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长安雪掩红妆 > 第一章

第一章
檐下雪,帐中寒
长安的雪总比别处缠绵。暮冬的雪片扑在窗棂上,沈微婉正就着琉璃灯绣帕子,绛红丝线在素白绫罗上绕出半朵梅,像极了三年前那个雪夜,谢晏之替她描的眉。
那时他还是江南小镇的落魄书生,她是绣坊的女儿。红烛映着粗布嫁衣,他握她的手在婚书上写字,笔锋发颤:微婉,委屈你了。等我在长安站稳脚,定让你光明正大地做谢夫人。
如今他成了镇北将军,府邸从窄巷迁到朱雀大街,她却成了府中远房表妹沈氏。
姑娘,前院设宴,将军怕是要晚归。青禾搭过银狐披风,声音轻得像雪,方才听管家说,户部侍郎也来了,还夸咱们院的红梅艳过御苑。
沈微婉捏针的手顿了顿。院外传来脚步声,夹杂着甲胄轻响。她下意识将袖中那枚刻着婉字的素银戒指攥紧——这三年,它是她唯一的名分。
谢将军好福气!是户部侍郎的笑,这院子雅致,只是……怎不见主人
谢晏之的声音隔着风雪传来,温润却疏离:舍妹性子腼腆,恐不便见客。
舍妹二字像片薄冰,落在沈微婉心上。她望着窗外被雪压弯的梅枝,忽然觉得,这长安的雪,比江南的寒多了。
第二章
双鱼佩,旧痕凉
宴席散时已近亥时,谢晏之踏着残雪进了暖阁。烛火晃得他影子忽长忽短,他脱下沾着酒气的大氅,从袖中摸出个锦盒:西市见这赤金点翠簪不错,想着你许会喜欢。
沈微婉没看那簪,目光落在他袖口——半截双鱼佩露着,另一半曾被她贴身戴了三年。去年他出征前,却以战乱凶险为由,让她收进了箱底。
我簪子够多了。她合上锦盒,指尖泛白,将军留着赏旁人吧。
谢晏之的手僵在半空。他知道她怨。北境未平,朝中暗流汹涌,他若公开娶了无家世的她,只会让她成众矢之的。可他看着她眼底的凉,喉间像堵了石头:微婉,再等等。
沈微婉却起身打开箱锁,从最底层翻出布包,将那半块玉佩推到他面前:既怕惹麻烦,这东西也收回去吧。留着……碍眼。
玉佩上还留着她的体纹,谢晏之攥紧时,指节泛白。他想说我从未想过要回,却终究只化作一声长叹。
第三章
宫宴语,暗流生
三日后宫中设宴,谢晏之按例可携家眷,却只字未提。沈微婉坐在窗边翻书,青禾忽然匆匆进来:姑娘!宫里李才人派人送赏赐,还问……问府中是否有位沈姓姑娘,说是故人。
沈微婉指尖一颤。李清浅,她年少时的手帕交,当年家道中落入宫,竟成了才人。
她怎知我在这儿
送赏赐的宫女说,才人记得您当年的模样,猜着许是将军的‘表妹’。青禾压低声音,还说……皇后席间提了,您年岁不小,若有合适人家,府中可出面指婚。
指婚沈微婉的书页抖得厉害。谢晏之回来时,她攥着帕子问:将军怎么答的
我以你体弱需静养推了。他握住她的手,掌心温热,但皇后既已留意,往后你在府中需更谨慎。
他的手很暖,可沈微婉觉得冷。她抽回手,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我知道了。
第四章
流言起,深院锁
入春后,沈微婉染了风寒,咳嗽不止。谢晏之每日抽半个时辰来看她,却多是相对无言。
病中昏沉时,她总听见下人的私语——那沈姑娘哪是表妹怕是将军在外的外室听说原是江南歌女,怕污了名声才藏着。
流言像野草,在府中疯长。沈微婉索性连院子都不出,整日对着那半块玉佩发呆。谢晏之震怒,杖责了几个嚼舌根的下人,却堵不住悠悠众口。
你别往心里去。他坐在榻边替她掖被角,我已让管家严管下人。
沈微婉望着帐顶:将军管得住府里,管得住外面吗管得住宫里吗
谢晏之语塞。他能护她周全,却护不了她一个名正言顺。
第五章
偶遇故,心难安
初夏的西市人来人往,沈微婉戴帷帽逛到首饰摊前,忽闻熟悉的声音:这簪子多少钱
她猛地回头,李清浅正站在摊前,粉色宫装映着日光。四目相对,李清浅掀开她的帷帽,惊讶道:微婉真的是你!
