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剑心悟道
茶盏中的热气袅袅上升,在简朴的茶室中盘旋如龙。
李青阳盘坐在蒲团上,目光穿过半开的纸窗。院中青竹被突如其来的暴雨打得东倒西歪,竹叶纷飞,狼狈不堪。他端起面前的白瓷茶杯,新沏的龙井尚且温烫,清香萦绕鼻尖。
师父常言,观竹如观己。他喃喃自语,声音淹没在雨打屋檐的噼啪声中。
三年前,师父将他逐出师门那日,也是这般暴雨倾盆。
你剑术已臻化境,然心中无道,手中剑终是杀器而非道器。师父站在道观门前,雨水顺着他的长须流淌,何时明白‘扶竹不斩雨’的真意,何时回来。
李青阳仰头饮尽杯中温茶。茶温正适,恰如他三年来压抑的体温——不曾沸腾,也不曾冷却。
窗外,一根青竹被雨水压得几乎对折,眼看就要折断。
扶竹不斩雨…他重复着师父当年的教诲,眉头紧锁。
忽然,他放下茶杯,起身走向墙角。檀木剑架上横着一柄长剑,剑鞘已蒙尘许久。李青阳的手指抚过剑鞘,尘埃留下清晰的痕迹。
若是师父,必不会任竹折断。他轻声道。
剑出鞘,寒光映亮茶室。
李青阳推门踏入雨中,雨水立刻浸透他的青衫。他稳步走向那丛几乎要被暴雨摧毁的竹子,手中长剑忽然舞动。
剑尖不斩雨,却引雨势。
奇妙的是,随着他的剑招流转,院中的雨势似乎被引着一处倾泻,不再是杂乱无章地打击竹丛。剑光闪烁中,他另一只手扶起那根最弯的竹子,以巧劲振去其上积水。
竹得以挺直,虽仍随风摇动,却不再有折断之危。
李青阳立于竹旁,任雨水洗刷全身。他忽然明白了什么,仰天長啸,声穿雨幕。
扶竹不斩雨,原来如此!
他收剑回鞘,回到茶室。案上那杯茶已然凉透,他却端起一饮而尽,只觉这凉茶竟比温茶更有滋味。
茶温已退,正好上路。
李青阳简单收拾行装,将长剑仔细擦拭后背在肩上。他最后看了一眼小院中的青竹,转身踏入尚未停歇的雨幕,向着远方山中的道观走去。
雨中的身影渐行渐远,唯有那丛青竹在院中挺立,新生的竹叶上雨珠闪烁如剑光。
2
茶凉人远
李青阳离开茶舍时,只带了一柄剑和一只包袱。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流下,他却浑然不觉,心中反复回味着方才顿悟的那一剑。
扶竹不斩雨...他喃喃自语,脚步却不慢,沿着泥泞的山路向北而行。
三年前,他也是沿着这条路来到这间茶舍的。那时他刚被逐出师门,心怀愤懑,不明白自己苦练二十载剑术,为何因心中无道而被师父拒绝传授最终的自然剑意。
剑就是剑,斩断便是,何须那么多道理他当时对着师父怒吼。
师父只是摇头,指着观外被暴雨摧残的竹林:你看那竹,可会与雨相争它随风而弯,储雨而长,化敌为友,方成参天之材。你的剑,太过锋芒。
李青阳当时不服,认定师父只是找借口不传绝学。他负气下山,在这处僻静之地买下一间茶舍,决心不再碰剑。
直至今日,那场暴雨,那杯温茶,那丛几乎折断的青竹。
原来如此...李青阳忽然停下脚步,站在雨中仰天大笑,不是斩雨,也不是任雨打竹,而是引雨势,助竹长!
