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之一身,别无长物,唯有这一张嘴,一副铁石心肠。”
“太尉之职,需统领天下兵马,臣一介书生,何德何能?”
“黄金良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臣食朝廷俸禄,已然足够。”
“臣,不求升官,不求发财。”
“只求陛下,能让臣继续做这个谏议大夫。”
“让臣,能继续为陛下,为这大汉,说几句真话,骂几个国贼!”
他这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大义凛然。
其实他知道,京城这些军队,已经烂透了。
他一个文官,压根指挥不动这些军队,反而可能被反噬。
不如推掉,赚一些名声。
整个太极殿,死一般的寂静。
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呆呆地看着那个站在殿中央,身形算不上魁梧,此刻却仿佛顶天立地的青衫谏议。
不要官?
不要钱?
不要兵权?
这人……莫不是个傻子?
袁绍的脑子一片空白,他费尽心机,不惜构陷何苗,染了一手的血,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那个大将军之位吗?
可现在,比大将军更高的太尉,唾手可得地摆在郭独射面前,他居然像扔掉一块烫手的山芋一样,弃之如敝履!
他不理解。
他完全无法理解!
袁术的反应则要直接得多。
他那双小眼睛瞪得溜圆,下巴几乎要掉在地上。
“他……他疯了?”
他下意识地喃喃自语,声音不大,但在死寂的大殿里却格外清晰。
在他那被酒色财气填满的脑子里,人生信条就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黄金、美女、兵马,这些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郭独射骂他,他虽然气,但还能理解,那是为了抢功劳。
可现在,郭独射居然连功劳都不要了!
这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这就好比一头饿狼,费尽力气扑倒了一头肥羊,却只是在羊的身上闻了闻,然后扭头走了。
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然而,与他们兄弟二人截然相反的,是殿上其他人的反应。
这才是真正的名士风骨!
高风亮节,不外如是!
司徒王允,这位见惯了朝堂龌龊的老臣,此刻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他颤颤巍巍地走上前,竟对着郭独射深深一拜。
“郭谏议……真乃我大汉之脊梁!国之柱石啊!”
“有君在,汉室……汉室有望矣!”
他哭得像个孩子,仿佛要把这些年积攒的委屈、绝望和愤懑,统统都哭出来。
以卢植、杨彪为首的一众文臣,亦是人人动容,个个面露愧色。
他们想起了自己。
在董卓兵临城下时,他们或明哲保身,或战战兢兢。
在袁绍丁原争功夺利时,他们或噤若寒蝉,或随波逐流。
与郭独射这番视富贵如浮云、只求为国尽忠的赤诚相比,他们这些所谓的朝廷重臣,简直无地自容。
一道道敬佩、愧疚、激动的目光,汇聚在郭独射的身上。
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身后,站着的是整个大汉朝堂的“人心”!
曹操站在人群中,目光灼灼地看着郭独射的背影。
他没有像王允那样激动,但心中掀起的波澜,却比任何人都要汹涌。
“高明!”
“实在是高明!”
别人看到的是郭独射放弃了权力,而曹操看到的,却是郭独射得到了一种比“太尉”这个官职,更可怕千百倍的权力!
那就是“大义”!
一个手握兵权的太尉,会被人提防,被人算计,一举一动都会落在无数双眼睛里。
可一个手无寸铁,却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的“谏议大夫”,他的武器,就是那张嘴,那支笔!
他可以骂任何人,弹劾任何人!
而任何想动他的人,都得先掂量掂量,自己会不会被天下士人的唾沫淹死!
从此以后,郭独射这个名字,就等同于“公理”!
“此人……非友即敌,绝不可为敌!”
曹操在心中暗下决断,对郭独射的忌惮与欣赏,同时达到了顶点。
【叮!b格拉满!光环效果“道德楷模”已激活!】
【效果:在大部分文官心中,宿主言论的正确性+50,可信度+50。】
【嘴炮值+100000!】
【当前总嘴炮值:1880000。】
【系统毒舌提示:恭喜宿主,您已成功用“我不要”这三个字,打了全场所有“我想要”的人的脸。】
【这种高端的凡尔赛行为,建议加大力度。】
【毕竟,看这群草包想不通又干不掉你的样子,真的很有趣。】
御座之上,天子刘辩看着那个在一片或敬或畏的目光中,缓缓走回自己位置的青衫身影,小手紧紧攥着龙袍的袖子。
他的眼中,恐惧已经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依赖与信赖。
他觉得,只要郭谏议在,这龙椅,他似乎就能坐得稳一些。
天子刘辩被他这番气概所折服,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连连点头:“好!好!朕依你!”
“朕不仅让你当谏议大夫,朕还给你一道特权!”
