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的小屋,俨然成了杂役院里最不像杂役宿舍的地方。
墙角堆着“水利洗衣机”的改进图纸(他试图加入脚踏板省力装置),桌上摊着写满各种鬼画符和计算的草纸,床底下塞满了收购来的废弃符材,那支珍贵的制符笔被供在窗台最显眼的位置,每日接受朝阳(和林凡的哈欠)的洗礼。
而林凡本人,则进入了某种“技术宅”与“躺平爱好者”的叠加状态。
白天,他依旧会被王管事派去干各种杂活,但他现在干活的思路彻底变了。不再是单纯想着怎么省力,而是开始琢磨:“这个流程能不能标准化?”“那个环节能不能用个最低级的符箓替代?”“工具能不能做个符文附魔?”
比如去挑水,他不再满足于找个坡省力,而是尝试在扁担两头刻画极其简陋的“轻身符”残纹——效果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林凡乐此不疲,美其名曰“测试符文在实际负重下的衰减效应”。
比如去照料灵田,他除了引虫,还开始尝试用那支宝贝符笔,在田埂石头上刻画范围极小的“聚灵符”和“润泽符”的变种符文,试图给那几株作为实验品的灵谷开个“微型的VIP灵气淋浴”。
结果嘛,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不是符文绘制错误瞬间失效,就是灵力控制不稳直接炸开一小团黑灰,或者效果微弱到几乎测量不出。
但林凡并不气馁。他有的是时间(反正也不想努力修炼),有的是廉价材料(废弃符纸管够),最重要的是,他有的是各种来自现代社会的、不切实际的脑洞。
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林凡感觉自己正在组建一个庞大的“失败家族”。
偶尔,也会有极其微小的成功。
经过无数次失败后,他居然真的简化并稳定了一种超低功耗的“聚火符”变体。它无法产生猛火,但能提供极其稳定、持续时间更长的小火苗,非常适合慢炖和保持灶温。刘胖子试用后,惊为天人,死乞白赖地非要林凡给他多画几张,甚至愿意用多加一勺肉酱来换。
林凡矜持地同意了,内心狂喜:看到了吗!知识就是力量!符箓就是生产力!
他还改进了“清洁术”的符文结构,虽然无法扩大范围,但显著降低了灵力消耗。现在他打扫屋子,可以连续施展好几次而不会头晕眼花,实现了“扫地自由”。
最大的突破,来自于他对“声波”的研究。
受到水韵莲的启发,他极度渴望一种能主动产生特定频率声波的符箓,用来加强效果,或者用于其他方面(比如……驱虫?或者搞个修仙界门铃?)。
经过反复折腾,他成功绘制出了一种极其古怪的符箓——它无法攻击,无法防御,注入灵力后,只会发出一种持续不断的、低沉单调的“嗡——”声,听得人昏昏欲睡。
林凡将其命名为“基础谐振符”。
他屁颠屁颠地拿了一张跑到残剑谷边缘,贴在一块石头上激活。
“嗡——”
低沉的声音响起,与周围水韵莲清脆的“叮咚”声形成了极不和谐的二重奏。
效果……难以评估。煞气似乎没变强也没变弱。但路过的弟子纷纷表示,听了这声音后,有点想打瞌睡,并且不太想靠近了……
林凡摸着下巴:“看来频率没调对,或者功率太小?不过……催眠效果似乎意外不错?以后失眠可以用用。”
虽然成果寥寥,且大多歪到了奇怪的方向,但林凡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对于体内那点微薄灵力的掌控,正在变得越发精细和得心应手。绘制符文的成功率也从最初的百分之一,缓慢提升到了十分之一左右。
这种提升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他躺得更舒服了。
能用符箓解决的杂活,绝不亲手去做。能优化的工作流程,绝不沿用老办法。他甚至给自己刻了一个微型的“清凉符”贴在草席上,虽然只能降温零点几度,但心理安慰效果极佳。
杂役院的弟子们对林凡的研究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充满了盲目的信心。虽然他们看不懂,但总觉得林师兄捣鼓的东西肯定厉害。
“看到没,林师兄又在画符了,肯定是在研究什么厉害法术!”
