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彻骨
第一章
男装入仕
天启十三年,秋。
雁门关的风裹着沙砾,刮得沈家军大营的旗帜猎猎作响。沈惊鸿跪在中军帐外,一身玄色劲装被汗水浸透,额角的血顺着下颌滴在地上,与黄沙混在一起,成了暗沉的褐色。
将军,陛下有旨,沈老将军通敌叛国,即刻押解回京,沈家军暂由副将接管。传旨太监尖细的声音,像针一样扎进沈惊鸿的耳朵里。
她猛地抬头,眼底是翻涌的猩红:不可能!我爹镇守雁门关十年,怎么可能通敌这是污蔑!
是不是污蔑,到了京城自有定论。太监不耐烦地挥挥手,来人,把沈小姐‘请’回营帐,待沈老将军押走后,再送她回沈府。
侍卫上前,沈惊鸿却抽出腰间的短剑,抵在自己颈间:谁敢动我沈惊鸿是沈家军的人,不是任人摆布的囚犯!
帐内传来副将的叹息:小姐,好汉不吃眼前亏。老将军还需要您去京城查明真相,您不能冲动。
沈惊鸿握剑的手微微颤抖。她知道副将说得对,父亲年过半百,身体本就不好,若是在押解途中出了意外,她连翻案的机会都没有。
她收了剑,指尖泛白:好,我跟你们走。但若是我爹少一根头发,我沈惊鸿定要掀了这京城的天!
回京的路上,沈惊鸿一直在想对策。沈家世代将门,手握兵权,早就成了皇权的眼中钉。这次父亲被诬陷,十有八九是储位之争的牺牲品。如今太子萧彻与三皇子萧煜斗得正凶,父亲是太子一派的人,三皇子定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要救父亲,就得找到证据,还父亲清白。可她是女子,按律不能入仕,连朝堂的门都进不去,怎么查
路过驿站时,她看到一个死去的书生。那书生穿着工部的吏员服,像是要去京城赴任。沈惊鸿看着那套衣服,心里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女扮男装,入工部。
工部掌管营造、军械,父亲当年负责雁门关的城防修缮,留下了不少图纸和文书,说不定能在工部找到线索。而且工部相对冷门,不容易引起注意,适合她隐藏身份。
她烧了书生的尸体,换上那套吏员服,剪了长发,用布条束了胸,又在脸上涂了些灰,让自己看起来面色蜡黄,像个常年苦读的穷书生。她给自己取了个化名,叫沈九——取惊鸿二字的笔画数,也藏着对自己的警醒。
抵达京城后,她凭着书生留下的荐书,顺利进入了工部营缮清吏司,成了一名从九品的主事,负责整理军械图纸。
上班第一天,她就遇到了太子萧彻。
那天,工部尚书带着几位官员在营缮司巡查,萧彻也在其中。他穿着一身月白色的常服,腰间系着玉带,面容俊朗,气质温润,看起来像个无害的文人,可沈惊鸿却从他眼底看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
这位是新来的主事萧彻的目光落在沈惊鸿身上,声音温和。
工部尚书连忙点头:回太子殿下,是刚从地方上来的沈九,精通军械图纸。
萧彻走到沈惊鸿面前,俯身看了看她桌上的图纸:哦沈主事对这连弩的图纸有什么见解
沈惊鸿心里一紧。她面前放的是父亲当年设计的连弩图纸,上面有几处改良的细节,是父亲的心血。她定了定神,拱手道:回殿下,这连弩的扳机结构有些繁琐,若是能改用青铜铸造,再缩短弩臂的长度,不仅能减轻重量,还能提高射速。
萧彻挑了挑眉,眼底闪过一丝惊讶:哦沈主事倒是有想法。那你觉得,改造成本需要多少多久能投入使用
沈惊鸿早就在心里算过无数遍,立刻回答:青铜铸造的成本比铁制高两成,但使用寿命能延长三倍;缩短弩臂需要重新调整弓弦的张力,预计半个月能做出样品,一个月就能批量生产。
萧彻笑了笑:不错,有见地。尚书大人,以后营缮司的军械改良,不妨多听听沈主事的意见。
说完,他转身离开,没再看沈惊鸿一眼。可沈惊鸿却觉得后背发凉,她总觉得,萧彻好像看穿了她的伪装。
第二章
试探与周旋
自那天见过萧彻后,沈惊鸿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萧彻像是故意针对她,时不时就会来工部巡查,每次都要问她一些军械或城防的问题,从连弩的射程到城墙的夯土比例,无一不包。沈惊鸿只能凭借着父亲从小教她的知识,一一应对,不敢有丝毫差错。
不仅如此,萧彻还把营缮司最难的活交给了她——改良漕运的防滑齿轮。
漕运是京城的命脉,每年从南方运粮到京城,都要经过大运河。可运河有些河段水流湍急,船只的齿轮经常被磨损,导致运粮效率低下,每年都有不少粮食在途中损耗。工部之前找了很多人改良,都没成功。
沈主事,这防滑齿轮的改良,关系到京城的粮食供应,陛下很重视。萧彻坐在营缮司的厅堂里,手里拿着茶杯,语气平淡,给你一个月的时间,若是改不好,你这个主事,恐怕就当不成了。
沈惊鸿知道,这是萧彻的试探。若是她改不好,就会被赶出工部,再也没有机会查父亲的冤案;若是她改好了,就会更加引人注目,可能会被卷入更深的漩涡。
臣定不辱使命。她拱手应下,没有丝毫犹豫。
