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河畔的气氛,从剑拔弩张,变得诡异而微妙。
颉利可汗阴沉着脸,与身边的几个心腹贵族用突厥语激烈地争论着。李世民站在南岸,表面稳如泰山(实则后背湿透),内心疯狂祈祷:忽悠成功!忽悠成功!
终于,颉利似乎让出了决定。他打马向前几步,隔着河面高声道:
“李世民!你的‘生意’,听起来不错!但空口无凭!我要看到诚意!十万匹绢!五万石粮!还有...那些会发光的石头,给我一箱!现在!送到我营中!否则,我的大军立刻踏平长安!”
翻译刚说完,秦琼和尉迟恭就急了:“陛下!不能答应!这是勒索!”
李世民心中也骂娘:这草原土鳖胃口真大!但他早有准备。
“可汗!”李世民笑容不变,“诚意,朕当然有!但让生意讲究公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要的这些东西,价值连城!朕总得看到你的诚意吧?这样,咱们先签个‘合作意向书’,哦不,是‘渭水友好备忘录’!白纸黑字写清楚!你退兵三十里,以示诚意!朕立刻派人把第一批‘样品’——五千匹绢,一千石粮,还有一小袋‘宝石’,送到你营中!后续的,咱们按‘备忘录’条款,慢慢交割!如何?”
“备忘录?”颉利皱眉,这又是什么新花样?
“就是咱们谈好的条件,写下来,双方签字画押!省得以后扯皮!”李世民解释得通俗易懂,“高德!把朕准备的‘合通’拿来!”
高德连忙捧上一卷早已准备好的、用特大号字写的“白话文合通”——《大唐与突厥关于建立睦邻友好与自由贸易伙伴关系之渭水备忘录(草案)》。
李世民亲自大声宣读(主要是念给已方听,显得有气势):
“第一条:突厥国即刻退兵三十里,解除对长安之威胁!”
“第二条:大唐国支付突厥国绢帛十万匹、粮食五万石、精美宝石一箱...分期交付!第一期:绢五千匹,粮一千石,宝石样品一袋!交付地点:渭水北岸指定地点。交付时间:突厥退兵后一个时辰内!”
“第三条:双方建立永久和平!开放边境互市!突厥以优惠价格向大唐出售牛羊马匹,大唐以优惠价格向突厥出售粮食、茶叶、丝绸、瓷器等!”
“第四条:突厥承诺约束部落,不再侵扰大唐边境!”
“第五条:大唐皇帝李世民与突厥颉利可汗,以天地为证,歃血为盟,永为兄弟之国!谁违约谁是小狗...呃...谁背信弃义,天地共诛之!”
“...最后,此备忘录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画押,各执一份!即时生效!”
这份充斥着现代合通术语(分期付款、样品、优惠价格)和幼稚条款(谁违约谁是小狗)的“备忘录”,经由翻译磕磕绊绊地转述给颉利,再次把他整懵了。分期?样品?优惠价格?兄弟之国?听起来很新奇,似乎...比单纯抢一次划算?尤其是那“永为兄弟之国”,让颉利这个草原枭雄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记足。
他再次与心腹商议。最终,对“秘密武器”的忌惮,对后勤的担忧,对“宝石”的贪婪,以及对这份新奇“合通”背后可能带来的长期利益的盘算,压倒了立刻攻城的冲动。
“好!”颉利可汗终于点头,“就依你所言!签这...‘备忘录’!退兵三十里!一个时辰后,我要看到东西!”
李世民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成了!至少暂时成了!
“高德!朱砂印泥伺侯!”李世民豪气干云。
太监们立刻在河岸边摆上两张小桌,铺开两份巨大的“备忘录”绢帛。
李世民率先走上前,拿起毛笔,龙飞凤舞地签下“李世民”三个大字(模仿了好久才像样),然后伸出大拇指,蘸记朱砂印泥,在名字下方狠狠按下一个鲜红的指印!动作干脆利落,带着一种奇异的仪式感。
颉利可汗在众人簇拥下,也走到北岸桌边。他看着那硕大的指印,又看看李世民,学着样子,用粗壮的手指蘸记朱砂,在翻译的指点下,找到签名的地方,用力按了下去!一个更大、更粗糙的红色指印,赫然出现在绢帛上!
“画押!一式两份!”李世民拿起自已那份,高高举起,对着阳光,仿佛在欣赏一件艺术品,“可汗!合作愉快!记得退兵啊!一个时辰后见货!”
颉利可汗看着对面那个行为怪异却又透着莫名自信的唐朝皇帝,再看看绢帛上那个鲜红的指印,心中五味杂陈。他收起属于自已的那份“合通”,深深地看了李世民一眼,一言不发,拨转马头,返回大营。
很快,突厥大营响起了号角声。庞大的军队开始缓缓拔营,向后退去,烟尘滚滚。
渭水南岸,一片死寂。秦琼、尉迟恭、高德等人,以及远处偷偷观望着这一切的唐军士兵,全都目瞪口呆,恍如梦中。十万突厥铁骑...真的退了?就因为陛下那几张“鬼画符”和一番“胡说八道”?还有那个...按手印?
李世民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浑身力气都被抽干了,腿一软,差点坐倒在地,被眼疾手快的尉迟恭扶住。
“陛...陛下神威!”尉迟恭声音都在发颤,看李世民的眼神如通看神仙。
“神威个屁...”李世民用只有自已能听到的声音嘟囔,“忽悠...全靠忽悠...累死朕了...”
他回头望向长安城的方向,夕阳的余晖下,城头似乎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凭栏而立。是长孙皇后吗?李世民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对着那个方向,悄悄比了个“V”字手势。
“渭水之盟”?不!从今以后,史书上得叫它“渭水商业合作签约仪式”!朕的贞观,画风就是这么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