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笙那身道袍和莲花冠,在昏暗的油灯光下格外醒目,众村民们早看到了。
只是刚才心思全在孩子身上,无暇顾及。
“叔,婶子!”
待他们看来后,玉荧主动开口,声音清晰地道:“是这位小道爷救了我们大家,他把那些都打倒了!”
村民们闻言,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谢笙身上。
狐疑、惊讶、探究各种情绪在他们眼中飞快地交织变幻。
毕竟,眼前这位“小道爷”的年纪,实在太小了!
实在难以第一时间相信。
不过
当目光细细打量谢笙时,一种莫名的感触油然而生。
这位小道爷,面容沉静,气场更是安定自若,毫无怯意。
露在外的皮肤更是白皙有光泽,绝非风吹日晒的农家孩童所能拥有。
更令人无法忽视的,是他身上那套剪裁精良、绣纹玄奥的紫色道袍,以及头顶那顶温润生辉、莲瓣层叠的青玉冠冕。
这一切,都无声地昭示着他的不凡来历。
另外,除了他,也没其他人可以救得了这些小孩了。
渐渐相信玉荧所说。
渐生起一种混合着敬畏、希冀与一丝莫名的畏缩感。
短暂的寂静被打破。
“多谢小道爷!”
“多谢小道爷救了我家孩子!”
村民们纷纷躬身,由于谢笙身形尚小,他们矮下身来与他说话。
谢笙摆摆手:“没事,举手之劳。”
这时,一个中年男人说话了。
他应有五十多岁,面容沟壑纵横,写满愁苦。
此时急切地开口,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焦虑:“小道爷!这天,快要黑得透透的了!咱们还是赶紧先回村吧?”
这提议自然无人反对。
一行人不再耽搁。
村民们举着手中摇曳不定的昏黄油灯,孩子们紧紧依偎在父母身边。
在浓重的夜色中,沿着崎岖的山路,快步向董家村方向走去。
不多时,村庄模糊的轮廓便从沉沉的黑暗中显现出来。
董家村坐落在山坳之中,规模不大,约莫几十户人家。
目之所及,尽是低矮的土坯房或简陋的木屋,屋顶大多覆盖着枯黄的茅草或残破的瓦片。
村中道路泥泞狭窄,透着一股贫瘠的气息。
此刻,整个村子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
只有零星几户人家的窗户,透出豆大的昏黄灯光。
村口空荡荡的,不见半个人影迎接。
另外,谢笙如今视力和玄乎的第六感都是不弱。
敏锐地察觉到,没有亮灯的房屋窗户缝隙后,有目光在窥视。
不动声色地循着感觉望去。
几张或完全暴露在阴影,或半掩在破旧窗户后的面孔映入眼中。
有的脸上是纯粹的庆幸,为孩子们归来而真心高兴
有的则表情复杂,眼神闪烁不定,交织着喜悦与不安
还有一些,先是流露出压抑的愤怒,随即那愤怒又迅速被茫然和苦涩所取代
这些无声的目光,不难看出他们所想。
孩子们归来固然令人欣喜,但那位“神明”,让他们难以安心!
临近村口时。
借着油灯的光亮,谢笙的目光扫过地面,发现了几个清晰的马蹄印。
结合玉荧之前的信息,这很可能是那些“官爷”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