“那必须的!说不定下次就能做出自动砍柴的符了!”
“我看是自动喂鸡的符更实在!”
王管事对此则持续嗤之以鼻,认为林凡是不务正业,走火入魔。“画些废符,浪费宗门资源!”他时常这样冷哼,但看到林凡确实完成了分内工作(虽然方式诡异),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是暗中祈祷林凡赶紧把自己炸伤,或者研究彻底失败沦为笑柄。
这一日,林凡接了个新任务:去藏书阁帮忙整理一批新送来的、最基础的杂书和玉简。这些书籍玉简并非功法秘籍,多是些地理志异、灵植图鉴、低阶丹方杂论之类,不受重视,堆放得杂乱无章。
林凡对此毫无兴趣,只想快点整理完回去继续他的符箓研究。
他漫不经心地搬着书,分类,摆放。在一堆落满灰尘的旧书里,他无意中抽出了一本材质特殊、非纸非帛的暗黄色旧书,书页薄如蝉翼却异常坚韧,封面上用古篆写着几个大字——《基础符纹结构衍变猜想》。
林凡的心猛地一跳。
符纹?衍变?
他下意识地翻开。书中并非系统的符箓教学,而更像是一位前辈符师随手写下的笔记和猜想,充满了各种天马行空的假设、未完成的残缺符文结构、以及大量的“或许”、“可能”、“如果……那么……”等不确定的词语。
许多猜想看起来都荒诞不经,甚至违背现有的符箓常识。
但林凡只看了一眼,就仿佛被雷击中了一般!
这位前辈的许多“荒唐”猜想,其内在思路,竟然与他来自现代社会的某些科学思维和工程理念不谋而合!
比如,书中提到“符文能量回路的多线程并行稳定结构”,这特么不就是并联电路的概念吗?
又比如,“基于谐振频率的复合符文阵列叠加效应”,这简直就是声波干涉和信号叠加的翻版!
还有“微型符文的模块化组合应用”,这分明是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工业思想!
这位前辈显然没有现代科学知识作为基础,他的许多猜想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且因为无法实现而被视为痴人说梦,这本笔记也因此被扔在了垃圾堆里。
但林凡不一样啊!他有理论基础(虽然是半吊子),他有不一样的思路,他还有极强的……偷懒动力!
这本书,对他而言,简直就是一本充满了宝藏线索的迷宫地图!
“捡到宝了!捡到宝了啊!”林凡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差点把怀里的其他书都扔了。他做贼似的左右张望,发现没人注意这本破书,便迅速将其塞进了自己怀里,心脏砰砰直跳。
接下来的时间,他度秒如年,草草完成了整理工作,便以肚子疼为由溜回了小屋。
锁好门,他迫不及待地掏出那本旧书,就着昏暗的油灯,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越是阅读,他越是兴奋。这位无名前辈的思想太超前了!许多困扰他的问题,比如如何更高效地利用灵力、如何稳定符文结构、如何组合简单符文产生复杂效果……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极具启发性的思路!
虽然缺少具体实现方法,但这恰恰给了林凡巨大的发挥空间!
“原来能量回路可以这样优化……”
“谐振频率还可以这样计算……”
“模块化组合……妙啊!太妙了!”
他仿佛看到,一扇全新的大门正在向他敞开。之前那些零碎的、凭感觉的瞎琢磨,终于找到了理论(猜想)的支撑!
技术型躺平的道路,似乎在前方亮起了一缕真正的曙光。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动化的居所、省力符文化的工作流程、甚至可能存在的……代步工具?都在向他招手!
“前辈!虽然不知您是谁,但您真是我的知己啊!”林凡抱着那本旧书,感动得差点热泪盈眶。
然后,他打了个巨大的哈欠。
研究很重要,但熬夜伤身。
明天再继续钻研吧,反正时间多的是。
他将那本无价的旧书小心翼翼藏在床板下,吹熄油灯,抱着对未来美好躺平生活的憧憬,沉沉睡去。
嘴角还挂着一丝满足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