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三国:我,赤壁周瑜,揽二乔脱离江东 > 第211章  成都再现内应!

成都。
“杀啊~~~”
震天的喊杀声响彻平原,激烈的攻防大战围绕城池展开。
不同于当初,对待雒县般雷声大、雨点小,这次是实打实的强攻,没有一点水分。
张刘联军的士卒,如蚂蚁攀附般,密密麻麻顺着云梯往上冲。
而城头的回应也更加直接,无数滚石檑木如雨而落,给予进攻方迎头痛击。
“刘皇叔,这么打可不行啊。”
看着激烈的战况,张鲁连连甩动拂尘,出家人也有些坐不住了
无他,攻坚战折损太大了。
雒县投降之后,张刘联军兵临成都,然后摆出四面合围的阵势。
在短暂休整过后,今日初次对成都发起猛攻。
刘备、张鲁、诸葛亮等人,此时都在瞭望台上观战。
可只看了这么一会,张鲁就有些沉不住气。
毕竟刘备兵都是益州兵,是从刘璋手里抢来的。
而张鲁的兵都是自己的,死一个都会非常心疼。
“天师稍安勿躁。”刘备劝慰道:“打仗哪有不死人呢?”
“何况咱们都兵临成都,只差这最后一步,总不能临阵放弃吧?”
“唉~”张鲁叹息道:“道理是这个道理,可强攻折损未免太大。”
“照这么下去,成都能否打下来,贫道不知道。”张鲁继续道:“但你我两家绝对会损兵折将、伤亡严重。”
说到底,五万强攻,两万人驻守,这仗本就不太好打。
更何况城高墙厚、物资充足,且有严颜亲自坐镇指挥,无疑让战事难上加难。
“孔明。”刘备询问道:“是你力主强攻,你怎么说?”
其实不光张鲁心疼,刘备照样肉疼。
早把益州视作囊中物,将一切都视为基业,刘备也不想损失过重。
打下一个烂摊子,也不是刘备想看到的事情。
但诸葛亮今日一反常态,没有用什么奇谋妙计,而是力主强攻成都。
刘备对其言听计从,也就有了当下的一幕。
“主公、天师。”诸葛亮开口道:“眼下强攻的其实不是城池,而是人心。”
“孔明先生何意?”张鲁不明所以,问道:“攻城池怎么变成攻人心呢?”
“敢问天师。”诸葛亮轻摇羽扇,“我方兵临城下、大军围城,城中的人心料想如何?”
“定然是人心惶惶。”张鲁不假思索作答。
“然也。”诸葛亮再问道:“倘若我军攻势凶猛,首日就让成都岌岌可危”
“哦~~~”一众人闻言全都面露恍然之色。
“贫道明白了。”张鲁颔首道:“孔明先生此举,是想让城中的某些人,认定成都必然守不住。”
“没错,攻城不如攻心。”诸葛亮点头承认,“就算我军能强攻拿下城池,也会出现大量折损。”
“不如在首日就展现出强大的攻势,加剧城中的自危情绪。”诸葛亮继续道:“刘璋已然大势已去,定然会有人顺势而为”
“还请主公、天师下令。”诸葛亮请求道:“今日要不计代价猛攻!”
“今日折损一次,日后就不用再折损了。”
刘备与张鲁听罢连连点头,对于诸葛亮的计策表示认可。
天天这么强攻肯定不成,但要说一锤子买卖,二人都有着魄力。
“军师之计妙也。”法正听罢赞叹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主公,在下可以保证。”法正自信道:“这成都城中,还有不少贪生怕死之徒,更有许多见风使舵之辈。”
“我军兵临城下,贪生怕死之徒定然惶恐,会想方设法自救。”
“刘璋大势已去,见风使舵之辈定然站队,会绞尽脑汁投诚!”
“哈哈~”刘备不禁大笑,“刘璋小儿、不得人心,此乃天授益州于我!”