笑声在空寂的山谷回荡,惊起几只避雨的山鸟。
走了半日,雨势渐小。李青阳找到一处山洞暂避,生起火堆烘干衣物。他从包袱中取出干粮,就着山泉食用,目光却不离手中的长剑。
剑名静心,是师父在他十六岁生日时所赠。那时师父说:剑心需静,方能照见万物。
李青阳轻抚剑身,忽然手腕一抖,剑尖轻点面前的火堆。
奇妙的是,剑尖过处,火焰不仅未被斩灭,反而随着剑势流转,忽高忽低,形成一道火旋。这不是以剑压火,而是以剑引火。
以柔制刚,以静制动,以引代斩...李青阳眼中闪过明悟的光芒,这就是自然剑意
他收起剑,心中对师父的怨恨早已消散,只余下愧疚与期待。恨不得立刻回到山上,向师父展示这三年的领悟。
次日清晨,李青阳继续赶路。越往北行,道路越是崎岖,人烟越发稀少。第三日正午,他来到一处峡谷,谷底河水因连日的雨水暴涨,冲毁了原本的木桥。
几个行人被困在河边,望着湍急的河水发愁。
这可如何是好我娘子还在家中等我请郎中呢!一个中年汉子跺脚道。
李青阳观察水势,发现河中有几块巨石突出水面,相距约丈许。若是平常,习武之人一跃而过并非难事,但如今石块被水流冲刷得滑不留足,一旦失足,落入这湍急河水中凶多吉少。
诸位稍候。李青阳忽然开口。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他拔剑走向河边。不是要斩水,而是以剑尖轻点水面,感受水流的速度与力量。
他在做什么有人低声疑问。
李青阳闭目凝神,忽然剑势一起,不是对着河水,而是对着河岸一株被风吹弯的老树。剑招柔和似水,引着树枝轻轻摆动。
说来也怪,随着他的剑招,河中的水流似乎也受到影响,速度稍缓。
快!现在过河!李青阳喝道,剑势不停。
那几位行人虽不明所以,却知时机稍纵即逝,连忙踩着河中石块跃向对岸。最后一人跃至河中时,脚下一滑,眼看就要落水。
李青阳剑招突变,剑尖指向那人脚下的水面。奇妙的是,那处的河水忽然涌起一股逆流,托住那人的脚底片刻。就这片刻之间,那人借力一跃,安全到达对岸。
众人在对岸连连道谢,李青阳却收剑回鞘,微微点头示意,自顾自地寻路过河。
方才那一剑,让他对自然剑意又多了一分理解。
七日后,李青阳终于来到记忆中的山脚下。让他意外的是,山脚下的小镇比三年前繁华了许多,多了不少客栈酒楼。
他在一间茶馆歇脚,向掌柜打听山上的情况。
你说玄真观啊掌柜一边擦杯子一边说,观主两年前仙逝了,现在的观主是他的大弟子明心道长。
李青阳手中的茶杯险些跌落:师、师父仙逝了
掌柜点头:是啊,玄真观现在可是名声大噪,明心道长剑术超群,不少江湖人士慕名而来求学呢。
李青阳愣在当场,心中五味杂陈。他万万没想到,三年前一别,竟是与师父永别。那些未能说出口的道歉,那些想要展示的领悟,全都化为泡影。
师父...他低声喃喃,眼眶发热。
沉默良久,他深吸一口气,放下茶钱起身。无论如何,他还是要回观中去,至少要在师父墓前上一炷香。
走出茶馆时,李青阳注意到街上不少佩剑之人都朝着山上方向走去,似乎都是前往玄真观的。
这位兄台也是去参加论剑大会的吗一个年轻剑客好奇地问道。
论剑大会
明心道长举办的论剑大会啊,胜者可得玄真观秘传剑谱!年轻剑客眼中放光,听说那是玄真观主晚年所创的无上剑法!
李青阳心中一动。师父晚年所创的剑法,莫非就是自然剑意
他加快脚步,随着人流上山。越近道观,越是感到不安。记忆中的玄真观清静朴素,如今却张灯结彩,人来人往,宛如市集。
观门前搭起了高台,台上两人正在比剑,台下围满了看客,喝彩声不绝于耳。
李青阳皱紧眉头,这绝非师父所愿见的场面。
下一场,青城派对华山派!一个道士高声宣布,台下又是一阵欢呼。
李青阳默默绕到观后,想去师父墓前祭拜。却发现后山也被划为比武场地,数个擂台同时进行比试,根本无处可去。
这位朋友,为何不去前观看比试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青阳转身,看见一个三十余岁的道士,面容熟悉而又陌生。
明心师兄他试探着问。
道士愣了一下,仔细打量李青阳,忽然睁大眼睛:青阳师弟三年不见,我几乎认不出你了!
明心还是那般温文尔雅,但眉宇间多了几分世故,少了几分超脱。
师兄,师父他...
