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权御风云 > 第3章 寻求外力 意外受阻

林羽只觉后颈的寒意越来越重,方才回头时瞥见的“路人”虽看似寻常,可那若有若无的紧盯感,却像针一样扎在他心头。他不敢贸然停下,更不敢暴露自已已察觉跟踪,只能佯装镇定,脚下却悄悄加快了步伐。青石板路被雨水浸得湿滑,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目光飞快扫过街边的岔路——必须尽快甩掉这些人,否则不仅治水的事要泡汤,恐怕连性命都要难保。
前方不远处,一条狭窄的小巷映入眼帘,巷口堆放着几捆干枯的稻草,恰好能遮挡视线。林羽心中一动,趁着街角无人,猛地加快速度,身形一晃便钻进了小巷。巷子两侧是高高的土墙,只容一人通行,他沿着墙根快速穿梭,时而左转,时而右转,专挑那些纵横交错的窄巷走。身后的脚步声若隐若现,他不敢回头,只凭着记忆在迷宫般的巷弄里绕圈,直到听不到任何异样声响,才扶着墙大口喘气。
此时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的余晖被乌云吞没,街边店铺的灯笼陆续点亮,昏黄的光晕在湿滑的路面上晕开,映得人影忽明忽暗。林羽整理了一下被扯皱的衣襟,摸了摸怀中的治水方案——纸张虽有些受潮,却依旧完好。他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人影:陈老夫子。
陈老夫子曾在朝中任过水利官职,因看不惯官场腐败,辞官归隐县城,平日里以讲学为生,不仅德高望重,对水利之事更是颇有研究。若是能得到他的支持,不仅能完善治水方案,或许还能借助他的声望说服百姓,甚至让王县令有所忌惮。想到这里,林羽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不再犹豫,转身朝着陈老夫子家的方向快步走去。
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小贩的叫卖声、孩童的嬉笑声、妇人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可这些热闹却丝毫传不进林羽的耳中。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前方,脚步急促而坚定,街边店铺透出的灯光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跳动的火焰。偶尔有行人与他擦肩而过,他都会下意识地微微侧身,手不自觉地按在腰间——那里藏着一把防身用的短刀,是原主留下的旧物。经历了方才的跟踪,他不敢有半分松懈。
约莫走了一炷香的时间,一座古朴的宅院出现在眼前。朱红色的大门虽有些陈旧,漆皮斑驳,却打理得十分干净,门上的铜环被摩挲得发亮,在黯淡的光线中泛着温润的微光。院墙内探出几枝修剪整齐的翠竹,随风摇曳,透着一股清雅之气。林羽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抬手轻轻叩响了门环。
“咚咚咚——”清脆的敲门声在寂静的街道上格外清晰,打破了周围的喧闹。林羽屏息等待,手心微微出汗,生怕陈老夫子不愿见他。
片刻后,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仆探出头来。他穿着一身青色的粗布衣裳,眼神温和,上下打量了林羽一番,见他虽衣着朴素,却神态诚恳,没有丝毫轻浮之气,便轻声问道:“公子是何人?找我家老爷有何事?”
林羽赶忙拱手作揖,语气恭敬:“老丈您好,劳烦通传一声,大楚王朝县城吏林羽,因紧急公务,求见陈老夫子。”
老仆点了点头,没有多问,只说道:“公子稍等,我这就去禀报老爷。”说罢,便转身回了院内,将门轻轻掩上。
林羽站在门外,目光落在院墙上的翠竹上,心中暗暗祈祷——陈老夫子一定要愿意见他,这不仅是他的希望,更是县城百姓的希望。
没过多久,门再次打开,老仆引着林羽往里走:“公子,老爷请您进去。”林羽连忙跟上,穿过曲折的回廊,脚下的青石板路缝隙里长着青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清香。
穿过回廊,一处雅致的庭院映入眼帘。庭院不大,却布置得十分精巧,几株月季开得正艳,粉色、红色的花瓣上还沾着水珠,旁边的石桌上放着一套茶具,几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正房的门窗敞开着,烛光摇曳,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坐在书桌前,手中捧着一卷书,神情专注。
听到脚步声,老者抬起头,放下书卷,起身相迎。他身着一件深蓝色的长衫,面容清瘦,眼神却十分明亮,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让人见了心生亲近。“想必这位就是林公子了,久仰久仰。”陈老夫子声音温和,语气中没有丝毫架子。
林羽赶忙上前一步,再次拱手行礼:“晚辈林羽,见过陈老夫子。晚辈冒昧前来打扰,实有要事相求,还望老夫子莫怪。”
陈老夫子摆了摆手,笑着示意他坐下:“公子不必多礼,快坐。”又转头对老仆吩咐,“张伯,给林公子沏杯热茶来。”
待林羽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陈老夫子才缓缓开口:“林公子在县里的事,老夫略有耳闻——你多次向王县令建言治水,心系百姓,这份心意难能可贵。今日前来,想必是为水患之事吧?”
林羽心中一暖,没想到陈老夫子竟已知道自已的处境。他不再犹豫,直截了当地说道:“老夫子明鉴!如今县城洪水肆虐,百姓流离失所,田宅被淹,粮食将尽,可王县令却只顾享乐,对治水之事置之不理。晚辈虽制定了一份治水方案,却苦于无权无势,无人支持。晚辈深知老夫子曾执掌水利,对治水之法颇有研究,且在县里德高望重,恳请老夫子能助晚辈一臂之力,共商治水之策,救救百姓!”
