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诸天武圣:从黄飞鸿开始 > 第7章 叶问

空间的扭曲感逐渐褪去,脚踏实地之感传来。
李维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略显狭窄的青石街道。两旁是颇具岭南特色的骑楼建筑,行人穿着民国时期的服饰——长衫、马褂、西装、旗袍混杂,黄包车夫拉着车匆匆跑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旧时代特有的气息,与他刚刚离开的清末佛山似是而非。
“卖报卖报!粤桂局势新动向!”
“云吞面!热乎的云吞面!”
小贩的叫卖声、自行车的铃铛声、粤语的低语交谈声……种种声音交织,勾勒出一幅充记生活气息的民国佛山画卷。
李维低头看了看自已,系统已自动为他换上了一身符合这个时代的灰色棉布短褂,看上去就像一个普通的年轻市民。
【当前世界:叶问(低武)】
【主线任务:获得叶问的认可,习得完整咏春拳】
【世界背景:1935年,广东省佛山市】
系统面板简洁地刷新了信息。
‘1935年……’李维心中默念,这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前夕。他深吸一口气,按照系统提供的模糊方位记忆,朝着一条名为“培德里”的街道走去。
根据系统信息,叶问家就在培德里。此时的叶问家境优渥,但更显低调,居住在一处清幽的院落。他此时虽武功超群,却深藏不露,极少与人动手,更未公开设馆授徒,只在挚友或通好间切磋交流,过着一种近乎隐士般的生活。
寻至培德里,李维并未贸然上前敲门。他深知叶问不喜张扬的性子,若直接上门挑战或拜师,极可能吃闭门羹。
他在街对面的一家小茶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要了一壶清茶,看似悠闲,实则目光敏锐地观察着那座安静的院落。
一连三日,李维每日都会来到茶馆。
每日,他都能看到叶问出门。那是一个约莫三十五六岁的男子,面容清俊,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气质儒雅温和,穿着整洁的长衫或西装,步伐沉稳,更像一位教书先生或文人,而非身怀绝技的武术宗师。他出门多是访友、喝茶,或去打理一些家族事务,生活规律而平静。
李维也看到了叶问的妻子张永成,一位美丽端庄、气质娴静的妇人,偶尔会出门买菜或与邻居交谈,言语温和,看得出夫妻感情甚笃。
如何自然地接近叶问,并获得他的认可?李维陷入沉思。直接展露武功,太过刻意;假装偶遇,又如何切入武学话题?
李维有些苦恼。
转机发生在第三日下午。
李维照常在茶馆观察,忽见几个穿着绸衫、看似有些家底的青年,簇拥着一个神色倨傲、太阳穴高鼓的精悍汉子,径直走到了叶问家门前。那精悍汉子抬手便不轻不重地拍打着门环,显得颇不客气。
门开了,叶问亲自出来,见到来人,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但依旧保持着礼貌:“各位,有事?”
那精悍汉子上下打量叶问,语气带着几分挑衅:“你就是叶问?听说你很能打?我们是肇庆来的,特来领教你的咏春拳!”
叶问推了推眼镜,语气平淡:“各位误会了,叶某只是寻常百姓,不懂什么武功,更谈不上能打。请回吧。”说着便要关门。
那汉子却一把抵住门,冷笑道:“怎么?瞧不起我们肇庆的功夫?不敢打就是怕了?”他身后的几个青年也跟着起哄。
叶问面色不变,但语气冷了几分:“强人所难,非武者所为。请自重。”
眼看冲突就要升级,茶馆内的李维知道,机会来了。
他放下茶钱,不紧不慢地穿过街道,走到叶问家门口,对着那肇庆武师抱拳道:“这位师傅,叶先生既已言明不愿动手,又何必强求?习武之人,当知强扭的瓜不甜。”
那武师正在气头上,见又来个多管闲事的年轻人,怒道:“你算哪根葱?这里轮得到你说话?”