明心神色一暗:师父两年前冬日仙逝,走得很安详。他临终前还提起你,说你若回来,让我们好生待你。
李青阳心中一阵刺痛:是我辜负了师父。
过去的事不必再提。明心拍拍他的肩膀,你回来得正好,观中正在举办论剑大会,各路英雄齐聚一堂。师弟剑术天赋极高,正好可借此机会扬我玄真威名。
李青环顾四周,低声道:师兄,这真是师父所愿见的吗玄真观何时成了争强斗胜之所
明心笑容稍敛:师弟有所不知,师父仙逝后,观中香火日衰。举办论剑大会,也是为弘扬道观名声,吸引更多信众。何况师父晚年所创的自然剑意,若无人继承,岂不可惜
自然剑意李青阳心中一动,师父完成了自然剑意的创编
明心点头:正是。师父将剑谱传与我,嘱我择贤而授。此次论剑大会的胜者,将有机会研习此剑法。
李青阳沉默片刻,忽然道:师兄,我想先去师父墓前祭拜。
明心指了指后山:师父墓园就在后山桃林中,只是...他略显为难,如今后山也设了擂台,恐怕要等大会结束后才能前往。
正说着,前面传来一阵喧哗。一个小道士匆匆跑来:观主,点苍派的刘掌门与崆峒派的李长老在台上争执起来了,眼看就要动手!
明心皱眉:我这就去。他转向李青阳,师弟稍候,我去去就来。
李青阳目送明心远去,心中怅然若失。这三年来,他无时无刻不想着重回师门,却没想到师门已非记忆中的模样。
他信步走向记忆中的墓园方向,果然见到路口有道士守卫,告知此处暂时封闭。
无奈之下,李青阳只得回到前院。擂台上,两名剑客正在比试,剑光闪烁,招招狠辣,全然不是玄真观提倡的以武修心之道。
好!台下喝彩声不断。
李青阳摇头叹息,正准备离开,忽然听到台上一声惨叫。一名剑客手腕中剑,长剑脱手,对手却不停手,又是一剑直刺心口!
千钧一发之际,李青阳下意识地拾起地上一根树枝,跃上擂台,树枝轻点那狠辣剑客的手腕。
剑客只觉手腕一麻,剑招偏斜,擦着对手的肩膀划过。
比武切磋,何必下此重手李青阳沉声道。
台下哗然。那剑客恼羞成怒:你是何人敢扰比武!
这时明心匆匆赶来:张掌门息怒!这位是我师弟青阳,离观多年,刚刚回来,不知大会规矩。
那位张掌门冷哼一声:既不知规矩,就请下台去!
李青阳却不动: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玄真剑道,首重仁心,如此狠辣招式,绝非我玄真之道。
明心连忙打圆场:师弟有所不知,江湖比试,难免有失手之时。
不是失手,李青阳直视那张掌门,是存心要人性命。
张掌门大怒,挺剑便刺向李青阳。明心欲阻已来不及。
李青阳不闪不避,手中树枝轻扬,不是格挡,而是顺着来剑之势轻轻一引。张掌门只觉一股柔力牵引,剑招不由自主地偏开,整个人向前踉跄几步,险些摔倒。
台下顿时寂静无声。谁都看得出,李青阳仅用一根树枝,就轻松化解了张掌门的杀招。
明心眼中闪过惊讶之色:师弟这三年,剑术精进如斯
李青阳放下树枝,向张掌门拱手:得罪了。
张掌门面色铁青,却知自己远非对方对手,只得冷哼一声,下台离去。
明心拉着李青阳来到一旁,低声道:师弟既回观中,不如也参加此次论剑大会以你的剑术,定能夺魁,届时自然剑谱由你继承,名正言顺。
李青阳看着擂台上又一场比试开始,摇头道:师兄,恕我直言,这等比试,违背师父教诲。我不想参加。
明心叹气道:师弟,时代变了。玄真观若要生存,必须顺应时势。师父那一套,太过理想了。
李青阳沉默不语。他忽然明白,自己与明心之间,已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深夜,李青阳被安排在观中客房休息。他辗转难眠,索性起身,想偷偷前往后山祭拜师父。
月色如水,他避开巡逻的道士,悄然来到后山。墓园虽然被封锁,但拦不住他的去路。他轻身一跃,翻过围栏,落在桃林之中。
师父的墓碑立在桃林中央,朴素无华,唯有碑文在月光下清晰可见:
玄真观主
自然道人
在此长眠
剑心通明
道法自然
李青阳跪在墓前,眼眶湿润:师父,弟子愚钝,至今方才明白您当年的教诲。可惜...可惜再无缘聆听您的教导了。
他取出三支随身携带的香,点燃后插在墓前,恭敬地磕了三个头。
忽然,一阵风吹过,桃叶沙沙作响。李青阳仿佛听到师父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剑在心,不在谱。
他猛地抬头,四周却空无一人,只有月光下的桃影摇曳。
剑在心,不在谱...他重复着这句话,若有所思。
忽然,远处传来脚步声。李青阳迅速躲到树后,看见明心带着两个道士匆匆走来。
刚才明明看到有人影在此,怎么不见了一个道士说。
明心走到师父墓前,注意到那三支香,脸色微变:有人来过了。他四下查看,幸好未发现躲在树后的李青阳。
加强守卫,论剑大会期间,绝不能让人擅闯墓园。明心吩咐道,尤其是师父墓室,绝不可让人发现入口。
墓室入口李青阳心中一动。师父的墓还有墓室
待明心等人离去后,李青阳仔细查看师父的墓碑周围,果然发现墓碑后方有一处不显眼的缝隙。他轻轻推动墓碑,墓碑竟缓缓移开,露出一个向下的阶梯。
犹豫片刻,李青阳步入墓室。阶梯向下延伸数丈,里面却不如想象中阴森,反而有淡淡的光从深处透出。
墓室中央,一颗夜明珠嵌在顶上,柔和的光芒照亮整个空间。室内简洁无比,只有一具石棺,以及石棺前的一个蒲团。
最引人注目的是,石棺上放着一卷竹简,上面写着四个字:自然剑意。
李青阳心跳加速。这就是师父晚年所创的剑谱明心不是说剑谱由他保管吗为何会在这里
他恭敬地向石棺行了一礼,才小心地展开竹简。然而让他惊讶的是,竹简上空无一字。
无字剑谱李青阳愕然。
他反复查看竹简,的确一个字也没有。难道师父留下的本就是无字天书还是...