李才人。沈微婉下意识后退,此处人多,不便多说。
你果然是谢将军的表妹李清浅的目光带着探究,可我记得,你当年……
才人!沈微婉打断她,指尖冰凉,我身子还弱,先回府了。
看着她匆匆离去的背影,李清浅眸色暗了暗。她知道,沈微婉在瞒。而这隐瞒里,藏着的定是不能说的心事。
第六章
北境急,生死别
七月,北境战事再起。谢晏之奉命出征,临行前站在沈微婉的院外,雪梅树的新叶在风中轻晃。
我走了。他声音哑得厉害,府中事我已交代管家,你若有难处,尽管找他。
沈微婉低着头,帕子绞出了褶皱:将军……多保重。
你也是。他上前抱了抱她,力道紧得像要将她揉进骨血,等我回来。
他走后,沈微婉每日立在院门口望北方。半个月后,消息传来——谢晏之中埋伏,身受重伤,生死未卜。
沈微婉眼前一黑,栽倒在青禾怀里。她想冲去北境,可她只是表妹,连去探望的资格都没有。
第七章
归人瘦,泪沾裳
谢晏之被部下救回时,已是半月后。他瘦得脱了形,左臂缠着厚厚的绷带,脸色比纸还白。
沈微婉想去前厅,却被管家拦住:姑娘,将军需静养,前厅人多眼杂。
直到傍晚,他才在侍从搀扶下挪进她的院子。沈微婉扑过去,指尖悬在他的伤口前,不敢碰:你回来了……
嗯。他望着她泛红的眼,喉间发紧,让你担心了。
暖阁里静得只剩呼吸声。他忽然从枕下摸出那半块双鱼佩,塞进她手里:我一直带着。怕……怕再也见不到你,留着做个念想。
沈微婉的眼泪掉在玉佩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第八章
皇后旨,赐婚来
谢晏之养伤时,皇后派嬷嬷来府,话里话外总绕着沈姑娘的终身大事。沈微婉假装不懂,却在嬷嬷走后,听见谢晏之与管家的争执。
皇后要赐婚给吏部尚书的女儿他的声音带着怒,我不接!
data-fanqie-type=pay_tag>
将军!抗旨是死罪啊!管家急道,您若抗旨,不仅自身难保,沈姑娘……
沈微婉站在门外,心一点点沉下去。她知道,他不能抗旨。
三日后,赐婚诏书送到府中。明黄卷轴落在桌上,谢晏之与吏部尚书女的名字并排,刺得人眼疼。
沈微婉没哭,只是默默收拾东西。青禾拦她:姑娘!将军定有办法的!
圣旨已下,他是将军,不能抗旨。她将那半块玉佩放在桌上,与他的那半合在一起,青禾,我们走。
第九章
雨夜别,肠寸断
夜下大雨,谢晏之撑伞冲进院子时,沈微婉正将最后一个包袱递给青禾。
你要走他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
嗯。她避开他的眼,我再待着,只会让将军为难。
微婉,你听我解释!他上前抓她的手,我去面圣!我不娶!