说罢,林羽起身,郑重地朝着陈老夫子深鞠一躬,眼神中记是诚恳与期盼。
陈老夫子看着他,眼中流露出明显的赞赏之色,轻轻点了点头:“林公子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胸怀,实在难得。老夫虽已归隐,却也不忍见百姓受苦,对水利之事,确实还留存着一些心得。只是……”他话锋一转,眉头微微皱起,“这治水之事牵扯甚广,需要人力、物力,更需要官府支持。王县令那边,你可有把握说服他?”
“老夫子放心!”林羽心中一喜,连忙从怀中取出治水方案,双手递了过去,“晚辈已有详细的治水方案,里面写明了加固堤坝、挖掘分流渠的具l方法,还算了所需的人力与物料。只要老夫子愿意出面,凭借您的声望,定能让王县令重视此事!届时我们再发动百姓,齐心协力,定能解县城于水火之中!”
陈老夫子接过方案,放在桌上,没有立刻翻看,而是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指尖在杯沿轻轻摩挲,陷入了沉思。庭院里的风轻轻吹过,竹叶发出“沙沙”的声响,烛光在他脸上跳动,让人猜不透他的心思。
林羽坐在一旁,心中既紧张又期待,大气不敢喘一口,生怕陈老夫子拒绝。
片刻后,陈老夫子放下茶杯,终于开口:“林公子的想法甚好,老夫也愿意助你一臂之力。只是这王县令……”
话未说完,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噔噔噔”的声响打破了庭院的宁静。紧接着,正房的门被人猛地推开,一股冷风灌了进来,吹得烛光剧烈摇晃。一个身着灰色长袍的中年男子大步走了进来,他面容瘦削,眼神锐利,嘴角紧抿,透着一股精明与刻薄——正是王县令身边最得力的李师爷。
李师爷的目光在林羽和陈老夫子身上快速扫过,看到桌上的治水方案,嘴角立刻泛起一丝冷笑,语气带着嘲讽:“陈老夫子,好雅兴啊!都什么时侯了,还有闲情逸致与这小吏商议治水之事?”
陈老夫子脸色微微一变,起身迎了上去,语气带着几分疑惑:“李师爷今日怎会到访?不知有何要事?”
李师爷哼了一声,双手背在身后,目光落在陈老夫子身上,带着一丝警告:“陈老夫子,有些事,你还是少管为妙。这治水之事,是县衙的公务,岂是你一个归隐之人能插手的?”
林羽见状,心中怒火瞬间燃起,猛地站起身来,直视着李师爷,声音铿锵有力:“李师爷此言差矣!治水乃关乎全县百姓生死存亡之事,不分官民,不分闲忙!百姓在洪水中受苦,我们怎能坐视不管?你身为县衙师爷,不帮着想办法救灾,反而阻拦他人,难道就不怕百姓唾骂吗?”
李师爷瞥了林羽一眼,眼神中的不屑几乎要溢出来:“你这小吏,懂什么规矩?王县令掌管县城,治水之事自有他让主,轮得到你一个芝麻官指手画脚?我劝你识相点,赶紧离开这里,再在这里胡搅蛮缠,小心吃不了兜着走!”
“你!”林羽气得脸色发红,正要反驳,却被陈老夫子拦了下来。
陈老夫子眉头紧皱,看着李师爷,语气带着几分严肃:“李师爷,话可不能这么说。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这是县城的灾难,也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我们怎能因为‘规矩’,就眼睁睁看着百姓送死?”
李师爷冷笑一声,上前一步,突然压低声音,凑到陈老夫子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陈老夫子,您在朝中待过,该懂‘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赵太师的意思,您应该明白吧?”
“赵太师”三个字一出,陈老夫子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身l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手中的茶杯“咔嗒”一声,险些掉落在地。他眼中的坚定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无奈与恐惧,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林羽站在一旁,虽没听清李师爷说的是什么,却能看到陈老夫子的变化,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过了好一会儿,陈老夫子才缓缓抬起头,看着林羽,眼神中记是歉意:“林公子,实在抱歉……老夫……老夫恐怕无能为力了。”
“老夫子,您怎么了?”林羽心中一沉,急切地问道,“是不是李师爷说了什么?您别怕,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陈老夫子摆了摆手,声音带着几分疲惫与无力:“林公子,你走吧。此事……老夫实在是爱莫能助。”他不敢再看林羽的眼睛,转身走到书桌前,拿起书卷,却再也看不进去一个字。
林羽看着李师爷那副得意的嘴脸,又看看陈老夫子的无奈,心中的怒火与疑惑交织在一起。他上前一步,直视着李师爷,大声问道:“李师爷,你到底用什么威胁了老夫子?你为何要阻止治水?这背后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是不是王县令和你私吞了朝廷的救灾银子,怕治水暴露你们的罪行?”
李师爷脸色微变,随即又恢复了镇定,冷哼一声:“哼,你一个小吏,也配打听这些?总之,这治水之事,你最好不要再提,否则别怪我不客气!”说罢,他不再停留,转身大踏步离去,门在他身后“砰”的一声关上,震得烛光又是一阵摇晃。
林羽站在原地,看着紧闭的房门,心中记是疑惑与愤怒,李师爷为何能用赵太师的名字威胁到陈老夫子?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阴谋?他看着桌上的治水方案,又看了看沉默不语的陈老夫子,只觉前路一片黑暗,却又隐隐觉得,自已似乎触碰到了县城水患背后更深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