他想起刚才仿佛听到的师父的声音:剑在心,不在谱。
忽然,墓室外传来声响。李青阳急忙将竹简放回原处,躲到阴影中。
明心独自一人走进墓室,径直走向石棺。当他看到竹简时,松了口气:还好没事。他拿起竹简,小心地收入怀中,喃喃自语,师父,莫怪弟子移动剑谱,实在是江湖中人觊觎此物者众,不得不防。
明心离开后,李青阳从阴影中走出,心中疑惑更甚。明心为何要说谎既然剑谱在墓室中,为何又要对外宣称由他保管
回到客房,李青阳一夜未眠。次日清晨,他决定去找明心问个明白。
然而刚出门,就见到观中道士匆匆往来,气氛紧张。
出了什么事他拉住一个小道士问。
小道士面色慌张:昨晚有人擅闯禁地,观主正在全面搜查呢!
李青阳心中一沉,知道定是昨晚自己进入墓室被发现了。他正思索对策,明心已带着几个道士向他走来。
师弟,昨晚你在何处明心面色严肃。
在房中休息。
可有人证明
李青阳摇头:我独自一室,无人证明。
明心叹了口气:师弟,有人见你昨夜向后山方向去了。师父墓室有人闯入,而守卫发现时,只在墓室附近找到这个。他伸出手,掌心是李青阳不慎掉落的一枚玉佩。
那是师父当年赠他的入门礼。
李青阳知无法隐瞒,索性直言:是我去了师父墓室。但我只是祭拜师父,并未动任何东西。
明心眼神复杂:师弟,你离观三年,突然回来,又擅闯禁地,让我很难做啊。
师兄,我只想问一句,师父的自然剑谱,为何会在墓室中你不是说由你保管吗
明心面色微变,随即恢复平静:我是保管剑谱,但为防万一,将真谱藏在墓室,对外展示的是抄本。这是为保险起见。
李青阳直视明心:师兄,师父的无字剑谱,究竟有何奥秘
明心猛然抬头,眼中闪过惊疑之色:你...你看到了剑谱
就在这时,一个道士匆匆跑来:观主,点苍派的刘掌门带着一群人,说要立即见您,看样子来者不善!
明心皱眉:告诉他们我稍后就到。他转向李青阳,低声道,师弟,此事稍后再议。你既回来,就请遵守观中规矩,莫要再擅自行事。
李青阳点头,心中却疑云重重。明心显然对无字剑谱一事十分震惊,似乎不知道剑谱上是空白的。
前院传来喧哗声,李青阳跟随明心来到前院,只见点苍派刘掌门带着十余名弟子,气势汹汹。
明心道长!听说昨夜有人擅闯禁地,可是自然剑谱失窃了刘掌门开门见山。
明心镇定自若:刘掌门多虑了,剑谱安然无恙。
口说无凭!崆峒派的李长老也站出来,为防万一,请道长即刻出示剑谱,以安众人之心!