将军别傻了。她挣开他的手,眼泪混着雨水往下掉,你是镇北将军,要为国尽忠。我走了,你好好打仗,好好……过日子。
她跟着青禾冲进雨里,谢晏之在后面追,却被泥水滑倒。他趴在地上,看着那抹素白身影消失在巷口,雨水呛得他咳出血来。
第十章
江南岸,暂栖身
沈微婉和青禾一路南行,在江南小镇租了个小院。她绣些帕子让青禾去卖,日子清苦,却也安静。
秋日的一天,她在院外晒梅干,忽闻熟悉的声音:请问,这里有人吗
是苏文轩,她年少时的邻居哥哥。他如今成了镇上的教书先生,见了她又惊又喜:微婉你怎么在这儿
沈微婉苦笑:来散心。
苏文轩看出她有难言之隐,只道:我住隔壁,有事尽管找我。
此后他常来帮衬,送些米粮,陪她说话。沈微婉渐渐对他敞开心扉,讲了她与谢晏之的事。
他也是身不由己。苏文轩叹道,但他若真心待你,定会寻来。
第十一章
长安信,死讯传
沈微婉在江南住了半年,谢晏之的消息像断了线的风筝。直到冬日的一天,青禾捧着封油纸信进来,脸色惨白:姑娘……长安来的,老管家写的。
信上的字歪歪扭扭,满是悲戚——谢晏之在北境平叛时中箭,临终前将一个紫檀木匣托付给管家,只说若沈姑娘尚在,交予她。
三日后,青禾带回木匣。里面没有金银,只有半块双鱼佩,一支她遗落江南的银簪,还有一叠未寄出的信。
今日北境捷报,我在城楼望长安,忽然想你煮的莲子羹。
皇后又提赐婚,我以旧伤推了。婉婉,再等我,哪怕让你做一日谢夫人。
若我此去不返,勿念。长安的雪盖不住江南的梅,你该在暖阳里活。
沈微婉把脸埋在信笺上,墨香里藏着他的温度。她以为自己早已放下,可指尖触到那半块玉佩时,还是烫得发疼。
第十二章
故人访,话前尘
开春后,李清浅忽然出现在小镇。她已辞宫,鬓边簪着素银钗,眉眼平和:我猜你就在这儿。谢晏之死后,我去了江南旧居,邻居说有个像你的姑娘常卖梅花。
沈微婉给她倒了杯热茶,李清浅却从袖中取出一卷画:这是他随军画师画的,你或许想看看。
画是北境风雪图,角落一个披甲身影背对着城楼,手中紧攥半块玉佩。画师题字:将军每望月,必执此佩,喃喃唤‘婉’。
他没接赐婚。李清浅轻声道,皇后逼得紧,他就以‘北境未平,无心家事’硬抗。那些‘大婚’的流言,是他故意散的,怕你知道了,回长安陪他担惊受怕。
沈微婉望着画中人的背影,眼泪无声滑落。原来他说的等,从不是敷衍。
第十三章
归长安,守旧院
清明前,沈微婉做了个决定:回长安。
姑娘,长安有什么好青禾不解。
他守了长安一辈子,我得去看看。
将军府的朱门蒙了灰,老管家拄杖迎出来,见了她老泪纵横:姑娘,您可回来了……将军坟前的草都长半人高了。
她去了城郊墓园。谢晏之的墓很简朴,碑上只有镇北将军谢晏之七个字。她将江南带来的梅干撒在墓前,把两半双鱼佩合在一起放在碑上:谢晏之,我来晚了。但江南的梅,还是甜的。
守墓的老兵说,将军生前常来独坐,对着空碑念叨:婉婉怕黑,等我把北境的灯点亮了,就接她回家。
沈微婉在西院住了下来。屋里的陈设没动,她把谢晏之的信笺裱在墙上,每日坐在窗前,像许多年前那样绣帕子。
第十四章
梅又开,雪再落
又到长安落雪时。沈微婉坐在暖阁里绣帕子,青禾指着窗外笑:姑娘您看,檐下铜铃落了雪,像极了您刚到长安那年。
沈微婉抬眼,雪片扑进窗棂,恍惚见一个披甲身影站在院门口,靴底沾着雪,眼神温润如旧。
将军回来了。她轻声说。
青禾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有漫天风雪。但她看见,沈微婉的指尖正摩挲腕上的双鱼佩——那是她请工匠将两半合缀的,内侧刻着长安雪,不及你。
雪下了一夜,庭院里的红梅开得正好。沈微婉推开窗,雪光映着梅色,竟比江南的春日还暖。
第十五章
岁月迁,故人老
沈微婉在西院住了十年。周明的小女儿总爱跑来看她绣帕子,奶声奶气地问:姐姐,谢伯伯什么时候回来呀
沈微婉摸着她的头:他一直在。你看这梅树,他就在树下看着我们呢。
周明来接女儿时,常站在院外叹气。他知道将军的遗憾,也知道沈姑娘的坚守。
