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穿成向导,被六个顶级哨兵盯上了 > 第98章  契约总指挥官


局机关大会议室,主席台正上方悬挂着巨幅标语:大干快上,保证完成国家下达的600万吨生产任务。会议室两侧墙上的标语:全力生产军工产品;保证前线物资供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主席台上,坐着煤炭部长谭明远,汪书记,李局长,周处长等领导同志。
台下有200多来自局机关、处室,各矿长及队长。
汪书记主持大会:“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我们通过一年的努力,在全局一万多名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原有储量200万吨的情况下,终于完成了国家下达500万吨的生产任务。
国家煤炭部对我局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发来了贺电。
今天,煤炭部长谭明远同志亲自参加了我局的大会,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下面请谭部长讲话。”
谭明远部长:“今天来参加北川局今年生产大会,感到非常高兴。去年一年,全局在书记、局长及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局一万多名职工忘我的工作下,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生产500万吨的生产任务,有力的支援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个奇迹!谢谢你们了。
年初,局里向我汇报,根据本局的现有生产能力和储量,只能完成2百万吨。但我说不行,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迫切需要能源,你们一定要想方设法的完成5百万吨。
你们的汪书记家在京城、人在北川,他是咱国家煤炭部副部长,是副厅部级的领导干部,干部级别比我还高,但他领到任务后,一年只回家一次,还是在出差时路过,他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矿区抢生产、保安全的年度任务当中去了,确实让我感动啊。
你们的李自立矿长,患着严重的风湿病,还是身先士卒地带领干部、技术人员下井,打拼了200多天。
你们地质处吴技师,在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下,与新来的大学生们一起完成了,北川矿区地质储量报告,为北川煤矿今后几十年的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地质处的几名女同志,女扮男装跟着他们,年,不容易啊。在旧社会,女同志是不能下井的,这是有讲究的,但是:她们不信邪、不惧怕任何艰难险阻,愣是完成了煤炭储量的勘探测量工作。
东山矿一井的李旭井长,家里有病人,还要常年坚守在生产一线,坚持下井300多天,超额完成了局里下达的生产任务……
正是有了这些同志们的不懈努力,才创造出了今天奇迹般的成果,出色圆满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
同志们,共和国会永远铭记你们。掌声响起,许多人早已经抑制不住泪流满面了。
今年国家又下达了600万吨的生产任务。
另外,我们今年主要任务,还有一项抗美援朝的大事,我们局的机修厂过去就是生产军工产品的,现在要发挥它的优势,加班加点满负荷生产军工产品,枪支、弹药,要保证前线需要。
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为前线输送兵员,特别是技术工人,为国家做贡献。谢谢大家。”
李局长走到台上说:“谭部长布置了我局的生产任务,主要三项:一是保证完成600万吨煤炭生产任务,三个矿,每个矿200万吨任务,回去落实一下,拿出计划书来;二是机修厂在完成局维护任务的前提下,保证完成抗美援朝军工物资的生产任务;三是在全局招技术工人入伍,要保证完成200人的任务。”
下午,谭部长在汪书记、李局长的陪同下,来到了机修厂在机修车间参观了枪支制造和修理现场,工人们正紧张忙碌着,在弹药装配车间,工人们快速装罐,各种炮弹推装入库。
李局长来到正在车间指导工作的柳厂长面前:“柳厂长,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煤炭部的谭部长,是专门来,看望咱们支援抗美援朝工作的工人们的。”柳厂长:“上午开会认识了。”向前一步敬礼:“谭部长你好。”握手“你好,柳厂长辛苦了,我们是专门来看望你们的,同志们你们辛苦了。”向工人们挥手。柳厂长微笑说:“不辛苦!我们应该的。支援抗美援朝是我们的工作,也是保家卫国嘛。”谭部长说:“柳厂长的觉悟蛮高的,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吗?”柳厂长坚定地说:“没有,坚决完成部里交给的任务。”
出了厂房,一行人又来到了紧靠机修厂墙外的东山矿一井。
谭部长带头穿上工作服,戴好安全帽、装好矿灯,坐着一辆小矿车,下到了500多米的井下,在汪书记、李局长、吴技师、路成仁、李旭的陪同下,来到了巷道里的工作现场。
谭部长问李矿长:“现在每月能生产多少?”李矿长答:“一个月能生产800吨,局里下达是900吨,我们还得想办法争取多生产。”谭部长说:“那你们还有什么困难吗?”答:“别的没有,就两方面,一是生产人员严重不足,按当前局里下达的任务,还得再增加300人;二是储量,要地质方面指令多开几条巷道,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
谭部长转向李局长问:“那你们是怎么安排的?”李局长连忙答道:“这个我们已经开会研究过了,让劳资处到全国各地招收一部分矿工,主要是年轻人,麻烦的是年轻人临时工,大部分都不愿意干,没有指标,只要解决了他们的待遇,就能好招矿工;现在地质部门的储量报告已经拿出来了,下一步吴技师、路工他们的分解报告做完了,就可以落实到各个矿井了。”
谭部长对大家说:“指标,我回部里跟他们讲,你们需要招多少矿工,我们给多少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