接下来的一个月,沈惊鸿几乎住在了工部的作坊里。她查阅了大量的漕运资料和齿轮图纸,还亲自去大运河边观察船只的行驶情况。她发现,之前的齿轮之所以容易磨损,是因为齿牙的角度不对,而且材质太脆,经不起水流的冲击。
她想到了父亲当年在雁门关用的百炼钢技术,这种钢硬度高,韧性好,适合做齿轮。她立刻让人按照百炼钢的配方打造齿轮,又调整了齿牙的角度,让齿轮在转动时能更好地贴合船轴,减少摩擦。
半个月后,第一批改良后的齿轮做了出来。沈惊鸿亲自跟着漕船去大运河测试,结果比她预想的还要好——船只的行驶速度提高了三成,齿轮的磨损程度也减少了一半。
消息传到萧彻耳朵里,他正在太子府看书。听到汇报后,他合上书,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这个沈九,倒是有点本事。
他身边的太监总管李德全问道:殿下,要不要再试探试探他
不用了。萧彻摇摇头,再试探,就显得我小气了。不过,你去查查他的底细,我总觉得,他不简单。
李德全领命而去。可查了几天,却什么都没查到。沈九的身份信息和那书生的一模一样,老家在江南的一个小县城,父母双亡,是靠同乡的资助才考上的功名。看起来天衣无缝。
萧彻并不意外。他知道,沈九若是真想隐藏身份,肯定会把后路铺好。他决定换一种方式——接近她,从她的言行举止中找破绽。
他开始以讨论公务为由,经常把沈惊鸿叫到太子府。有时候是让她看军械图纸,有时候是和她聊漕运的事,偶尔还会留她一起吃饭。
吃饭的时候,萧彻故意点了些辛辣的菜。他记得,那天在工部,沈惊鸿闻到辣椒的味道时,咳嗽了两声,像是不太能吃辣。果然,饭桌上,沈惊鸿只夹了几口清淡的菜,辛辣的菜一口都没碰。
沈主事不爱吃辣萧彻状似无意地问。
沈惊鸿心里一慌,连忙解释:回殿下,臣从小肠胃不好,吃不了辣的东西。
萧彻点点头,没再追问,只是让人给她换了几道菜。
又一次,两人在书房讨论城防图纸,窗外下起了雨。沈惊鸿靠窗坐着,风吹进来,她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还打了个喷嚏。萧彻注意到,她的耳朵尖红红的,像是很怕冷。
沈主事身子这么弱萧彻递给他一件披风,披上吧,别着凉了。
沈惊鸿接过披风,指尖不小心碰到了萧彻的手。他的手很暖,而她的手却很凉。萧彻皱了皱眉:你手怎么这么凉是不是生病了
没有,臣从小体质就寒,冬天更甚。沈惊鸿连忙收回手,把披风披在身上,遮住了自己微微泛红的耳根。
她不知道,她的这些小细节,都被萧彻看在眼里。一个常年在北方军营长大的男子,怎么会体质虚寒、怕冷怕辣而且她的手指纤细,皮肤也比一般的男子细腻,说话的声音虽然刻意压低,但偶尔激动时,还是会露出一丝女子的柔媚。
萧彻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只是他没有点破。他想看看,这个沈九,到底想在工部做什么,又和沈家有什么关系。
data-fanqie-type=pay_tag>
第三章
暗流涌动
漕运齿轮改良成功后,沈惊鸿在工部名声大噪,不少官员都对她刮目相看。可也有人嫉妒她,比如营缮司的郎中王大人。
王大人是三皇子萧煜的人,原本想借着漕运齿轮的事打压沈惊鸿,没想到反而让她立了功。他心里不服气,就想找机会报复。
一天,工部收到了一份来自雁门关的文书,说城防出现了裂缝,需要派人去修缮。王大人立刻向工部尚书推荐了沈惊鸿:沈主事精通城防图纸,又对军械有研究,让他去雁门关最合适不过了。
工部尚书有些犹豫:雁门关现在由副将接管,局势复杂,沈主事只是个从九品的主事,去了怕是镇不住场面。
尚书大人放心,沈主事有本事,肯定能处理好。王大人笑得一脸和善,心里却盘算着,雁门关是沈家的地盘,沈惊鸿去了,说不定会和沈家的旧部联系,到时候他就能抓住把柄,把沈惊鸿和沈家一起拉下水。
沈惊鸿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整理父亲留下的图纸。她心里又惊又喜——惊的是王大人突然推荐她去雁门关,说不定有诈;喜的是她终于有机会回雁门关,找父亲的旧部打听消息,说不定还能找到父亲通敌的证据。
她正想答应,萧彻却突然来了工部。
听说王大人推荐你去雁门关修缮城防萧彻坐在她的办公桌前,语气带着点不易察觉的严肃。
沈惊鸿点头:回殿下,是的。臣觉得,这是个锻炼的机会。
锻炼萧彻冷笑一声,王大人安的什么心,你心里不清楚雁门关现在是三皇子的人在管,你去了,就是羊入虎口。
沈惊鸿心里一暖,原来萧彻是在担心她。可她还是不想放弃这个机会:殿下,臣知道有风险,但雁门关是我爹当年镇守的地方,臣想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到一些线索。
萧彻看着她,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你爹沈老将军
