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局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长条桌两边坐着来自几个机务段和分局技术处的负责人和项目骨干,一个个面色严肃,带着点互别苗头的意味。
主持评审的是分局主管技术的副局长和几个老专家。
陈锋坐在靠后的位置,安静地听着前面几个项目的汇报。
有的项目求稳,是小修小补;有的项目听起来花哨,但缺乏数据支撑;还有一个老资历科长提出的项目,倒是有点分量,是关于信号系统优化的。
轮到陈锋时,他不慌不忙地走到前面,将准备好的材料分发下去,然后开始陈述。
没有华丽的辞藻,就是扎扎实实的数据、清晰的问题分析、可行的技术路径和令人心动的效益预期。
尤其是那句“预计全年可为单位节约燃煤采购成本百分之十以上”,让几位分局领导都抬起了头,仔细翻看手中的测算表。
提问环节,几个老专家的问题很尖锐,直指技术风险和安全细节。
陈锋早有准备,对答如流,引用数据信手拈来,连几个潜在的故障预案都考虑到了。
一番问答下来,几位评审交头接耳,频频点头。
最终,分局副局长总结发言,充分肯定了陈锋这个项目的价值和可行性,虽然也指出了几个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风险控制点,但总体上给予了高度评价。
会议结束前,初步确定了首批重点支持项目名单,陈锋的锅炉改造项目名列前茅!
消息很快传回机务段。
孙振山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语气兴奋:“好小子!真给我长脸!这下咱们段可在分局露大脸了!抓紧时间完善方案,尽快启动!”
技术革新办公室一片欢腾。
周晓白和最近借调来的几个年轻人都满脸崇拜地看着陈锋。其他科室的人,羡慕有之,嫉妒有之,但更多的是服气。
技术单位,终究要靠本事说话。
陈锋倒是很平静,他知道,评审通过只是拿到了入场券,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协调,还会触动一些固有的利益和习惯,阻力不会小。
下班回到四合院,天都快黑了。
刚进院门,就闻到一股久违的炖肉香味,是从贾家飘出来的。
陈锋有些意外,贾家最近居然舍得炖肉了?
中院,贾家门窗大开,贾张氏正坐在门口摘菜,脸上居然有点笑模样。
秦淮茹在屋里忙活,棒梗和小当槐花围在炉子边,眼巴巴地看着冒着热气的锅。
傻柱拎着空饭盒回来,抽了抽鼻子,咧咧嘴:“哟,秦姐,今儿个改善生活了?发财了?”
秦淮茹脸上有点不自然,勉强笑了笑:“柱字说笑了…就是…就是买了点便宜的肉膘,给孩子解解馋…”
贾张氏却接过话头,声音拔高了几分,像是故意说给院里人听:“可不是嘛!我们淮茹啊,就是能干!找了个糊纸盒的零活,一天也能挣个毛八分的!虽说不容易,但总能贴补点家用!不像有些人,就知道指望别人!”
这话指桑骂槐,明显是说给阎家听的,阎埠贵家门窗紧闭,一点声儿都没有。
傻柱嗤笑一声,没接话,回屋了,他现在对贾家这点小把戏门清,也懒得掺和了。
陈锋冷眼旁观,心里明白,贾家这是看阎家倒了霉,自己又暂时从傻柱那弄不到太多好处,开始想办法自谋生路,顺便踩阎家一脚找点平衡。
糊纸盒能挣几个钱?买肉膘估计也买便宜的,演戏的成分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