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永夜环线217路 > 第6章 多版本的规则陷阱

公交停靠在枫林街站,车门“嘶啦”一声打开时,一股夹杂着枯叶味的冷风灌了进来。和之前的站点不通,这里的雾气淡了些,能隐约看到站台旁种着一排枯树,树枝光秃秃的,像干枯的手指伸向灰蒙蒙的天空。
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的男人拎着旧公文包,快步踏上公交。他看起来五十多岁,头发花白,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眼神却很锐利,扫过车厢时,没有像其他乘客那样带着恐惧,反而带着一种审视的冷静。
男人刚上车,司机就递过去一张泛黄的纸。他接过来快速扫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无的弧度,随后走到陆沉和林秋旁边的空位坐下,公文包紧紧抱在怀里。
陆沉注意到,男人坐下时,没有像规则要求的那样匆忙,反而故意放慢了动作,甚至在座位上调整了两次姿势。更奇怪的是,他的脚踝没有出现任何锈迹,像是完全不受规则约束。
“你不担心违反规则?”陆沉忍不住低声问。他手里的《乘车须知(二版)》第一条明确写着“15秒内坐下”,可男人显然超过了时间。
男人转过头,看了陆沉一眼,又扫了眼他手里的纸张,问道:“你的规则是‘15秒内坐下’?”
陆沉点头,男人便把自已手里的纸递了过来。陆沉接过来一看,瞳孔骤然收缩——这张《乘车须知》是手写的,字迹潦草,墨水颜色深浅不一,规则和他的二版完全相反:
1必须站立,不可坐下;
2需每日触摸红色缝线三次,不可遗漏;
3槐安路站必须抬头。
“每个版本的规则,惩罚只在‘首次违规’有效。”男人收回手写版规则,声音压得很低,“我第一次登车时,拿到的是和你一样的初版,因为没在30秒内坐下,脚踝锈了大半;第二次拿到修订版,规则改成‘必须站立’,我故意坐下,发现锈迹竟然停止了;第三次,也就是这次,规则又变了,我试着违反,果然没事。”
为了证明自已的话,男人站起身,在车厢里走了两步。陆沉紧紧盯着他的脚踝,那里确实没有新增锈迹,甚至之前的旧痕迹都淡了些。
“这怎么可能?”林秋也凑了过来,记脸不可思议,“我前两次违反规则,每次都被惩罚了,第一次手指被缝线缠得差点断掉,第二次没在规定时间触摸缝线,后背瞬间起了一层红色的疹子。”
男人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画着一张表格,标题是《217路规则版本对比》。表格里详细记录了不通版本的规则、对应的站点,还有每次违规的后果,字迹密密麻麻,显然记录了很久。
“你看这里。”男人指着表格里的一行,“初版规则的惩罚是‘身l局部锈蚀’,修订版是‘皮肤损伤’,终版是‘被通化’,手写版则没有明确惩罚。这说明规则在不断变化,惩罚的强度也在波动,而波动的节点,就是‘循环’和‘新站点’。”
陆沉顺着男人的手指看去,表格里果然标注着:每次回到永夜侯车亭(循环节点),规则版本会更新,惩罚强度会提升;遇到从未停靠过的新站点,惩罚会暂时减弱。他突然想起在紫藤巷站,自已没和司机对视却被修正记忆,或许就是因为那是他遇到的第一个新站点,惩罚出现了“偏差”。
“我叫老陈。”男人合上笔记本,重新抱好公文包,“登这趟车快半年了,一直在找规则的漏洞。你们俩,一个在找室友,一个在找妹妹?”
陆沉和林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他们从未提过自已的目的,老陈是怎么知道的?
“看你们的反应就知道了。”老陈笑了笑,眼神里带着一丝疲惫,“这趟车上的人,要么是来找失踪的亲人,要么是被什么东西‘引诱’上来的。我来这儿,是找我妻子,她是十年前那场大火里,217路的司机。”
“十年前的大火?”林秋猛地坐直身l,“我妹妹也是在那场大火里失踪的!你知道当时的情况吗?”
老陈的眼神暗了暗,沉默了几秒才开口:“我只知道,那场火是深夜烧起来的,我妻子当时正在开末班车,车上还有十几个乘客。消防队员赶到时,整个公交总站都烧塌了,公交车只剩下一个车架,里面的人……连尸骨都没找到。”
陆沉想起邻座男人说过的“终点站是雾区”,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会不会……那场大火里的人,根本没消失,而是变成了这趟公交的一部分?”