又过了些年,青禾走了,沈微婉的头发也白了。她依旧每日绣帕子,只是针脚慢了许多。冬日晒信笺时,她会对着阳光眯眼笑:谢晏之,你看这字,还像当年你写的。
第十六章
故纸藏心事
沈微婉在整理谢晏之书房旧物时,从一个上锁的樟木箱底,翻出了一叠泛黄的卷宗。不是军务文书,而是他未入仕时的字迹——有江南私塾的课业,有初入军营时的家书,最底下,压着一张描红的婚书。
婚书上的沈微婉三个字,笔锋带着少年人的青涩,却写得格外认真。旁边还有几行小字:今日见微婉着碧色裙,立在梅树下,忽然想,若娶她,该用什么颜色的喜帕。日期是他们拜堂前三个月。
原来他早在那时,就把她放进了心里。沈微婉指尖抚过纸面,仿佛能触到他当年落笔时的温度。青禾在旁叹道:将军待您的心意,藏了这么多年。
沈微婉将婚书与那些未寄出的信笺放在一起,忽然想起谢晏之曾说:有些事不必说,说了反倒轻了。她从前怨他不言,如今才懂,最深的牵挂,从不在唇齿间。
第十七章
邻院稚声闹
将军府的东院,新搬来一户人家。是谢晏之当年的副将周明,带着妻儿来长安赴任,暂居于此。周明的小女儿才五岁,梳着双丫髻,总爱跑到西院的梅树下玩。
那日沈微婉正在晒信笺,小姑娘踮着脚看墙上的字,奶声奶气地问:姐姐,这上面写的是‘婉’吗我爹说,我名字里的‘明’,是谢伯伯取的。
沈微婉蹲下身,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碎发:是啊。你谢伯伯……很会取名字。
爹说谢伯伯是大英雄,小姑娘掰着手指,还说谢伯伯心里有个很重要的人,可惜……可惜我不懂。
沈微婉望着她澄澈的眼睛,轻声道:没什么可惜的。你谢伯伯知道,那个人一直在等他。
傍晚周明来接女儿,见沈微婉站在梅树下,迟疑了许久,才道:沈姑娘,将军生前常说,您喜欢江南的安静。若长安待着闷,属下……
这里很好。沈微婉打断他,有他的痕迹,哪里都是家。
周明望着她鬓边那支素银簪——正是谢晏之当年在江南给她买的那支,终是没再说话,只带着女儿默默退了出去。
第十八章
寒衣寄远思
冬至那日,沈微婉做了件藏青色的棉袍。针脚细密,领口绣着几枝暗梅,和谢晏之当年常穿的那件很像。青禾不解:姑娘,这衣裳……
送去墓园吧。沈微婉叠好棉袍,放进蓝布包袱里,北境的冬天冷,他总说铠甲磨得慌。
她提着包袱去墓园时,雪又下了起来。远远看见一个身影蹲在墓前,正用手拂去碑上的积雪。是周明。
周副将。沈微婉走上前。
周明站起身,身后的雪地上放着一壶酒:属下来看望将军。他生前最喜这汾酒,说像江南的米酒,烈里带甜。
沈微婉将棉袍放在碑前,轻声道:天冷了,穿件厚衣裳。
两人并肩站了会儿,周明忽然道:将军临终前,把您的画像藏在铠甲里。属下也是整理遗物时才发现……画里的您,梳着江南的发髻,笑起来眼里有光。
沈微婉望着墓碑上的字,雪落在睫毛上,有些凉。她想起那年江南的春天,他坐在窗前给她画像,墨汁滴在画纸上,晕成一朵小小的梅。
第十九章
旧巷寻梅香
开春后,沈微婉偶尔会走出将军府,去长安的旧巷走走。谢晏之刚到长安时,他们曾在朱雀大街的窄巷里住过半年。
巷口的老槐树还在,树下的梅花糕摊子换了新主人。沈微婉买了块梅花糕,咬了一口,还是当年的味道——甜里带点酸,像她和他的日子。
姑娘常来摊主是个老婆婆,笑着问,前几日有个将军模样的人,也来买梅花糕,说‘我家姑娘就爱吃这个’。
沈微婉的心猛地一跳:他……他什么样
个子很高,左眉有颗痣,老婆婆想了想,手里还攥着块玉佩,磨得亮堂堂的。
是谢晏之。原来他后来还来过这里,记得她爱吃的味道。沈微婉握着剩下的梅花糕,指尖微微发颤。阳光穿过槐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像极了那年他们在巷口并肩走时,他替她挡住的碎光。
第二十章
雨夜忆归人
夏夜多雨,沈微婉总在这样的夜里失眠。她会坐在窗前,听着雨声,想起谢晏之出征前的那个雨夜。
那晚他也是这样坐着,看着窗外的雨,忽然说:婉婉,若我回不来,你就忘了我,找个能陪你看江南春雨的人。
她当时哭着捶他的肩:你敢不回来,我就一辈子不嫁人,让你在地下也不安生。
