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基红外预警系统。”
“通过卫星搭载的红外传感器捕捉导弹或者战机尾焰的热辐射,定位高温目标。”
“还有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
“可被动识别100k内战机大于200摄氏度的气动加热。”
“类似这样的雷动系统,还有很多。”
刘工顿了顿,“这也是为什么,战斗机的隐形技术一直在发展。”
“甚至,每一代新战机的出现,都会在隐形技术上做出革新。”
他话锋一转,“除了高温问题,材料还需要均匀分布,不影响气动性能。”
“但,这些问题出现的前提建在,材料需要具备隐形的能力。”
说到底,战机的隐形,并非是肉眼看不见。
而是雷达探测不到。
吸泼材料,吸的便是雷达的探测波。
在这一点上,老美的b2轰炸机,走在世界最前沿。
谈及于此,刘工的脸上生起了一丝既担忧,又羡慕的神情,“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b2轰炸机绝对是目前世界上,真正能称得上幽灵的轰炸机。”
“绝大部分的雷达探测,都能巧妙躲过。”
但并不意味着,真就拿它没办法了。
要知道各国在发展隐形技术的同时,也在发展反隐身技术。
就说华夏目前部署的米波稀布阵雷达,就能有效探测到b2的存在。
就算雷达探测不到,防空导弹系统也不是吃干饭的。
刘工叹息一声,“纵然是b2这样的存在,也都没法在隐身上,做到完美。”
话中的潜台词已经不言而喻了,对刘工来说,不管严伟拿来的车漆是否可以称得上是隐形涂料,但它的效果,也绝不可能达到顶尖的水准。
不过,在场的众人并没有反对这次的测试。
刘工很快就和其他人配合,将车漆均匀涂在了一块航天合金板材上。
这种合金板材正是构建战斗机外壳的最主要材料。
眼看着材料被送进了风洞实验室内,严伟不由得问道:“这是准备做什么测试?”
他对材料所的测试流程不太了解,因此身边的彭浩宇耐心地给他解答道:“射流风洞测试。”
射流风洞通过可控风速和动态气流角度,可精准复现真实工况,结合高速摄像与传感器实时监测涂层形变、脱落等失效模式。
彭浩宇淡然一笑,“说简单点,就是模拟战斗机在超音速飞行状态下,狂躁的气流是否会破坏隐形涂料的漆膜。”
严伟微微颔首,瞬间了然于心。
在观察室内,他亲眼看到风洞启动。
紊乱狂躁的气流肆意的侵蚀着中心那块涂有车漆的航天合金板材。
身边,彭浩宇看了一下此时的测试数据,对身边的严伟说道:“目前气流已经来到了15马赫。”
严伟心中大骇,“一上来就这么高的风速吗?”
说实话,他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担心的。
15马赫,意味着风速以每小时一千八百公里的速度疯狂冲刷板材表面。
此时就算是隔着厚厚的玻璃。
也都能听到内部发出的那种狂躁的呼啸声。
换成任何人站在这种风速前,都会被直接震碎内脏。
更惨烈的状况,严伟甚至都不敢去想。
“这……可能刘工比较心急吧。”彭浩宇略微尴尬地笑了笑。
看破不说破,负责这次风速测试的人正是刘工,所有数据也是他上手设定的。
显然,刘工心里其实并不想在这桶车漆上浪费太多时间。
想马上看到效果。
不过,这桶车漆,似乎还真没让在场的人失望。
此刻观察室内的空气已经开始了震颤,而高速摄像机所捕捉到的实时画面和传感器的数据却让人心里为之一颤。
“目前隐形涂料状态完好,没有发生剥离。”
“表面压力分布也达到了合格状态。”
随着研究员的监测报告,刘工心里虽然意外,却并没有太多喜色。
在他看来,这还远远不够达标。
刘工起身,走到了观察窗前,身后的严伟看到他的镜片反射着淡淡的冷光。
而刘工的目光,全然聚焦在中心那块板材的表面,“需要重点监测一下漆膜的状态,一般在这种强度的动压和前切力下,常规的吸波涂层很大程度会产生细微的裂纹。”
“明……明白。”负责观察的研究员点了点头,开始通过高速相机放大后着重观察涂层表面的是否有裂痕。
刘工的苛刻并非没有道理。
要知道对于任何隐形战机来说,表面的隐形涂层产生的任何微小的裂纹,都会导致结构破损。
而这,就会直接导致隐形能力瞬间消失,并且还会额外产生雷达散射。
这也是为什么b2轰炸机的维护成本如此之高的原因。
光是监测轰炸机表面的隐形涂层是否正常工作,都需要极大的后勤保障时间。
“现在测试已经有三十分钟了吧?”严伟一直盯着腕上的手表,时间的流逝虽然缓慢,但他全然了然于心。
“没错,目前来看,隐形涂料的状态还算完好。”
“这很了不起。”
彭浩宇也是头一次发自内心的惊叹。
要知道三十分钟,在如此高强风速的测试,完全不亚于战斗机进行了一次高强度的作战巡航!
而随着时间又过去了几分钟,此时合金板材表面温度,由于气动摩擦,已经上升到了五百摄氏度。
不过表面的涂层,状态依旧良好。
直到,四十分钟后,
合金板材表面,风速湍流集中的区域,高压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合格上限。
众人再次看去,那块被固定在风洞仪器中的黑色合金板材,表面依旧完好如初!
“测试结束,监测状态,完美!”
那名负责监测的研究员腾地一下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说话时夹带的那份惊讶,由内而外的传达给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刘工冲到电脑前,张大嘴巴,不可思议,“这简直太匪夷所思了,在这么高强度的风洞测试下,高速摄像机居然没有捕捉到板材表面漆膜产生任何微小裂痕和剥离的现象!”
当观察室内彻底安静下来,
那块备受瞩目的航天板材也通过机械臂给转送到了外面的监测平台上。
刘工和一众专家都围了上去,拿起强光手电筒对着上面反复照射和观察。
尤其都在重点盯着迎风面最集中的区域,和那些最容易受损的区域。
只是没想到看了半天,表面仍旧光滑如初。
预想中裸露出合金底材的情况根本就没出现。
表面那层黑色的隐形漆膜涂料,就好像有极强的附着力,牢牢的吸附在板材上面。
光洁程度不光没有被超高的风速冲刷难看,甚至这块黑色的板材,变得更加深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