情况的一些帮派,让他们帮忙找人。
当正常的社会秩序陷入停滞甚至崩溃的时候,一些原本处于灰色地带的规则,反而会浮上水面,变得高效起来。
让这些在普通人眼中的恶徒帮忙,听上去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但其实逻辑倒也简单。
第一,当货币的价值因为灾难而大打折扣时,真正的硬通货就变成了生存物资。
靠着大使开具的条子,可以去华夏临时的物资调配点,领取食物、药品、干净的饮用水,甚至还有汽油。这些东西,现在比一箱钞票更有吸引力。
他们是盘踞在这片土地上的鬣狗,嗅觉最是灵敏。谁能给他们肉吃,他们就听谁的。这一点,简单明了。
在混乱中,生存才是第一法则。此刻,华夏方掌握着最稳定、最庞大的物资来源,这本身就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第二,木户这些人并不喜欢混乱。他们喜欢的是可控的混乱。一种由他们自己建立规则、由他们来当裁判的混乱。彻底的、无序的、所有人都在打砸抢的混乱,对他们的生意没有任何好处。那会砸了他们的饭碗,甚至要了他们的命。
而华夏在这里所做的一切,恰恰是在混乱中建立秩序。他们是聪明人,能看清谁才是这片废墟上真正有力量、有能力建立秩序的一方。
他们的政府焦头烂额,只会鞠躬道歉;而华夏的工程队,已经在为他们的民众修建避难所了。华夏的船,可以无视他们瘫痪的港务系统,自由进出。
“他们知道,与我们合作为我们找人,是一笔风险极低、回报稳定的生意。但如果,我们有任何一位同胞在他们的地盘上出了事……”
王大使的眼神骤然变得锐利起来,
“那我们带来的,就不仅仅是挖掘机和救援物资了。这个后果,他们承担不起。所以,他们不仅会帮我们找人,甚至会主动保护我们的人,因为这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
“我……”陈凡张了张嘴,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想道歉,为自己的误会。又想道谢,为国家在危难时刻的庇护。复杂的情绪堵在喉咙里,最终只化为一片沉默。
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
他就像一个提线木偶,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从混乱的泥潭中拎起,稳稳地放在了这片安全的、属于家的土地上。
这对他而言,已经是第二次的体会了。
可他……真的要回去吗?
王毅成看着眼前这个叫做陈凡的年轻人似乎在犹豫,心中微微叹了口气。
从木户孝明只把他一个人带来的情况看,这应该是一个独居青年。
华夏在樱花诸岛的撤侨工作,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收尾阶段。
这是一项规模浩大且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樱花的华夏侨民,包括留学生、务工人员、企业外派员工及其家属,总数上百万,且分布广泛。要在日益恶化的天灾和社会环境下,将这么多人安全有序地撤离,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华夏向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何况是撤侨这种事。
一声令下,国家机器便以一种外人难以想象的恐怖效率运转起来。外交、交通、军队、国企……无数部门和人员被动员起来,形成了一张覆盖整个樱花诸岛的巨网。
到了今天,绝大部分愿意回国的侨民,都已经登上了回家的飞机和轮船。
到了这个阶段,还迟迟没有选择回去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除开一小部分确实因为居住偏僻、不善社交,导致消息闭塞的老实人之外,剩下的大部分,思想上可能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
有的是被樱花所谓的“高素质”、“好福利”彻底洗了脑,觉得天塌下来这里也比国内好,死活不愿走。
有的则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天灾只是暂时的,等风头过去,别人都走了,自己正好可以趁机抄底,捞上一笔。
更有甚者,是某些在国内有过案底,或者从事灰色产业的人,他们本就见不得光,天然地抗拒和官方接触。
对于这些人,国家的原则始终是“不抛弃,不放弃”。
作为国家的代表,王毅成的任务,就是要把话讲清楚,把利害说明白。该给的机会,我们一定给足。
但华夏的怀抱虽然温暖,却也不是没有原则的。我们仁至义尽,如果你依旧觉得外面的月亮比家里的圆,那国家倒也不至于死皮赖脸地求着你回去。
个人的选择,终究要自己承担后果。
王毅成整理了一下思绪,准备按照标准流程,对眼前的年轻人进行最后的劝说和告知。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到陈凡用一种近乎于喃喃自语,却又异常清晰的声音说道:
“我不回去。”
王毅成准备好的一肚子说辞,瞬间被这四个字堵了回去。
他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
这什么态度?
他见过各种各样不想走的人,有哭着喊着说自己事业在这里的,有撒泼打滚说回去就没法活的,但像陈凡这样,平静地、理所当然地说出“不回去”三个字的,还真是第一个。
“陈凡同志,”王毅成的语气依旧温和,但已经带上了一丝公事公办的严肃,“我希望你明白,这不是在征求你的意见,而是在向你传达一项事关你生命安全的紧急通知。”
“根据我们掌握的最新情报,蓝星即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地质活跃期。樱花诸岛位于板块交界处,是全球风险最高的区域之一。留在这里,你将要面对的,可能是远超想象的灾害。”
“你的个人安危,我们无法再提供保障。所有后果,需要由你自己承担。你确定,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吗?”
王毅成的话语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敲击在人的心坎上。这是最后的通牒,也是最后的善意。
然而,陈凡只是抬起头,迎着王毅成的目光,再次,也是更坚定地重复了一遍。
“王大使,谢谢您。但是,我不回去。”
他的眼神很平静,平静得不像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那是一种经历过大风大浪,看透了某些事情之后,才会有的眼神。
王毅成沉默了。
他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或许和之前那些“思想有问题”的人,都不一样。
他的坚持,并非出于对异国他乡的幻想,也不是出于对祖国的偏见。那背后,似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王毅成看了一眼手中的简易资料,上面只写着陈凡的名字、年龄和毕业院校,家庭信息一栏是空白的。这说明,他在国内的直系亲属登记信息,是缺失的。
一个孤身一人在海外求学的孩子。
王毅成心中一软,语气也放缓了下来。他决定,再做最后一次努力,从情感的角度。
“小伙子,我知道你们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至少……回去看一眼父母吧?”
“他们,一定很担心你。”
这句话,像是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陈凡心中最深处的闸门。
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超乎年龄的冷静和漠然的年轻人,他的眼眶,在那一瞬间,毫无征兆地红了。
那双平静的眸子里,仿佛有惊涛骇浪在翻滚。他死死地咬着嘴唇,身体因为极力压抑着某种情绪而微微颤抖。
过了许久,当那滔天的浪潮终于退去,只留下一片死寂的滩涂时,他才用一种沙哑到几乎听不清的声音,一字一顿地说道:
“反正……他们早在那时候就已经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