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燃烧的岁月 > 十八

十八
1966年北川上空响起悠扬的汽笛声。
北川矿务局广播站正在播出516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北川整个厂矿,街道出现各类标语和大字报。
北京煤炭部部长办公室。
北川矿务局书记汪政、局长李自立、总工程师路成仁正在汇报工作。李自立:“部长,我局煤炭资源已接近枯竭,负五百米以上已经没有什么储量了,就是剩下的储量矿线也窄,而且煤质差,要想继续生产,必须往深部挖掘。据地质部门勘测数据,我局在负五百至一千米,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且煤质相当不错,是焦煤,都在8000大卡左右,具有开采价值,理论上可开采50年。”
谭部长“:你们这个意见很好,正和部里的想法一致。今年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有增无减,并且今后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都是增长趋势。你们必须认真研究今后生产问题。”
汪书记接过话说:“是的,我们班子已开过几次专题会议,研究今后的生产工作,只有开采深部资源,才能为今后几十年奠定基础。路工,你给部长详细介绍一下情况。”
路成仁从包里拿出项目书,双手递到谭部长面前说:“我局从50年代末就已经着手千米竖井的论证、立项和建设了,当时请来的苏联专家开凿到30米处,出现大量淤泥流沙积层,井壁坍塌。
当时,今天用板砖法;明天用沉降法;整整干了九个多月,花费二十多万元,最深处凿到30米深井,井架就歪了,抽水水泵沉到泥沙里,只留下一处深坑,现在早已经成为禁区。
我们局去年请了省煤炭设计院专家全新设计了一套新的施工方案。我们依据这套方案结合我局实际认证切实可行,希望部里能尽快批复建设。
汪书记这次带我们来向您与部里汇报,就是希望得到部里的认可与支持,我们好开干!”
谭部长:“我简单看了一下你们的项目建议书,方案可行,但预算资金这块暂时国家拿不出这么多资金来。”
李局长抢过话来:“请部长放心,建设资金,不用国家一分钱,我们局早憋足劲,筹集资金,自己解决。万事俱备就等部里拍板立马动工。”
谭部长兴奋地站起来:“那就好!我们立即批复,报国家计委,你们回去马上组织施工,尽快建设。”
局工人文化官大厅内,坐满了来自全局各单位的职工。
主席台上方悬挂巨幅标语:“北川西吉千米竖井开工典礼誓师大会”
主席台上坐着矿务局领导。
台下1000多人穿着整齐的矿工服装和各行业服装,按顺序整齐排列,坐在各自规定的位置上。
会议由李局长主持:“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北川矿务局西吉煤矿千米竖井开工典礼誓师大会。
也是一次为完成国家交办的全局生产任务的誓师动员大会。
下面请煤炭副部长兼北川矿务局党委书记汪政同志作动员报告。”
汪政书记从主席台中间走到主席台左侧讲台前大声说道:“全体与会的同志们,大家中午好!我在这里向全局党员干部和全局五万职工汇报一个好消息:经北京煤炭工业部批准;国家计委立项审批;我们矿务局西吉千米竖井项目,终于开工了。”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咱们北川煤田,从1875年土法开采到今天,已有80多年的开采历史了。先后历经晚清,民国、日伪统治时期、国民党占领和新中国等五个历史时期。回顾北川煤田的历史,回顾煤田人曾经有过的辉煌和经历过的曲折,让人感慨万千,甚至泪染双眸!经过80多年的开采,特别是日伪时期和国民党占领时期,对煤炭资源进行了掠夺式开采,破坏了大量的煤炭资源。
建国后,在不具备大面积开采的条件下,恢复开采,但所剩资源寥寥无几,现在困难很大,经我局地质部门勘测,也只能生产20年左右的储量了。怎么办?怎么办?从建国初期,我们的地质工作者不懈努力,终于拿出来了我们自己的北川矿区地质勘探储备报告。
但我们的煤炭资源,都在地下500米以下,要解决我们矿区的生产问题,做到可持续发展,为我们子孙后代能生存,想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着想,我们必须向地下千米要能源,求生存,求发展。
1958年,我们请来了苏联专家,花了20多万元干了几个月,只留下一个禁区。这几年,我们局党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多次开党委会和技术攻关论证,在我们的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拿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今天,我们就要付诸实施,为北局开出一个新天地。
这一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又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希望全局党员,干部,职工及家属同志们,一定要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用三年时间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筹资金开始建设亚洲第一座千米竖井。
我们一定要发扬大庆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先的爱国主义精神。做到三老四严,三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四严(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的求是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让我们带领全局20万职工及家属为自己的明天、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吧!“
全场响起了经久不停的掌声。
李局长向台下示意,“大家静一静,大家静一静。下面请工程会战副总指挥、地质处总工程师,也是我们这次千米竖井总设计师路成仁讲话。”
路成仁走向讲台,向大家鞠了一躬。”我们会战指挥部全体人员委托我代表参加大会战的19个部门及工程建设者们,向全局职工表态,一、听从指挥:我们一定要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在工程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按照项目的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质量和进度;二、一定要学习大庆精神,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三发扬“求是“精神,做到“三老““四严讲究科学;四,发扬奉献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五,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光;六,发扬协作精神,争取早日建设亚洲第一座千米竖井。”
台下全体职工起立鼓掌。
北川上空响起了汽笛声……
北川矿务局工人文化宫,正在召开表彰大会。
主席台正前方挂着大幅标语:“一滴锡“精神表彰大会。
主席台上坐着来自各矿区、机关的领导同志。
主席台下坐着各矿区、学校的矿工和学生,他们穿着整齐的矿工服,戴着安全帽,学生穿着白上衣。
前排中间坐着王延生,胸前佩带大红花,肩上披着红色彩带,上写:发挥“一滴锡“精神。
局工会主席郑国维主持大会:“今天在这里召开学习王延生同志,“一滴锡“精神表彰大会,学习他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
下面由局党委书记汪政同志为王延生同志颁发证书。”
汪政书记走向主席台,王延生在运动员进行曲中和大家的掌声中,走向主席台,汪政从郑主席手中接过写有“勤俭节约标兵““一滴锡”精神,王延生。”的牌匾和证书,交给王延生。
台下响起热烈掌声,他们人站在台上合影留念。
郑主席走向讲台:“下面请王延生的徒弟,程敏介绍王延生的先进事迹。”
程敏走向讲台:“我是王延生的徒弟,1962年我从局地质处下放到东山矿二井灯房跟王延生学徒,他是八级工,我们班长,我经常看他把焊过的矿灯掉在地上的焊锡滴捡起来,把废弃的矿灯那点焊锡收回来,我问他:“这点锡有什么用?”师付说:“积少成多,关键时候能派上用场。”果然,在今年夏天的一个夜班,白天领料员没有领焊锡,就要停发矿灯了,师付就拿起了平时积攒的一小盘焊锡,把它派上了用场,如果没有那“一滴锡“,就要造成没有矿灯可发,矿工就下不了井,矿山就要停产的局面。
正是这平常节约下的“一滴锡“在关键时候,发挥了作用,为我矿节约了资金,也为我局正常生产提供了保障。
所以,今天我们要向王延生同志学习,发扬“一滴锡“精神,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