“恭喜皇叔。”张鲁打了个稽首,“看来益州非你莫属。”
“天师过奖了。”刘备也祝贺道:“我想,五斗米教日后定然能发扬光大!”
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战事到了这一步,胜利已然再望。
所有人都觉得夺取益州,就差这临门一脚,也就是一哆嗦的事情。
夜幕降临。
城内,硝烟与血腥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之中,整座城池都显得死气沉沉,充斥着悲观的气氛。
家家户户大门紧闭,街道上看不见任何人。
偶有巡逻的士卒,迈着沉重的脚步出现,又匆匆消失在夜色中。
某座府邸。
房间内,一小撮人围拢在油灯下,压着嗓音相互交流。
“局势不妙啊”
“今日攻城非常惨烈,听说曾几度攻上城头呢。”
“照这么下去,我看不出几日就要完蛋!”
“还几日?我看早就要完了!”
“就是,连吴懿与费观都投降了,他们可是刘璋的亲戚呢。”
一众人七嘴八舌说个不停,显然对于战事完全没信心。
没办法,就眼下的局势而言,任谁来看刘璋也注定要完,如今更像是在负隅顽抗、垂死挣扎。
其一,敌众我寡,双方兵力有差距。
其二,麾下叛逃,连刘璋的亲族都归降刘备。
其三,兵临城下,成都被围的水泄不通,就算围而不攻总有一天也能把成都围死。
一言以蔽之,天时地利人和,好像方方面面都不在刘璋这边。
自然而然,成都内部的人心浮动,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许公,您给拿个主意啊。”
“是啊,您德高望重,我们都听您的。”
“咱们到底该何去何从?”
一时间,众人纷纷看向为首者,大名鼎鼎的许靖。
许靖,字文休。
汉末时期,闻名天下级别的名士。
如庞德公、司马徽这种一州名士,在许靖面前根本不够看。
哪怕曹操年轻时,都要去找许氏兄弟讨一个评语。
那句著名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正是出自许靖的堂弟之口。
许氏兄弟一同举办的“月旦评”,专门臧否、品评天下各路人物,并受到文人士子的认可与追捧。
故而不管去到哪里,许靖都能成为座上宾。
先后投奔过孔伷、陈祎、许贡、王朗等人,甚至还去过交州避难,最终在成都安定下来。
刘璋敬畏许靖的名声,特意让他做蜀郡太守。
蜀中的核心精华区,成都就位于蜀郡境内。
“诸位”许靖稍作沉吟,径直道:“我看刘璋长久不了,不如咱们还是去投效刘备吧。”
此言一出,一众人尽皆大喜过望。
“还是许公有见识。”
“关键时刻,还得看您拿主意!”
“许公之言,正合天意!”
彭羕、李恢、秦宓、张翼等人,纷纷出言附和,赞同许靖的观点。
想想也是,这群人若没投降的念头,又何必聚集在一起密谋呢?
在这种敏感时期,私下聚在一起秘密商议,本身就不可能是什么好事。
“不过眼下封城,咱们该如何投降?”许靖看向众人发问。
“许公。”彭羕开口道:“既然要降,不如向刘备献上一功。”
“没错。”李恢附和道:“吴懿、费观还知道投降献城呢,咱们不如效仿。”
“许公本就有大名,再加上献城这份功劳。”秦宓开口道:“刘备岂会不重用咱们?”
历史上,刘备还就真没重用许靖,嫌弃此人品性太差
最后还是在诸葛亮、法正的劝说下,才给了一个虚名职位,当做一个吉祥物来使用,用其名声来招揽人才。
“话虽如此。”许靖迟疑道:“可如今刘璋只信任刘巴、严颜,如之奈何?”
“以许公之大名,若主动站出来毛遂自荐,刘璋还会拒绝不成?”
“何况您本就是蜀郡太守,理当参与到守城之中。”
“之后,大可伺机寻找机会,开城献降、大事成矣!”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众人围着许靖,很快就制定好一个完整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