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把修仙文明上交给了国家 > 第58章 总归还是有极限

西部高原,无人区深处,临时行动基地。
气温已经降至零下,但这片荒漠却被上千盏高亮度探照灯照得亮如白昼,热火朝天。
这里是华夏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绝地之一,但此刻,它却成为了整个国家工业心脏搏动最剧烈的地方。
短短十个小时内,数十架次大型运输机撕裂长空,在这片临时开辟的简易跑道上完成了匪夷所思的起降作业。
一支由特种工程兵团、顶级地质学家、以及【问道部】核心技术员组成的精英队伍,携带上百吨最尖端的设备,如同神兵天降,在这片沉睡万年的土地上,强行钉下了一根文明的楔子。
行动总指挥,正站在指挥车内,死死盯着主屏幕上传回的实时数据流。
“报告总指挥!一号深地共振探测仪已完成最终调试。能源模块输出功率100,数据链路稳定!”
“能量场束定标完成,目标深度八千米,有效正负五百米!”
“各单位注意!最后三分钟准备,倒计时开始!”
命令通过加密频道,简洁而高效地传达到每一个角落。
在基地的正中心,一座形如金属巨塔的庞然大物正发出低沉的嗡鸣。
这是是华夏最新的深地探测科技结晶。
它并非传统的钻探设备,而是一种利用超高能粒子束引发地层深处特定物质共振,再通过分析回馈的波形来反向描绘出地底物质构成的“ct机”。
这项技术原本是为了寻找深层战略资源和构建地下国防工程而研发,从未进行过如此极限深度的实战探测。
八千米,这已经触及了它理论设计的极限。
“三十秒!”
“十!九!八……”
巨大的倒计时数字在屏幕上跳动,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三!”
“二!”
“一!”
“启动!”
随着一声令下,一股肉眼不可见的能量洪流,瞬间从探测机的底部垂直贯入地心。
整个基地都能感受到脚下传来的一阵轻微但极具穿透力的震颤。庞大的电力如同江河入海般被设备吞噬,基地的备用机组发出了高负荷的咆哮。
屏幕上,无数雪花般的数据瀑布疯狂刷新,运算单元占用率瞬间飙升至998。
模拟地层剖面图上,一条璀璨的光束,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洞穿岩层、地幔,向着那未知的深渊挺进。
一千米……三千米……五千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指挥车内安静得可怕,只剩下设备运行的嗡鸣和众人的呼吸声。
七千米……七千五百米……
“报告,抵达预定深度!共振场已建立!正在进行广谱物质扫描!数据回传中!”
来了。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屏幕的另一侧,一个三维地质模型正在被飞速构建。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物质构成,灰色是花岗岩,褐色是沉积岩……
突然,在模型的深处,一个微弱的金色光点一闪而过。
总工程师的瞳孔瞬间放大。
“捕捉到了,放大!立刻给我放大那个区域!”他几乎是吼出来的。
技术员手指翻飞,模型被迅速拉近、放大。
那个金色的光点,随着扫描精度的提升,开始不断延展、扩散……最终,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它不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条线……
那是一片在地底八千米深处,如山脉般蜿蜒、如巨龙般盘踞的……金色海洋!
“我的天……”一位年轻的技术员失神地摘下了眼镜,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总工程师则浑身颤抖,他猛地扑到屏幕前,双手抚摸着那片璀璨的金色区域,老泪纵横,声音嘶哑而亢奋:
“不是矿脉……这不是矿脉!这是龙脉!一条真真正正,由黄金构成的地底龙脉啊!!”
“快,快进行储量估算!快!”
计算机根据扫描到的体积、纯度等数据,开始飞速建模运算。一串的数字,最终定格在了屏幕的最中央。
那一刻,整个指挥车,死寂无声。
总指挥握着通讯器的手,有些微微颤抖。
他清了清嗓子,试图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但那股发自灵魂深处的激荡,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掩饰。
“接……接指挥部。幸不辱命……”
他的声音顿了顿,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一字一句地汇报道:
“初步勘探结果已确认。目标地点……预估黄金储量……五千吨!重复一遍,是五千吨!!”
……
消息传回会议室时,已是凌晨。
尽管所有人都已连续工作超过二十个小时,但当这条消息通过保密线路传来时,整个房间的空气仿佛瞬间被点燃。
“够了,太够了!”
一位在场人员兴奋地欢呼。
“就算考虑到矿石品位和开采损耗,五千吨的储量,要从中获取目前缺乏的三千吨,绝对是绰绰有余!”
会议室里响起了压抑而热烈的掌声。这不是庆功,而是一种劫后余生的宣泄,一种在绝望的悬崖边看到通天大道的激动。
然而,在这片热烈的氛围中,很快出现了基于现实考量的冷静论调——
“或许储量是够了,但时间呢?目前倒计时仅剩三周,可不会等我们慢悠悠地挖矿。”
闻言,战略储备与物资调配局主任表情严肃,向临时行动基地追加询问了一些细节,并要求对方预估能实现的开采效率。
随后,主任以严肃的表情说道:
“看来情况依旧严峻。”
“八千米的深度,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露天煤矿那样进行扒皮式开采。我们必须打通数条超深垂直井,然后在地底展开巷道作业。这就像是在一个距离地面八公里的地方,再造一座地下城市。”
“作业面是有限的。就算我们试图把全国所有最顶级的盾构机和钻探设备都调过去,把所有特种工程兵团都填进去,但一个矿区的物理空间上限,决定了我们能同时展开的工作面,最多只有五个。这已经是考虑到交叉作业和立体施工的极限了。”
他停顿了一下,说出了开采效率的极限:
“根据我们的极限工况模拟,在不计成本、不计损耗、所有设备24小时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用时一月,我们能从中开采并运出地表的黄金矿石,换算成纯金,极限产能是——三千吨。”
一个月三千吨。
别说是一个月三千吨,就是一年三千吨,这个数字,若是放在平时,也足以让全世界的金融市场为之疯狂。
但在此时此刻,它却像一盆冰水,浇熄了所有人刚刚燃起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