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科幻小说 > 我在末世打造重装合成旅 > 第200章  兵贵神速

夜色再次笼罩曙光基地,指挥中心的灯光却比往常似乎更亮堂几分。
全息沙盘上,代表南郊的大片区域已经从淡红色转变为稳固的蓝色,与东郊连成一片,形成一块颇为可观的根据地。
林夜站在沙盘前,刚刚听完通讯官转述的李云龙发来的捷报。
"……我军已完全控制南苑立交桥及周边关键区域,零星抵抗均已肃清,正在建立防御工事和巡逻哨卡。
缴获部分物资,俘虏‘南郊互助会’成员一百二十七人,已初步甄别,暂无发现重大威胁。汇报完毕。"
通讯官念完,脸上带着一丝兴奋,看向林夜,等待着元帅的嘉许。
然而,林夜脸上并无太多喜悦之色,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语气平静无波:
"嗯,知道了。"
"告诉李云龙,清扫战场,统计战损和弹药消耗,原地休整,加强警戒。"
"是……"通讯官略微一怔,似乎有些意外于元帅的平淡反应。
但还是立刻领命,将指示传达下去。
待通讯官离开,林夜才轻轻呼出一口气,目光重新落在那片新染蓝的区域上。
胜利?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一个齐装满员、装备领先这个时代的重装合成营,去攻打一个几乎没有成建制抵抗、主要威胁是零星丧尸和小股匪徒的郊区区域,如果这都打不下来,那他真要怀疑系统给的这些部队是不是掺水了。
"不过,"他摩挲着下巴,目光瞥向窗外远处停放的“泰山”铲车。
"这次能如此顺利快速,这‘百吨王’确实居功至伟。"
若非这两台黑科技工程利器以近乎野蛮的效率清通了主干道,李云龙的坦克集群绝不可能推进得如此之快。
否则,光是清理路障、疏通堵塞,恐怕就要耗去好几天时间,整个战役节奏会被拖慢至少一周。
"系统出品,必属精品。这话还真没错。"
林夜嘴角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这功勋值花得值,极大地提升了后勤和工程保障能力。
但他很快收起了这丝轻松。
南郊,只是一道开胃菜。
"传令:全军在南郊休整一日。"林夜下达了新的指令。
"后勤部门全力运转,向前线输送弹药、油料、食品和医疗物资,必须补足今日消耗,并留有充足余量。"
"命令工程部队,配合李云龙部,利用这一天时间,巩固南郊防御,尤其是通往西郊和北郊的方向,要建立稳固的前进基地和补给点。"
"命令侦察营,派出更多无人机和小股侦察部队,向西郊、北郊,特别是政府军可能活动的西北方向进行渗透侦察,我要知道那边的最新情况!"
他的思路清晰而冷静。
拿下一地后,不急于立刻进攻下一地,而是停下来,巩固消化,确保后勤线安全顺畅。这才是稳妥的取胜之道。
"明日休整结束后,"林夜的手指在全息沙盘上划出两条进攻箭头。
"李云龙部,主力进攻西郊!丁伟部,主力进攻北郊!孔捷的炮兵营,分属支援,火力覆盖必须及时精准!周卫国依旧坐镇中枢,协调全局!"
西郊和北郊,情况远比南郊复杂。
西郊有更多的老旧工业区和密集的居民区,巷道复杂,易于埋伏。
北郊则更靠近政府军此前活动的区域,存在发生摩擦甚至直接冲突的可能性。
接下来的战斗,绝不会像今天这样轻松。
他知道,真正的硬仗快要来了。
他要面对的,将不仅仅是无脑的丧尸和散兵游勇的匪徒,更可能是组织严密、同样拥有重火力的政府军正规部队。
那将是钢铁与钢铁的碰撞,意志与意志的较量。
"通知各部队主官,一小时后召开作战会议,详细研讨对西郊、北郊的进攻方案。"林夜最后命令道,眼神变得愈发深邃和锐利。
平静的一夜过去后,等待曙光军的,将是更加严峻的挑战。
他的扩张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与炮火。
一小时后,指挥中心会议室。
气氛严肃,灯光将巨大的全息沙盘照得纤毫毕现。
林夜端坐主位,周卫国、李云龙、丁伟、孔捷四人分坐两侧,皆神色凝重。
"都到了。"林夜扫视一眼,没有多余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南郊已定,休整一日后,兵分两路,西郊李云龙,北郊丁伟。
说说你们的想法,重点是可能遇到的麻烦和解决预案。"
李云龙率先开口,嗓门依旧洪亮,但内容却务实了许多:
"元帅,西郊那破地方我看了,老厂区多,巷子窄得坦克掉头都费劲!高楼也不少,容易藏人。
我担心两点:一是怕有地头蛇类似林栋团伙跟我们打巷战,拖慢速度;二是怕丧尸从哪个犄角旮旯冒出来,缠住步兵。"
他指着沙盘上西郊的几个点:
"我的想法是,不能光靠坦克硬冲。得加强步兵清剿,坦克主要负责火力支援和堵路。
还得请老孔的炮兵提前把几个疑似狙击点和高价值目标给他娘的先犁一遍!
另外,无人机得盯死了,别让人阴了。"
林夜点头:"可以。把你的侦察连撒出去,配合旅部侦察营,进攻前先把主要街区摸一遍。
需要加强多少步兵支援,直接向周旅长申请。"
"是!"李云龙应道。
丁伟接着发言,语气沉稳:
"北郊的情况更复杂。"
"靠近政府军之前活动的区域,根据零星情报,他们可能有小股侦察部队甚至加固的哨点在那里。
我的顾虑是,一旦交火,可能会迅速升级,引来政府军主力干预。"
他指向北郊与西北方向的结合部:
"我建议,我的主攻方向稍向东偏,避开政府军可能存在的敏感区域,先清理北郊东部,建立稳固防线后,再视情况向西试探。
同时,需要电子对抗连加强对该区域政府军通讯信号的监听和干扰,延缓他们的反应速度。"
孔捷补充道:"北郊地势相对开阔,我的炮火能更好覆盖。
但需要更精确的目标指引,避免误伤可能存在的平民或被政府军利用制造舆论。
老李那边巷战,我的重炮不好发挥,需要更多配属迫击炮和步兵直射火力。"
周卫国综合各方意见,总结道:
"两位副旅长的顾虑都很实际。"
"我看可以这样:西郊方向,加强给一营一个机械化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连,旅部侦察营优先提供西郊情报支持。
北郊方向,二营初期以清理和巩固为主,避免冒进,旅部电子对抗连重点保障北郊方向。
炮兵团进行任务划分,成立两个火力支援群,分别对口支援西郊和北郊,确保火力响应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