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这线已经出镇了,也不归他查。
但镇上这头,他还的守住。
晚上九点半,白薇回到镇上,说弟弟病情稳定,康复中心也暂时不用她陪住了。
她回来不是为了工作,她是听说张浩东要被问责,怕这摊事塌下来。
“你到底想把谁逼出来?”她站在他门口问。
张浩东没看她,只把那张林字章的照片递过去。
白薇接过来,看了两秒:“这是谁?”
“上面的人。”
“你要往省里捅?”
“我不是要捅,我只是把账还回去。”
她把照片放回桌上,问他:“你要是真把这人牵出来,你觉的你能活几章?”
张浩东靠在椅背上,语气没波澜:“看他们准备写多长。”
白薇没说话,坐下后低头翻那堆项目数据,看了几页又停住了。
“这张单子有问题。”
“哪张?”
她把纸推过来,是去年育才楼外包施工记录的备案单,落款公司是“辰安文化”。
“这张你不是查过了?”
“查过,但你看签字人——是王宁。”
张浩东愣了下。
他前几天刚听王宁打电话说,那笔批文是他签的,但“不是他能决定的”。
现在又出现了王宁的签字,而且是文化项目分支资金的出账凭证。
他重新把那张批文拿出来,看着落款时间,再翻了一下财政拨款记录,发现拨款早于签字时间两天。
“签字在拨款之后?”白薇也反应过来。
“对。这说明——这根本不是批文,是补签。”
张浩东一把把几张文件铺在桌上,把几个关键时间节点画成线。
开工前资金下拨→无审签→事后补签→项目调度由上面绕下流程→图纸从“棚改基金”那边切换→配套变成“文化项目”→施工合同落到嘉恒马甲→材料走环润→资金入辰安→再打到基金会子账户。
白薇拿了张草稿纸把每一段资金标注写清楚,然后抬头看他:“现在你觉的,还只是镇上的事吗?”
张浩东摇了摇头:“镇上是漏水,省城那边,是管子根本没焊牢。”
白薇没说话。
张浩东合上档案袋,把那几份补签文件全装进去。
“我要准备一次正式递交。”
“递去哪?”
“省纪委。”
“你确定?”
“确定。”
“你要是真走这一步,你可能就下不来了。”
“我不打算上去。”
“那你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