他站起身来,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宣布:
“自今日起,谏议大夫郭独射,上可谏君王之非,下可议百官之过!”
“凡其所言,无论对错,言辞是否中听,皆为忠言!”
“任何人,不得以此为由,加害于他!”
“违者,视为谋逆!”
“钦此!”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这已经不是护身符了,这是皇帝亲赐的一柄“天子之剑”!
一柄看不见,却比任何刀剑都更加锋利的剑!
郭独射抬起头,迎着众人或敬畏、或嫉妒、或怨毒的目光,微微一笑。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的“嘴强王者”之路,踏上了康庄大道。
“陛下!”他的声音,陡然变得激昂慷慨,响彻整个大殿!
“臣,郭独射,请陛下明鉴!”
“今日勤王,乃天下忠义之士共同之功,非一人一姓之功!”
“臣请陛下下旨,暂不大封,只犒赏三军,稳定军心。”
“另设‘讨贼都督府’,由朝中德高望重之臣主理,统合各部兵马,共讨国贼!”
“待到国贼授首,河清海晏之日,再行论功行赏不迟!”
“如此,方能团结一心,共赴国难!”
“否则,董卓未灭,我等已自乱阵脚,大汉江山,危矣!”
一番话,掷地有声,正气凛然。
王允等一众老臣,听得是热泪盈眶,纷纷出列附议:“郭谏议所言极是!请陛下圣裁!”
御座上的刘辩,哪里懂这些。
他只看到下面那个最凶的郭叔叔说完了话,而王太傅他们都同意了,便连忙点头如捣蒜:“准……准奏!就依郭爱卿所言!”
未央宫的一场朝会,如同一块巨石砸入名为洛阳的池塘,激起的涟漪,正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到全城每一个角落。
朝会结束不到一个时辰,整个洛阳城都“活”了过来。
街头巷尾的酒肆茶楼里,说书先生的惊堂木拍得啪啪作响,唾沫横飞。
“诸位看官,要说今天下第一奇闻,当属咱们这位新晋的‘铁嘴谏议’,郭独射郭大人!”
“话说那未央宫大殿之上,袁绍袁术兄弟居功自傲,丁原刺史虎视眈眈,那场面,是剑拔弩张啊!”
“就在这时!郭谏议挺身而出,先指着袁术的鼻子,骂他火烧宫门,是断我大汉文脉,堪比暴秦焚书坑儒!”
“骂的那袁术是面如猪肝,浑身发抖!”
“再转头,对着那四世三公的袁本初,说他沽名钓誉,鼠目寸光!”
“最后,连那手握并州强兵的丁刺史也没放过,直言他‘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好家伙!一人骂遍殿上三雄,引得百官动容,天子侧目!这是何等的胆魄!何等的气概!”
听客们个个热血沸腾,一个布衣打扮的汉子激动地一拍大腿。
“痛快!早就看那帮脑满肠肥的家伙不顺眼了!就该这么骂!”
旁边一个像是读过几天书的账房先生,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补充道:
“你们这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可听说了,这位郭谏议,那才叫真正的神人!”
“当初何进大将军要召董卓入京,就是郭谏议在密室之中,痛斥其为引狼入室的蠢行!可惜大将军不听啊!”
“还有!大将军被宦官诱入宫中那天,郭谏议就在宫门外,死死拉住他,劝他速速回营整兵,防备董卓!唉,又是不听!”
“北邙山下,天子蒙尘,是谁单人独骑,冲着董卓数万大军,骂得那董肥猪狗血淋头,不敢妄动?”
“还是郭谏议!”
“后来董卓入城,是谁施展妙计,联合袁家兄弟,打了董卓一个措手不及?”
“也是郭谏议!”
这一桩桩,一件件,仿佛传说般的事迹被串联起来,一个算无遗策、胆识过人、忠肝义胆的形象,在所有百姓心中,轰然立起!
而最让天下读书人五体投地的,还是最后那件事。
“陛下龙颜大悦,要封他做太尉!统领天下兵马!黄金千两,良田百亩!”
“可你猜怎么着?”
说书先生故意卖了个关子。
“郭谏议他……他不要!”
“他说,‘臣不求升官,不求发财,只求能为陛下,为大汉,说几句真话,骂几个国贼!’”
“轰”的一声,整个茶楼都炸了锅。
高风亮节!
这才是真正的名士风骨!
视富贵如浮云,置生死于度外!
一时间,“郭谏议”三个字,传遍了洛阳的每一个阶层。
在普通百姓眼中,他是为民请命的青天大老爷。
在中小官员眼中,他是敢于直面权贵的官场脊梁。
在天下士子眼中,他就是当世的圣人,是黑暗乱世中唯一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