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金黄色书签 > 第10章
周五的民法案例研讨课,是整个法学院大一新生都要参与的大课。阶梯教室里坐满了人,气氛活跃。这节课的主题是一个经典的侵权责任案例,涉及多方过错和因果关系的认定,颇为复杂。
教授采用了分组讨论的形式,将相邻座位的同学分为一组,共同分析案例,撰写简要的法律意见,最后进行课堂陈述。
巧合又似乎不那么巧合地,林夏和周默被分在了同一组。
拿到案例材料后,两人很自然地凑到一起。周默拿出钢笔,习惯性地在纸上划出关键事实点。林夏则快速翻阅相关法条,寻找适用依据。
最初的讨论是顺畅的。两人在基本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大方向上意见一致。
然而,随着分析的深入,在一个关键点上,分歧出现了。
关于其中一位当事人B的注意义务标准是否违反,以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两人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林夏认为,当事人B作为专业人士,其注意义务标准应高于普通人,其一个小小的疏忽虽非故意,但直接导致了后续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应认定存在因果关系,承担部分责任。她引用了几个最高院的类似判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周默则坚持认为,法律上的因果关系需要具有相当性。当事人B的疏忽虽然是事实,但介入了一个异常且不可预见的第三方因素(当事人C的莽撞行为),这个异常因素中断了B的行为与最终损害之间的因果链条。B的责任至多是一种条件,而非法律上的原因。他则引用了法学理论上的“因果关系中断说”和几个学理解释。
“但是司法实践更看重结果和可归责性,”林夏争辩道,语速加快,“如果因为存在后续因素就完全免除B的责任,对受害者不公平,也不利于督促专业人士恪尽职守!”
“法律的公平在于其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不能单纯以结果论。”周默反驳,逻辑清晰,“如果我们无限追溯条件,任何细微的过错都可能被卷入巨大的责任漩涡,这违背了侵权法过错责任的基本原则。关键是找到那个法律上值得评价的‘原因’。”
两人各执一词,引经据典,谁也说服不了谁。讨论的声音不自觉提高了,吸引了旁边一些同学的注意。他们沉浸在案例的逻辑世界里,眉头紧锁,唇枪舌剑,都试图用自己的逻辑压倒对方。
“你看这个判例,最高法院在这个案子里的说理部分明确提到了……”
“这个判例的情况不同,它缺少我们案例中那个关键的介入因素……”
争论陷入僵局。林夏觉得周默过于拘泥理论,忽略了现实中的公平和司法倾向。周默则认为林夏的观点掺杂了过多的结果主义考量,不够纯粹。
眼看规定的讨论时间就要结束,需要汇总观点了。两人互相对视着,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坚持和不妥协。
小组的其他几个成员看着这两位大佬争论,一时都插不上话。
气氛有点僵持。
就在这时,周默看着林夏因为激动而微微发红的脸颊和格外明亮的眼睛,忽然停下了争辩。他嘴角微微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没立刻说出口。
林夏正准备继续阐述自己的下一个论据,见他突然沉默,有些不解地看着他。
只见周默推了推眼镜,眼底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无奈和一丝……近乎欣赏的笑意?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忽然缓和下来,带着一种奇特的调侃意味:
“你反驳我的这个逻辑链条,”他看着她,慢悠悠地说,“和上周你那篇关于‘格式条款效力’的论文里,用来驳斥‘绝对无效说’的逻辑,简直一模一样。都是先确立一个更高的价值目标(当时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现在是公平与惩戒),然后用来冲击相对教条的法理推演。”
林夏一下子愣住了。
她上周那篇论文,是民总课的小作业,字数不多,他怎么会看过?而且还记得这么清楚,甚至能精准地概括出她的论证逻辑?
周默看着她愕然的样子,嘴角那抹笑意加深了,仿佛刚才那场激烈的争论从未发生过。他拿起笔,在纸上划了一下:“好吧,鉴于你如此坚持,并且总能自圆其说……这个点,我们可以按你的思路来写,但在陈述时需要特别强调那个介入因素减轻了B的责任比例,而不是完全否定因果关系的存在。这样既能符合你坚持的归责原则,也不违背基本的法理。如何?”
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堪称完美的解决方案。
林夏还沉浸在他居然看过自己论文的震惊中,一时没反应过来,只是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好。”
小组其他成员见状,也纷纷松了口气,赞同这个方案。
接下来的汇总变得异常顺利。周默负责撰写事实部分和责任划分的框架,林夏负责润色因果关系论证和检索支持性判例,其他组员负责整理格式和做陈述准备。
课堂陈述时,他们小组的观点清晰、论证有力,尤其是关于因果关系部分的平衡处理,得到了教授的表扬。
下课铃响,大家收拾东西离开。林夏和周默自然而然地走在最后。
走到人少的走廊处,林夏终于忍不住,侧过头问他:“那个……你怎么会看到我上周的论文?”
周默脚步未停,目视前方,语气平淡得像在讨论天气:“哦,那天你去交作业,是不是落在李教授办公室门外走廊的长椅上了?我正好路过看到,封面上有你的名字和学号,就帮你交到办公室了。顺便……翻了一下。”
他顿了顿,补充道:“写得不错。特别是驳斥‘绝对无效说’的那部分。”
林夏:“……”
她完全忘了这回事!那天她确实在办公室外等了一会儿,可能就是把论文放在椅子上忘了拿!
所以,他不仅帮她交了论文,还“顺便”看完了,并且记住了她的论证思路?这是什么样的记忆力和关注度?
林夏的脸颊莫名有些发热。她不知道该为论文被偷看而懊恼,还是该为他居然记得这么清楚而……有一丝窃喜?
“你……”她张了张嘴,想说他这种行为算不算侵犯隐私。
周默却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停下脚步,看向她,眼神里带着一丝坦诚的歉意,但更多的是一种理直气壮的学术好奇:“抱歉,未经允许看了你的论文。只是当时看到那个论点,觉得很有意思,没忍住。如果你觉得冒犯了,我道歉。”
他的道歉很直接,反而让林夏不好再说什么。毕竟,他帮她交了论文,而且……也只是“学术交流”层面上的看。
“没……没关系。”林夏最终摇了摇头,“反正……也不是什么秘密。”
“嗯。”周默点点头,似乎松了口气。两人继续并肩走着。
夕阳透过走廊的窗户,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经过刚才课堂上的激烈争辩和此刻略显尴尬又微妙的对话,两人之间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同了。
一种更强的张力,或者说,一种更深层次的、智力上的相互认可和好奇,在无声地流动。
林夏忽然觉得,和他争论,虽然谁也不让谁,但却是一件极其过瘾的事情。她能感觉到自己的思维在被挑战,被激发,甚至被拓宽。
而他会记住她论文细节这件事,虽然让她意外,却也让她隐约感觉到,自己似乎也同样引起了他的关注和……探究。
这种彼此关注、彼此探究的感觉,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荡开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