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父辈的阴影
林天宇坐在宿舍书桌前,指尖反复摩挲着个人终端上那条简短而骇人的信息。屏幕的微光映着他紧锁的眉头。
“你父亲的研究比你知道的更重要。——知情者”
父亲林浩教授的面容在他记忆中依旧清晰:温和的眼神,总带着思索的皱纹,指尖常沾着书写计算的墨迹。一位醉心于航空航天前沿理论,甚至有些书呆子气的学者。五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实验室爆燃事故吞噬了他的生命,官方结论是易燃气体泄漏引发的意外。
父亲的研究…
怎么会和“暗星”这种
shadowy
的国际阴谋组织扯上关系?那个“知情者”是谁?这条信息是如何突破“苍穹”基地重重防火墙,精准发送到他的个人终端上的?
无数疑问盘旋。林天宇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他是飞行员,习惯在高空高速中做出清晰判断,此刻也需要同样的冷静。
他调出内部档案数据库,输入自己的权限代码,搜索父亲的名字——林浩。
弹出的结果大多是公开的学术论文、项目简介和那起事故的简短通报,内容与他已知的并无二致。他尝试访问更深层的研究项目档案,屏幕却弹出提示:
**【权限等级不足。该部分档案需‘朱雀’级或以上权限方可浏览。】**
“朱雀级?”林天宇心中一凛。他的权限已是较高的“玄武”级,足以接触绝大多数机密作战信息,竟还不够?父亲的研究究竟涉及什么?
他立刻联系了郑岩。情报分析官的权限结构有时与作战人员不同。
“林教授?”视频通话里,郑岩听到林天宇的询问略显意外,推了推眼镜,“是的,我听说过您父亲。他在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布局和新型推进理论领域是奠基人之一。他的某些早期构想据说相当…超前。”郑岩措辞谨慎,“至于权限问题…我试试从历史项目归档的角度切入看看,但不保证能成功。”
“多谢。”林天宇没有透露那条神秘信息。
结束通话后,林天宇又联系了夏雨,借口需要检查个人终端的安全性,将设备远程授权给她检测。
夏雨的效率极高,半小时后回了电话,语气带着技术专家特有的专注与困惑:“信息是通过一个极其短暂的卫星中继漏洞注入的,源头经过多重加密跳转,最终指向…一个已注销的军方旧版通讯协议端口。追踪断了。发送者对我们内部的系统非常熟悉,甚至可以说…了如指掌。”她顿了顿,补充道,“更重要的是,我在你终端底层发现了一个微小的隐藏进程,像是…某种被动信标,刚刚被这条信息激活了。”
林天宇后背泛起一丝寒意。自己不仅被盯上,甚至可能成了一个“鱼饵”。
与此同时,在基地另一侧的实验室里。
夏雨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回收的无人机残骸进行逆向工程上。残骸破损严重,核心处理器大多因自毁程序而熔毁,但她还是在几块幸存的电路板和传感器碎片中找到了突破口。
“惊人的设计…”她喃喃自语,显微镜下的芯片结构呈现出一种非传统的三维堆叠模式,远超当前主流工艺。她调用基地的量子计算机进行模拟重构,试图破解其底层逻辑。
数小时不眠不休后,她有了惊人发现。
“天宇,高原,郑岩,来实验室!快!”她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系统响起,带着罕见的急促。
三人迅速赶到。夏雨眼中布满血丝,但神情亢奋。
“我可能找到了‘台风眼’计划的一角!”她指向全息屏幕上复杂的代码流和数据模型,“这些无人机的控制系统内核,隐藏着一个极其复杂的后门程序。它不直接窃取数据或控制权限,而是…潜伏。通过量子纠缠信道,它可以无声无息地渗透并‘学习’任何它连接过的网络的运作模式,甚至能模拟关键节点的数字签名!”
