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逆流茉梨 > 第8章
(2024年

北京
X大
项目组办公室)
窗外的北风卷着雪花,拍在玻璃上发出簌簌的声响。办公室里,暖气管偶尔发出轻微的嗡鸣,却压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焦灼。姬茉梨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财务报表,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眉头拧成了一个结。
“成本还是超了。”她抬起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邻市那两所学校的安装费比预期高了30%,加上冬季物流延迟,设备损耗也多了两台。”
乔阳坐在对面,手里攥着一份合作方的回复邮件,脸色也不好看:“之前谈好的公益基金会,突然说资金要暂缓审批,说是要等明年一季度的预算下来。”他把邮件推到姬茉梨面前,“要是等他们,咱们下个月要安装的三所学校,设备款就没着落了。”
项目推广的“甜蜜期”过后,现实的难题如期而至。山区学校分布零散,安装调试需要额外的人工和交通成本;冬季低温对设备稳定性要求更高,故障率也随之上升;而最关键的资金,更是像一根紧绷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韩教授走进来,看到两人凝重的神色,拿起桌上的报表看了看,叹了口气:“我也接到了基金会的电话。现在大环境不好,他们的资金也紧张。要不……咱们先暂缓推广,等资金到位再说?”
“不行!”姬茉梨和乔阳几乎同时开口。姬茉梨想起上周和青山小学老师的通话——老师说孩子们每天都盼着用终端上课,还问什么时候能有新的绘画课件。她攥紧了拳头:“那些孩子等不起。”
乔阳也点头:“我再找找资源。我爸妈之前说过,他们认识几家做电子元件的厂家,或许能争取到延期付款。”他拿出手机,起身走向窗边,“我现在就打电话问问。”
姬茉梨看着乔阳的背影,心里泛起一丝暖意。她打开电脑,开始重新梳理成本清单——把非必要的包装简化,把安装人员的差旅改成拼车,甚至考虑自己和乔阳周末去学校调试设备,省下外包的人工费用。每一笔细小的支出,她都反复核算,像在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试图在有限的条件里找到最优解。
(2024年
冬末
河北省邢台市
王家沟小学)
乔阳的努力有了结果——厂家同意延期三个月付款,还捐赠了一批备用零件。但资金的缺口依然存在,为了省下人工成本,姬茉梨和乔阳决定亲自去邢台的王家沟小学安装设备。
王家沟小学在深山里,车子只能开到山脚下,剩下的路要靠步行。一月份的山里,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积雪没到脚踝。姬茉梨背着装着设备的背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里,呼出的白气很快消散在风里。乔阳走在她前面,不时回头扶她一把:“慢点,前面有冰。”
走了将近两个小时,才看到那座孤零零的土坯房教室。校长早就等在门口,手里握着一个暖水壶,看到他们来,连忙迎上来:“可把你们盼来了!孩子们听说你们要带新设备来,一早就在教室等着了。”
教室里没有暖气,孩子们却坐得笔直,小脸冻得通红,眼睛里却闪着期待的光。姬茉梨和乔阳来不及歇口气,就开始拆箱、安装、调试。手指冻得僵硬,连拧螺丝都要费很大劲。乔阳的手不小心被设备外壳划破了,渗出血珠,他只是随便用纸巾擦了擦,继续干活:“没事,小伤口。”
直到傍晚,十台终端终于全部调试完成。当姬茉梨打开绘画课件,屏幕上出现五彩斑斓的图案时,教室里响起了孩子们的欢呼声。一个小男孩拉着姬茉梨的衣角,小声说:“姐姐,我以后能画北京的天安门吗?”
姬茉梨蹲下来,帮他擦掉脸上的雪渍,笑着点头:“能,以后你不仅能画,还能通过这个屏幕,看北京的老师教你怎么画。”
返程时,天已经黑了。校长非要塞给他们一袋自家种的红薯,说:“不值钱,但是甜,你们路上饿了能吃。”姬茉梨和乔阳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走在雪地里,乔阳忽然从包里摸出一个烤红薯,递到她手里:“刚才在校长家烤的,还热着,你吃。”
红薯的温度透过包装纸传过来,暖了手,也暖了心。姬茉梨咬了一口,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眼眶忽然有些发热。她想起小时候奶奶给她烤的红薯,想起在北京实验室里乔阳给她的巧克力,想起刘阿姨熬的莲子羹——原来,支撑她走下去的,从来都不是孤单的坚强,而是这些细碎的、温暖的瞬间。
(2025年

北京
X大
项目组办公室/清江市
姬家小院)
开春后,项目终于迎来了转机。乔阳联系到一家专注于乡村教育的科技企业,对方不仅愿意提供资金支持,还承诺帮助他们升级终端系统,增加实时互动功能。签约那天,韩教授笑着拍了拍姬茉梨和乔阳的肩膀:“你们俩,一个稳,一个活,真是最佳搭档。”
姬茉梨看着身边笑容灿烂的乔阳,心里忽然有了一种踏实的感觉。她拿出手机,给家里打了个视频电话。屏幕里,奶奶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晒着太阳,刘阿姨在旁边帮她剥橘子。父亲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一张报纸,看到她,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
“奶奶,我们项目有新合作了,以后能帮到更多山里的孩子了。”姬茉梨笑着说,把镜头转向身边的乔阳,“这是我同学乔阳,之前我回清江,都是他帮我盯着项目。”
乔阳连忙对着镜头打招呼:“奶奶好,叔叔阿姨好,我是乔阳。”
奶奶看着乔阳,笑着点头:“好,好,谢谢你照顾我们小梨。”刘阿姨也笑着说:“小梨,你在外面有个伴儿,我们也放心。”
挂了电话,乔阳看着姬茉梨,忽然说:“等暑假,咱们一起回清江看看吧?我还没见过你说的那两株茉莉花呢。”
姬茉梨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她想起去年冬天,乔阳帮她照看的那个茉莉花苞瓶——现在,里面的嫩芽已经长到了瓶口,还冒出了小小的花苞。她点点头:“好,暑假带你去看。”
办公室窗外,春天的阳光已经驱散了冬日的寒意,梧桐树枝上冒出了嫩绿的新芽。姬茉梨看着电脑屏幕上的项目推广计划,又看了看身边的乔阳,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未来的路还会有风雨,但她不再是一个人——有并肩的伙伴,有牵挂的家人,有想要守护的温暖,她心里的那株茉莉,早已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朝着阳光,稳稳地生长。而那些她曾渴望的“远方”,也正因为这些陪伴和坚持,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