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我带着旧书包,马不停蹄地回到了北京。
一回到寝室我就打开电脑。
在搜索引擎里输入“李宝珠
失踪”几个关键词。
搜索结果杂乱无比。
我一条条筛选,时间追溯到几十年前。
一些模糊的信息逐渐浮现。
我和妈妈一起,动用了一切能动用的力量。
发视频寻人、发帖求助。
同名同姓的人很多。
可都不是我奶奶李宝珠。
过程曲折而漫长,希望与失望反复交织。
几经周折,我终于在北京一个老旧胡同的派出所里,找到了一位早已退休多年的老警察。
他曾经办理过不少人口失踪案件。
老警察戴着老花镜,颤巍巍地翻着一本边角磨损严重的牛皮纸笔记本。
听到“李宝珠”这个名字,老人翻页的手指猛地顿住了。
“李宝珠啊,这个名字,我有印象”
老人缓缓摘下眼镜,用衣角擦拭着,声音低沉而缓慢。
“那会儿我刚参加工作没两年,这案子很是棘手。”
他重新戴上眼镜,目光似乎穿透了时光,回到了几十年前。
“那姑娘,不是普通家庭的孩子。”
老人断断续续地讲述着。
我的心一点点沉下去,沉入冰窖。
“她家是书香门第,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我记得,她父亲是搞精密仪器研究的,参与过国家重要项目,母亲是大学的教授。”
“她还有个哥哥,比她大不少,当时已经在科学院下属的单位里崭露头角了。”
“他们家不是大富大贵,但绝对是让人羡慕的模范家庭,家风正,有教养。”
老人叹了口气,
“宝珠是他们家的老来得女,真正的掌上明珠。”
“听说从小就聪明伶俐,被送去学唱歌跳舞,是朝着艺术家的路子培养的。”
“大概是六七年秋天,具体日子记不清了,她跟着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去外地演出,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她父亲当时正在负责一个很关键的项目,为了找女儿,他硬是顶着巨大压力请了假,她母亲更是急得一病不起。”
“她哥哥是个极聪明也极有韧性的人。”
“他凭着记忆,列出了宝珠失踪区域所有可能通往外面的长途汽车路线、火车班次,甚至分析了当时可能存在的、私下运货的卡车路线。”
“两个人,拿着宝珠的照片和介绍信,一个一个地去那些线路上的车站、调度点,甚至沿途大大小小的招待所、饭馆。”
“去找那些可能见过大量流动人口的司机、售票员、服务员打听。”
“他们相信,宝珠如果是被带走的,总会有人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