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让你回七零捡漏,你却手搓光刻机? > 第4章  开局三百元巨款,反手杀进房地产!
李大叶没有等太久。
仅仅三天后,一个穿着的确良白衬衫、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就通过王大爷找到了他。
男人姓陈,是个常年在内地和港岛之间奔走的生意人,消息灵通。
交易的地点就在李大叶家那间逼仄的小屋里。
陈老板小心翼翼地戴上白手套,用一块绒布反复擦拭着紫檀柜子的一角,又请李大叶展开那幅齐白石的真迹。
他看得极其仔细,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李建国和刘淑芬夫妇被李大叶锁在门外,紧张地来回踱步,心里七上八下。
他们想不通,儿子从哪弄来的这些东西,更怕他惹上什么麻烦。
屋子里,陈老板终于长出了一口气,摘下眼镜,看着李大叶的眼神充满了探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贪婪。
“小兄弟,东西是好东西,但这个年份……有点敏感。这样,我出一百块,现金,现在就给你。”他语气平淡,手指却轻轻敲着桌面,显然是在试探和压价。
李大叶心里冷笑一声,果然是老江湖。他脸上却不动声色,甚至露出了一丝年轻人的紧张和窘迫:“陈老板,这……”
他没有去谈画,反而看似随意地问道:“陈老板,您这次来京城,是走的沪市那边的路子,还是直接从鹏城过来的?”
陈老板瞳孔一缩。
这话问得太外行,又太内行了!普通人谁会关心这个?但行内人都知道,不同的渠道,意味着不同的背景和风险。他下意识地警惕起来:“小兄弟问这个做什么?”
李大叶挠了挠头,显得有些憨厚:“我就是瞎打听。我听说,最近港岛那边有个叫‘霍’的大老板,正在跟上面谈大项目,好像跟体育有关。以后啊,来往内地肯定会越来越方便,您说是不是?”
“轰!”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陈老板脑中炸响!
霍老板的事情,在港岛上层圈子里都还是秘密,内地这边更是密不透风!眼前这个小子是怎么知道的?而且还说得如此笃定!难道他背后……有什么通天的人物?
陈老板后背瞬间渗出一层冷汗,他知道自己看走眼了。眼前这个不是运气好的愣头青,而是一尊藏在浅水里的真神!
但他几十年的江湖不是白混的,惊骇过后,贪婪再次占了上风。
也许,这小子只是道听途说,想诈我?
攻守之势,瞬间逆转。但他还想最后挣扎一下。
他收起了所有轻视,态度变得郑重起来:“小兄弟,是我唐突了。这样,二百块!这是我能出的最高价了,再多,我这趟就白跑了。”
李大叶笑了,那笑容让陈老板心里发毛。
“陈老板,做生意讲究诚信。”李大叶缓缓道,“您是做大生意的,应该知道,有时候,一条消息,比一船货都值钱。比如……国家很快就要开放侨汇业务,允许私人兑换。您说,到时候是现金值钱,还是侨汇券值钱?
如果说刚才的消息是惊雷,那这句话,就是直接劈在陈老板天灵盖上的闪电!
开放侨汇!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可以动用海外的关系,用侨汇券在友谊商店里倒腾出数倍的利润!这是天大的商机!而这个消息,他闻所未闻!
恐惧,彻底压倒了贪婪。他确信,眼前这个年轻人背后的能量,是他完全无法想象的。再耍小聪明,可能就不是损失钱,而是连命都可能丢在内地!
他“霍”地站起身,对着李大叶深深鞠了一躬:“小兄弟,是我有眼不识泰山!您开个价!”
“三百块。一分不能少。另外,我不要现金,我需要您帮我兑换成等额的侨汇券。”
侨汇券!陈老板心头又是一震。
这东西比现金金贵多了!在友谊商店,用侨汇券能买到市面上根本见不到的进口电视机、冰箱、手表!
这小子,年纪不大,心思却如此缜密。
他要的不是钱,而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和渠道!
三百块,对于这批货来说,是他血赚。
但在这个年代,一口气拿出三百块的侨汇券,也不是件小事。
他盯着李大叶看了足足半分钟,试图从这个年轻人的脸上看出哪怕一丝的紧张或贪婪。
但他失望了。
李大叶的表情平静得像一潭深水,仿佛在谈论的不是一笔足以改变命运的巨款,而是一笔几毛钱的买卖。
“好!成交!”陈老板一咬牙,点头答应。
他决定赌一把,赌这个消息的价值,也赌这个人的人情。
当李大叶拿着一沓厚厚的侨汇券和一小叠钞票走出房门时,李建国和刘淑芬差点当场瘫倒。
“大……大叶……这……这是……”刘淑芬的声音都在发抖,她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要知道,厂里最高级的八级钳工,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六十出头,这三百块,顶得上一个壮劳力不吃不喝干五年!
李建国一把将儿子拉到墙角,压低了声音,脸上满是惊恐:“你老实告诉爸!这钱来路正不正!你是不是干了什么犯法的事!”