他把她搂进怀里,下巴抵着她的发顶:好,那我一定回来。我还要陪你绣完那幅‘梅雪图’,还要看你煮莲子羹时,被蒸汽烫得皱眉的样子。
如今雨还在下,莲子羹的甜香还在,可那个说要回来的人,却成了碑上的字。沈微婉拿起桌上的双鱼佩,贴在脸颊上,冰凉的玉质里,仿佛还能摸到他的温度。
第二十一章
青禾话前尘
青禾跟着沈微婉多年,看着她一日日守着旧物,心里总有些不忍。这日她收拾房间时,忽然道:姑娘,其实……将军当年抗旨后,曾派人去江南找过您。
沈微婉愣住了:找我我怎么不知道
那年您刚到江南,住在苏州的客栈里,青禾轻声说,派去的人看到您和苏公子走在一起,以为您……您有了新归宿,就回来了。将军知道后,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喝了一夜的酒。
沈微婉想起那时苏文轩只是帮她找住处,两人并无逾矩。可就因为这阴差阳错,她和他错过了整整三年。
他后来总说,‘是我没保护好她,让她觉得只有走,才是出路’。青禾的声音带着哭腔,姑娘,将军从未负过您。
沈微婉走到窗前,望着北方的天空。原来他们之间,从来不是不爱,而是太多的身不由己,太多的阴差阳错。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把她的名字,刻进了心底最软的地方。
终章
梅雪同归处
长安的雪,又落了。
老梅树的枝桠上积着厚雪,像极了许多年前,沈微婉初到谢府时看见的模样。青禾的孙子牵着老黄牛从院外走过,仰脸望着那树红梅,脆生生问:奶奶,这树上的花,怎么冬天也开
青禾已白发苍苍,拄着沈微婉留下的那根梨木拐杖,眯眼望着雪光里的梅:因为啊,树下有人在等。等雪落,等花开,等一个归人。
孩童似懂非懂,伸手接住一片落雪。雪在掌心化了,凉丝丝的,像极了故事里说的,那位沈姑娘藏在袖中的泪。
前几日,有个收旧物的老叟从长安来,带来个褪色的紫檀木匣。匣子里是半块双鱼佩,一叠磨破了角的信笺,还有一方绣旧的梅雪帕。老叟说,这是从将军府西院的地砖下挖出来的,许是当年哪位有心人藏下的。
青禾打开木匣时,指尖抖得厉害。信笺上的字迹她认得,是谢晏之的——婉婉,北境的梅开了,比长安的烈。我把你的帕子带在身上,风一吹,像你在我耳边说话。今日击退敌军,陛下赏了黄金百两,我换了支金簪,等回去插在你发间,好不好
最后一页信纸上,墨迹有些晕开,像是被水浸过:婉婉,我好像……等不到雪落了。你要好好的,找个能陪你看江南春雨的人。若有来生……
后面的字被撕去了,只留下参差不齐的纸边。青禾用枯瘦的手指抚过纸痕,忽然想起沈微婉走的那天,也是这样的雪天。她靠在榻上,手里攥着那半块玉佩,嘴角带着笑,像是做了个甜梦。
奶奶,你看!孩童忽然指着梅树底下。
青禾低头,见雪地里露出一角素白的绫罗。她让孙子扒开积雪,竟是一方未绣完的帕子——绛红的丝线刚绣出半朵梅,针还别在布上,针眼里的线,还留着当年的温度。
是沈微婉当年遗落在梅树下的。雪埋了这么多年,布色旧了,针脚却依旧细密。
青禾把帕子贴在脸颊上,仿佛还能闻到沈微婉发间的梅香,混着谢晏之身上淡淡的墨气。她颤巍巍地将帕子、信笺和双鱼佩一起放回木匣,埋在老梅树的根下。
姑娘,将军,她对着冻土轻声说,这雪啊,终于把你们的念想,捂得和江南一样暖了。
雪还在下,落在梅枝上,落在木匣上,也落在青禾的发间。她仿佛看见梅树下站着两个人影,女子穿着青衫,正低头绣帕,男子披着铠甲,伸手替她拂去发上的落雪。风过处,檐下的旧铜铃叮当作响,像在说:
婉婉,雪落了。
晏之,我知道。你看,梅开了。
远处的钟鼓楼传来报时的鼓声,一下,又一下,撞碎了雪色里的雾。老梅树的花瓣被风吹落,混着雪,落在木匣埋着的地方。
那里没有碑,没有名,只有梅与雪,岁岁相守。
就像他们的爱——不必刻在族谱上,不必宣之于口。长安的雪记得,江南的梅记得,这一方埋在树下的旧物,也记得。
雪落时,便是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