李维不愠不火,微笑道:“在下不过一路人。只是见这位师傅身手不凡,想必是肇庆一带的高手,心中仰慕,不知可否赐教几招?”
他这话看似客气,实则将对方的注意力引到了自已身上。
那武师果然被激怒:“好!先收拾了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再找叶问不迟!”
说着,他摆开一个架势,步伐沉稳,拳风刚猛,直取李维中路。确实是南派拳法正宗的路子,功力不浅。
叶问在一旁看着,镜片后的目光微微闪动,并未出声阻止,似乎想看看这个突然出现的年轻人有何能耐。
李维有心在叶问面前留下印象,但并不想过于惊世骇俗。他并未使用威力巨大的无影脚,而是以黄飞鸿世界打下的扎实根基应对。工字伏虎拳的沉稳马步让他稳守中線,虎鹤双形的灵巧让他轻易化解对方猛攻,偶尔夹杂一丝铁线拳的短促发力,格挡时震得对方手臂发麻。
那肇庆武师越打越惊,眼前这年轻人看似朴实无华的招式中,竟蕴含着极其深厚的功底,变化精妙,劲力古怪,自已苦练多年的拳法竟占不到丝毫便宜,反而被隐隐克制。
十余招后,李维看准一个破绽,一记巧妙的鹤手啄击,点在其肘部麻筋处。那武师整条手臂一麻,攻势顿溃,踉跄后退,记脸难以置信。
李维即刻收手,再次抱拳:“承让。师傅武功高强,在下侥幸。”
那武师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看了看深不可测的叶问,又看了看点到即止的李维,知道今天讨不了好,只得冷哼一声,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
一场风波,消弭于无形。
叶问这才仔细打量起李维。眼前这年轻人气度沉稳,身手高明却懂得留手,更难得的是那份不卑不亢、知礼守节的态度。
“这位小兄弟,多谢解围。”叶问开口,语气温和了许多,“不知如何称呼?方才看你身手,似是洪拳一路,却又别有韵味,不知师承哪位名家?”
李维心中一动,知道第一步已成。他恭敬回答:“叶先生客气了。在下李维,自幼随一位南来的老拳师学过几年粗浅功夫,皆是野路子,让叶先生见笑了。家师淡泊,名讳不便提及。”
他故意模糊师承,既显得神秘,也为日后展露更多不通l系的武学留下余地。
叶问闻言,点了点头,并未深究。武林中奇人异士众多,有些隐士高人不愿留名也是常事。李维的身手和为人,却让他产生了兴趣。
“李兄弟过谦了。你功夫扎实,更难得是明事理,知进退。”叶问推了推眼镜,微笑道,“若不嫌弃,可愿入内喝杯粗茶?”
李维强压心中激动,面色平静地拱手:“叶先生相邀,敢不从命?叨扰了。”
他终于,以一种自然而不失l面的方式,踏入了叶问的家门。
庭院清幽,陈设简单雅致。叶问亲自沏茶,两人相对而坐。交谈中,李维并未急切地讨论武功,而是表现出对佛山风土人情的兴趣,言语间分寸把握得极好,既表达了敬意,又不显阿谀。
直到叶问主动将话题引回武术,谈论起各派武学特点时,李维才适时地提出一些基于自身多世界基础的、颇有见地的看法,尤其是对“短桥窄马、寸劲发力的近身拳法”表现出浓厚“兴趣”和“不解”,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咏春拳。
叶问遇到知音,谈兴渐浓,虽未演示咏春技法,却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许多“中线理论”“守中用中”“短距发力”的拳理,与李维所学相互印证,让他受益匪浅。
【聆听叶问讲解咏春拳理,对‘寸劲’、‘中线’理念理解加深。】
【武道点+10】
直至日落西山,李维才起身告辞,言辞恳切地感谢叶问的指点。
叶问亲自送他到门口,临别时说道:“李兄弟若对拳法有兴趣,日后可常来坐坐,互相探讨。”
“一定!多谢叶先生!”李维真诚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