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式手枪冰冷的触感贴在腰间,沉甸甸的,无时无刻不在提醒陈锋所处的危险境地。
但陈锋脸上看不出丝毫异样,每天依旧早早来到机务段,全身心投入到锅炉改造项目中。
技术攻坚阶段困难重重。
老式蒸汽机车的锅炉结构复杂,运行环境恶劣,想要提升效率和降低煤耗,牵一发而动全身。
陈锋带领着钟师傅等骨干,几乎吃住在车间,反复测算、试验、修改方案。
“陈主任,这燃烧室喷口的角度,按照新方案改了,理论上进风量是大了,但压力稳定性怎么保证?万一炉膛压力波动太大,可是要出大事的!”钟师傅指着图纸,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是老师傅,经验丰富,对任何改动都持谨慎态度。
“钟师傅您看这里,”陈锋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快速画着受力分析简图,“我们增加这个辅助导流板,不是单纯扩大口径,而是优化气流涡旋,配合鼓风机频率的微调,压力波动可以控制在安全阈值内。这是模拟计算和数据推演的结果。”他递过一叠写满公式和数据的稿纸。
钟师傅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半天,紧绷的脸色渐渐缓和,最终一拍大腿:“妙啊!这么改,确实能行!你小子,脑子是真活络!”
【这年轻人,不光有胆子,真有货!】钟师傅心声彻底服气了。
团队里的其他技术人员也被陈锋这种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数据说话的方式所折服,干劲十足。
遇到争议,陈锋从不以势压人,总是用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说服大家。
技术革新办公室的氛围空前团结和高效。
然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项目推进得快,触动的利益和固有的习惯就越多。
这天,陈锋去材料科领取一批特批的耐高温合金钢管,用于制作新的导流板和部分关键部件。
管料员却磨磨蹭蹭,翻着账簿一脸为难:“陈主任,不是我不给,库里这批料…好像对不上数啊,得等盘库以后才能…”
陈锋眼神一凝。
这批料是孙振山特批,赵副局长都签了字的,怎么可能对不上数?分明是有人故意刁难,想拖延项目进度。
他没跟管料员废话,直接去了孙振山办公室。
十分钟后,孙振山一个电话打到材料科长那里,语气严厉。很快,管料员就满头大汗地跑过来,点头哈腰地把材料如数拨付,一句废话都不敢再有。
【妈的,又是李大海那帮余孽搞鬼!】陈锋心里清楚,李主任虽然倒了,但他经营多年,各部门里难免还有和他牵扯不清、或者看他倒霉心里不忿的人,暗中使绊子。
类似的小麻烦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不是设备突然“故障”,就是人手被临时抽调。
陈锋对此早有预料,处理起来也是雷厉风行,该找领导找领导,该按规章按规章,毫不含糊,一次次将暗地里的刁难化解于无形。
陈锋的强硬和高效,也让那些想看笑话或者暗中阻挠的人渐渐收了心思,至少明面上不敢再轻易招惹。
项目在磕磕绊绊中稳步推进。
第一台试点机车——1178号车的锅炉改造工程终于正式启动。
拆解旧炉体那天,车间里围了不少人,有来看热闹的,也有来学习的,更有来看笑话的。
陈锋亲自带队,指挥若定。
巨大的锅炉部件被小心吊装拆除,新的零件按照新图纸精准安装。
每一个环节他都紧盯不放,确保万无一失。
日子在忙碌中飞逝。
四合院里,棒梗挨了那顿狠揍后,确实老实了一些,每天低着头上学放学,不敢再搞小动作。
贾张氏和秦淮茹提心吊胆,生怕陈锋秋后算账,见了面都绕着走。
阎家继续着他们的“劳动改造”,闷头糊纸盒,不再生事端。
刘海中消停了不少,傻柱依旧我行我素,但对陈锋明显多了几分尊重。
院里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压抑的平静。
但陈锋知道,这平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止。小王的死时刻提醒他危险的临近。他腰间的那把枪,也从未真正放松过警惕。
这天夜里,陈锋在办公室整理第二天的测试方案,直到深夜才离开。
机务段旁的家属院静悄悄的,只有昏黄的路灯拉扯着长长的影子。
陈锋叫司机班的一个师傅用三轮摩托车把他载到离四合院不远的地方后,就独自下车步行了。
刚走到离家门不远的那条僻静胡同口,心头突然毫无征兆地一跳!一种被窥视的感觉骤然袭来!
他猛地停下脚步,目光扫向侧后方的一片阴影角落。同时,能力悄然开启。
【…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