她放大一个结构图:“更可怕的是,这套系统具有某种‘蜂群’智能。单个后门微不足道,但如果足够多的此类设备渗透进全球不同地区的关键基础设施——电网、金融网络、交通管制、军事指挥系统——它们能在特定指令下同时激活,形成一个巨大的、可相互协调的‘暗网’。”
她调出另一组数据,脸色发白:“而根据这残骸里提取的微弱信号特征回溯…已经有大量类似设备接入了全球多个关键节点。它们处在静默状态,就像埋藏极深的休眠火山。”
实验室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敌人早已在不声不响中,在全球的关键命脉上埋下了无数定时炸弹。
“能定位这些已被渗透的节点吗?或者找到控制中心?”高原沉声问,手指无意识地握紧了。
“很难,它们的通信是瞬时、非对称、且加密方式从未见过。但…”夏雨操作了几下,“我发现所有这些后门的初始激活指令,都指向同一个源头信号——其编码特征,与五年前‘启明星’科研卫星发射时使用的一段公开校准信号高度吻合。”
“启明星?”林天宇猛地抬头,“那是我父亲生前参与的最后一个重大项目!”
线索再次指向了林浩教授。
郑岩立刻在情报库中搜索“启明星”项目,屏幕再次弹出警告,但这次他利用交叉验证和外交情报权限,勉强绕过部分限制,获取了一些片段信息。
“项目‘启明星’,”郑岩看着零碎的信息,艰难地拼凑着,“名义上是地球环境监测与卫星通信技术验证平台,但部分子项目涉及…超高密度能源传输与空间信息加密…项目首席科学家之一正是林浩教授。项目在林教授去世后不久就被秘密叫停,所有数据封存。”
他顿了顿,看向林天宇,语气沉重:“档案显示,叫停原因是‘技术路径存在不可控风险’及‘核心数据可能已泄露’。”
可能性在林天宇脑中翻腾:父亲的研究或许涉及某种尖端能源或信息技术,被“暗星”觊觎。所谓的“事故”可能是为了掩盖窃取或灭口。而父亲,也许察觉到了危险,甚至可能…
他不敢再想下去。
杨建国将军的声音通过广播传来,打断了众人的思绪:“所有指挥人员,立即到一号简报室。我们有新情况。”
简报室内,气氛凝重。
将军直接切入主题:“高原队长持续监控东海目标海域的团队报告,发现异常能量读数和水声信号。信号模式与之前水下设施自沉前发出的最后信号相似度高达87%。判断‘暗星’很可能正在打捞或修复该设施,甚至可能在那里进行新的部署。”
他切换屏幕,显示卫星图和声纳成像:“同时,夏雨博士的分析已上报最高层。‘台风眼’计划的威胁等级已被提升至最高。中央授权‘苍穹’部队,针对东海目标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查明并阻止‘暗星’的行动,尽可能获取更多关于其全球网络的信息。”
将军目光扫过四人:“这将是我们第一次主动出击。敌人拥有我们未知的技术和能力,任务危险性极高。你们准备好了吗?”
“时刻准备着!”四人异口同声,眼神坚定。
“很好。”将军点头,“林天宇,航空分队负责空中掩护和压制;高原,特战分队执行水下渗透和侦查;夏雨,提供全程电子战支持和情报分析;郑岩,协调周边海空力量,并负责与国际水域过往船只的沟通规避,避免事态扩大。”
行动计划迅速制定。林天宇和高原立即前往装备室进行最后准备。
穿上新型作战服,检查着新配发的、针对未知能量武器有一定防护效果的护甲,林天宇的心跳加速,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接近真相的迫切感。
父亲的影子,与“暗星”的谜团交织在一起。东海之下,或许就藏着答案的一部分。
他握紧了手中的战术头盔,目光投向机库方向。那里,经过加强装备和改进的歼-20正在待命。
这一次,他们不再是试探和防御。
“猎鹰小队,出发!”林天宇的声音透过通讯频道传出,冷静而充满力量。
夜空中,数架战鹰呼啸而起,刺破云层,向着暗流汹涌的东海方向飞去。水下,高原和他的特战小队也已乘着新型潜航器,无声地滑入深蓝。
真正的较量,刚刚开始。
(第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