“爸,妈,你们放心。”李大叶将钱塞到母亲手里,语气沉稳而有力:
“这是我凭本事赚的干净钱。东西是王大爷送我的废品,画是废品站换的废纸,那位陈老板愿意买,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叫买卖,不叫投机倒把。”
他顿了顿,看着父母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心中一酸,声音也柔和了下来。
“家里的债,先还清。”
他从母亲手里抽出几张零票,又数出一百块钱,郑重地放在父亲李建国的手里:
“爸,这一百块,您和妈拿着,买点好吃的,做两身新衣服。以后,儿子不会再让你们受苦了。”
李建国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常年在车间里跟钢铁打交道,此刻却眼圈通红,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刘淑芬更是直接捂着嘴,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
这一幕,恰好被闻声走出来的苏媚尽收眼底。
她本来是想看看李家又在闹什么幺蛾子,可当她看到刘淑芬手里那厚厚的一沓钱时,她的眼睛瞬间就直了。
那是什么?
三百块?
还是更多?
她再看向李大叶,那个在她眼里一直是个穷酸小子的男人,此刻挺直了脊梁,脸上带着一种她从未见过的自信和从容。
那不是装出来的,那是一种发自骨子里的沉稳。
苏媚的心猛地一跳,眼神立刻就变了。之前的不屑和讥讽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灼热和审视。她心里暗道:这个李大叶,绝对藏着天大的秘密!
她扭着腰,脸上挂着甜得发腻的笑容走了过来:
“哎呀,大叶,发财了呀?真是看不出来,你还真有本事呢。”
李大叶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他将剩下的钱仔细地揣进内兜,对父母说道:“爸,妈,我出去办点事。”
说完,他径直走出了院门,把苏媚晾在了原地。
苏媚脸上的笑容一僵,看着李大叶的背影,眼里的光芒非但没有熄灭,反而更加炽热。
越是这样,越说明他不简单!
李大叶骑着父亲那辆破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煤烟味,寒风吹在脸上,他的内心却是一片火热。。
他没有立刻去房管所,而是在什刹海边停了下来,看着冰封的湖面。有了钱,改善生活只是第一步。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手握现金是最愚蠢的行为。他必须把钱变成最稳固、最无可替代的资产。土地和房产,尤其是京城核心的四合院,就是这个时代给他的、最大的馈赠。这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李家,打下一个未来四十年都无人能撼动的根基!
他的目标无比明确。
他要买房!
买四合院!
在那个万元户都凤毛麟角的年代,花几百块去买一个破院子,在任何人看来都是疯了。
但只有李大叶知道,他现在投下的每一分钱,在未来,都将换来万倍、甚至十万倍的回报!
他很快找到了一个专门负责处理这些“私产”的房产中人,一个姓赵的中年男人,人称赵哥。
“小同志,有事?”赵哥正拿着搪瓷缸子喝茶,眼皮都没抬,显然没把这个穿着寒酸的年轻人放在眼里。
“赵哥,我想买房。”
李大叶开门见山:
“我想要个院子,独门独户的,越大越好。最好是在后海附近,带跨院的那种。”
“噗——”赵哥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
他打量着李大叶,像看个傻子:“你没睡醒吧?后海的院子?还带跨院?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知道那样的院子多少钱吗?没个三五百块下不来!赶紧走,别耽误我喝茶。”
李大叶也不生气,只是从兜里掏出一包“大生产”香烟,抽出一根递过去,又掏出一沓侨汇券,不经意地露出一角,然后慢条斯理地将烟点上。
赵哥的眼睛瞬间就黏在了那沓侨汇券上,喉咙动了一下。
“赵哥,我是诚心买。钱,不是问题。”李大叶的声音不高,但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底气。
赵哥是个人精,立刻明白了。他态度马上热情了许多:
“哎哟!您瞧我这眼力见!您别说,还真有这么一处!就在后海银锭桥边上,有个老教授,刚从外地平反回来,急着要用钱,准备把祖宅卖了。院子绝对够大,三进的,就是年久失修,有点破。”
“带我去看看。”
李大叶的心脏开始加速跳动。
就是它了!
赵哥骑着车在前面带路,李大叶跟在后面,穿过几条狭窄的胡同,一个朱漆斑驳的大门出现在眼前。
推开门,一个宽敞的院落展现在眼前。
虽然院子里杂草丛生,廊柱上的油漆也脱落得差不多了,但那布局,那气派,依然能看出当年的辉煌。
李大叶的目光扫过院子,忽然,他的视线定格在了东厢房的廊下。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裙的女孩,正静静地坐在一个小马扎上,手里捧着一本书。
院中的杂乱和破败,仿佛都与她无关。她的世界,只有手中那本书。她看得那么专注,仿佛外界的一切都无法侵扰她分毫。
女孩似乎察觉到了有人进来,缓缓抬起头。
那是一双清澈如秋水的眼睛,在看到他们这些陌生人时,没有丝毫的慌乱,只是带着一丝纯粹的疑惑,静静地望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