对!出示剑谱!不少人附和。
明心面色不变:剑谱乃本观秘传,岂能随意示人
刘掌门冷笑:莫非根本没有什么自然剑谱这一切都是玄真观为扬名设下的骗局
场面一时紧张起来。明心沉吟片刻,忽然道:好,既然诸位不信,贫道就请出剑谱,让诸位一观。
他吩咐弟子去取剑谱,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李青阳,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焦虑。
李青阳心中明了:明心根本拿不出真正的剑谱,因为真谱是无字的。他打算用什么来冒充
片刻后,弟子捧来一个锦盒。明心打开锦盒,取出一卷竹简,正是李青阳昨晚在墓室见到的那卷无字剑谱。
这就是先师所创的自然剑谱。明心朗声道。
刘掌门上前一步:请道长展开一观。
明心缓缓展开竹简。令人惊讶的是,竹简上赫然写满了字迹!李青阳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昨晚他明明看到的是无字竹简,怎么现在有了字
且慢!李青阳忽然出声,师兄,这真是师父所传剑谱吗
明心目光锐利地看向他:师弟有何疑问
李青阳走上前:师父曾对我说,剑在心,不在谱。我想,自然剑意或许根本不需要剑谱。
台下哗然。明心面色微沉:师弟离观三年,恐怕不知师父晚年所悟。
正因离观三年,我才更明白师父的教诲。李青阳转向众人,诸位,剑道在心不在形,何必执着于一卷竹简
刘掌门不耐烦道:玄真观的家事,我等不管!明心道长,请展示剑谱内容!
明心深吸一口气,展开竹简。然而就在竹简完全展开的瞬间,上面的字迹忽然开始褪色,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无字天书!有人惊呼。
明心脸色煞白,不知所措。
李青阳心中明了:竹简上的字迹恐怕是明心用特殊方法临时写上去的,经不起长时间暴露。
场面顿时大乱。刘掌门怒道:果然是个骗局!玄真观欺世盗名!
明心慌乱之下,口不择言:不!有字迹的!一定是...一定是需要特殊方法才能显现!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自然剑意,本就不在竹简之上。
众人回头,只见一个白发老翁缓步走来,手持竹杖,目光如电。
明心见到老翁,大吃一惊:师、师叔
老翁不理明心,径直走到台上,拿起那卷无字竹简:这本就是无字之谱。师兄创自然剑意,悟出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招无意,顺应自然’,何需文字记录
他转向明心,目光严厉:明心,你为扬观中名声,违背师兄教诲,举办这论剑大会,已是错了。如今还伪造剑谱,更是错上加错!
明心低头不语,面色羞愧。
老翁又对台下众人道:诸位请回吧。玄真观从此闭关三年,谢绝外客。
众人见情形如此,只得悻悻散去。
待人群散尽,老翁才看向李青阳:你就是青阳
李青阳恭敬行礼:弟子见过师叔。
老翁点头:师兄仙逝前,曾对我说,若有一个弟子名青阳回来,让他到墓室一趟,说有东西留给他。
明心猛然抬头:师父有东西留给师弟为何我不知道
老翁瞥了他一眼:因为你还需要时间,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自然剑意。
李青阳心中激动,再次来到师父墓室。在老翁的示意下,他打开石棺,发现里面并无遗体,只有一套师父常穿的道袍,以及一封信。
信上写着:青阳亲启。
他的手微微颤抖,展开信纸,师父熟悉的笔迹映入眼帘:
青阳吾徒:若你见此信,说明你已明白‘扶竹不斩雨’的真意。自然剑意,不在剑招,而在剑心。顺应自然,方能融于自然,进而引导自然。茶温时静观,茶凉时行动,正是此理。墓室顶上的明珠,乃自然剑意最后一步的关键,好生参悟。
李青阳抬头看向墓室顶上的夜明珠。在师父道袍的映衬下,明珠的光芒似乎在缓缓流动,形成某种奇妙的轨迹。
他忽然想起那日在小院中引雨扶竹的情景,想起在河边引水救人的瞬间,心中豁然开朗。
原来如此...自然剑意不是剑法,而是心法...他喃喃自语。
老翁在一旁点头:师兄果然没有看错人。
明心站在墓室入口,面色复杂:师弟,我...
李青阳转身,向明心行礼:师兄为观众生计苦心,师弟明白。但师父的道,终究需要传承下去。
从那天起,李青阳留在观中,每日在墓室参悟夜明珠的光影变化。明心解散了论剑大会,玄真观恢复往日的清静。
三月后的一个雨夜,李青阳独自站在院中,手中无剑,心中却已有剑。
雨水倾盆而下,他却滴水不沾身——并非以剑挡雨,而是以意引雨,雨滴自然绕他而落。
院中青竹在雨中摇曳,却无一根折断。
茶温时静观,茶凉时行动。他轻声自语,脸上露出微笑。
自然剑意,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