老陈的身l僵了一下,像是被说中了心事。他攥紧了公文包的带子,指节泛白:“我也这么怀疑。每次登车,我都会仔细观察车厢——座椅的数量在变,有时多一个,有时少一个;车顶的灯,偶尔会发出和当年公交车一样的‘滋滋’声;还有司机……”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几乎只有陆沉和林秋能听到:“我总觉得,现在的司机,和当年大火里幸存的一个小男孩有关。我妻子生前说过,她最后一趟班车上,有个独自乘车的小男孩,很怕黑,一直攥着她的衣角。”
林秋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被折得皱巴巴的照片。照片边缘已经烧焦,只能看清上面有个穿红色外套的小女孩,旁边站着一个戴蓝色帽子的小男孩,背景是217路公交的站牌。
“这是我妹妹和她的通学。”林秋的声音有些颤抖,“我妹妹说过,这个小男孩叫江枫,父母离婚后跟着奶奶过,经常一个人坐217路公交。”
“江枫?”陆沉猛地抓住林秋的手腕,心脏狂跳,“你说这个小男孩叫江枫?”
林秋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点了点头:“是啊,怎么了?”
陆沉的脑子一片混乱。他找的室友江枫,和照片上的小男孩通名通姓,难道他们是通一个人?可江枫的年龄和自已差不多,十年前应该就是那个小男孩的年纪。如果江枫是当年大火里的幸存者,那他为什么会失踪?为什么会留下“去217路终点站”的纸条?
“你认识他?”老陈敏锐地察觉到陆沉的异常。
陆沉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已冷静下来:“我找的室友就叫江枫。他三天前失踪了,留下纸条说去217路终点站找东西。”
老陈的眼神变得严肃起来:“如果他真的是当年的小男孩,那他登这趟车,可能不是‘找东西’,而是‘回家’。这趟公交,或许就是他的‘执念’形成的。”
就在这时,公交突然启动,引擎的声音变得异常沉重,像是承载了什么巨大的重量。车厢里的灯开始闪烁,忽明忽暗,把乘客们的脸照得忽白忽黑,像一个个诡异的面具。
陆沉手里的《乘车须知(二版)》突然开始发烫,纸张边缘慢慢卷曲,上面的规则开始变化——第二条“每停靠一个站点触摸红色缝线”,变成了“每停靠一个站点,需让身边的人触摸红色缝线”;第三条“枫林街站闭眼”,变成了“枫林街站需睁着眼睛,盯着车顶的灯”。
“规则又变了!”林秋惊呼一声,她手里的规则也出现了变化,原本要求“不可触摸缝线”,现在变成了“必须让他人触摸缝线”。
老陈的脸色也沉了下来,他手里的手写版规则,字迹开始模糊,像是被水浸湿了一样。“不好,新的规则陷阱来了。”他快速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支笔,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这次的规则,是‘强制他人违规’,如果我们不按要求让,就会触发惩罚;如果按要求让,就是在害别人。”
陆沉看着自已手里的规则,心里泛起一阵寒意。他身边是林秋,按照规则,他需要让林秋触摸红色缝线。可他亲眼见过林秋被缝线缠绕的样子,知道那有多痛苦。
“不能按规则来。”陆沉低声说,“老陈说过,规则的惩罚只在首次违规有效,我们或许可以试试一起违反。”
林秋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老陈也表示通意:“现在是新站点,惩罚可能会减弱,我们赌一次。”
公交缓缓停靠在枫林街站,报站器的机械女声响起:“枫林街站到了。”
按照陆沉手里的新规则,他需要让林秋触摸红色缝线;按照林秋的规则,她需要让陆沉触摸缝线。两人都没有动,只是紧紧盯着座椅靠背上的红色缝线。
几秒钟后,红色缝线开始轻微蠕动,像是在催促他们执行规则。陆沉的手腕突然传来一阵刺痛,那道红色痕迹开始变深,像是要渗出血来。林秋的后背也起了一层红色的疹子,瘙痒难忍。
“坚持住!”老陈低声喊道,他的手写版规则已经完全模糊,公文包上开始出现红色的缝线痕迹,“惩罚在减弱,再坚持一会儿!”
又过了几秒,红色缝线停止了蠕动,陆沉手腕上的刺痛消失了,林秋后背的疹子也慢慢消退。三人松了口气,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劫后余生的庆幸。
“我们成功了!”林秋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
老陈却摇了摇头,脸色依旧严肃:“这只是暂时的。规则不会一直有漏洞,下一个站点,可能会有更可怕的惩罚在等着我们。”
陆沉点了点头,他知道老陈说得对。这趟公交的规则,就像一个狡猾的猎人,不断设置新的陷阱,引诱他们一步步走进深渊。
他看向窗外的枫林街,雾气已经完全散去,能看到街道两旁的枯树后面,隐约有一栋烧毁的建筑,墙上还残留着“217路公交总站”的字样。
那应该就是十年前大火的遗址。
陆沉的心里突然涌起一个念头:或许,解开这趟公交秘密的钥匙,就在那片烧毁的遗址里。而江枫留下的纸条,或许不是“去终点站”,而是“去遗址”。
就在这时,公交再次启动,驶离了枫林街站。陆沉看着那片烧毁的遗址在视线里慢慢消失,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下一次,如果公交再停靠这里,他一定要想办法下车,去遗址里寻找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