沈惊鸿心里一紧,她没想到萧彻会突然提起父亲。她连忙低下头,掩饰自己的情绪:臣……臣只是敬佩沈老将军,想去他镇守过的地方看看。
萧彻没再追问,只是说:雁门关你不能去。王大人那边,我会处理。你安心在工部待着,查你想查的事,有我在,没人敢动你。
沈惊鸿抬起头,看着萧彻的眼睛。他的眼神很认真,没有丝毫敷衍。她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有点发烫。她连忙别开脸,低声道:谢殿下。
萧彻看着她泛红的耳根,嘴角微微上扬。他起身离开,走到门口时,又回头说了一句:晚上别熬夜,你的身子,经不起折腾。
沈惊鸿的心跳更快了,她低着头,没敢回应。
萧彻果然说到做到。第二天,王大人就被调去了工部虞衡清吏司,负责管理兵器制造,远离了营缮司。而雁门关的城防修缮,也交给了另一位经验丰富的官员。
沈惊鸿知道,这是萧彻在保护她。可她不明白,萧彻为什么要帮她。他们只是萍水相逢,而且她还是个来历不明的人。
她开始更加小心地查父亲的冤案。她在工部的档案库里翻了很久,终于找到了父亲当年负责雁门关城防修缮的记录。记录里提到,父亲当年发现城防的夯土比例有问题,怀疑有人偷工减料,还上书给陛下,请求彻查。可那份奏折,却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
她还发现,当年负责给雁门关供应夯土材料的商家,是三皇子萧煜的岳父家。这就说得通了——萧煜的岳父家偷工减料,父亲发现后要举报,萧煜为了自保,就诬陷父亲通敌,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父亲身上。
找到这个线索后,沈惊鸿很兴奋。她想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可父亲还被关在天牢里,她根本见不到。而且,仅凭这份记录,还不足以证明父亲的清白,她需要更多的证据,比如商家偷工减料的账本,或者当年参与城防修缮的工匠的证词。
就在她想办法找证据的时候,萧彻又一次把她叫到了太子府。
你在查沈老将军的冤案萧彻开门见山,没有绕圈子。
沈惊鸿心里一惊,手里的茶杯差点掉在地上。她抬起头,看着萧彻,眼神里充满了警惕:殿下……您怎么知道
萧彻笑了笑:你在工部档案库翻了半个月的记录,还托人打听当年雁门关城防修缮的工匠,我要是再不知道,就太迟钝了。
沈惊鸿的脸色变得苍白。她没想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萧彻的监视之下。她握紧了拳头,声音带着点颤抖:殿下是想阻止我吗
我为什么要阻止你萧彻看着她,眼底带着一丝认真,沈老将军是忠臣,他的冤案,本就该昭雪。而且,扳倒三皇子的岳父家,对我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沈惊鸿愣住了。她没想到萧彻会这么说。
我可以帮你。萧彻继续说,我能让你见到沈老将军,还能帮你找到商家偷工减料的账本。但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沈惊鸿连忙问。
萧彻俯身,凑到她耳边,声音低沉:告诉我,你的真实身份。你不是沈九,你是谁
沈惊鸿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她看着萧彻的眼睛,那双眼睛深邃得像大海,仿佛能看穿她所有的秘密。她知道,自己再也瞒不下去了。
她深吸一口气,慢慢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决绝:殿下猜对了,我不是沈九。我是沈惊鸿,沈振邦的女儿。
第四章
身份暴露
听到沈惊鸿这三个字,萧彻并没有太惊讶,仿佛早就知道了答案。他只是看着她,眼神里多了一丝复杂的情绪:果然是你。
沈惊鸿低下头,声音带着点自嘲:殿下早就知道了那为什么不拆穿我
拆穿你有什么好处萧彻靠在椅背上,语气平淡,你女扮男装入工部,无非是为了查你父亲的冤案。我若是拆穿你,你不仅查不了案,还会因为欺君之罪被处死。沈老将军已经够惨了,我不想再看到他的女儿落得同样的下场。
沈惊鸿抬起头,看着萧彻,心里充满了感激。她没想到,这个看起来腹黑的太子,竟然会为她考虑这么多。
谢谢殿下。她轻声说,眼眶有点泛红。
不用谢我。萧彻摇摇头,我帮你,也是为了我自己。三皇子一直想夺我的太子之位,他的岳父家犯了这么大的错,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我们现在是盟友,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虽然萧彻这么说,但沈惊鸿知道,他对她,不仅仅是盟友那么简单。他之前的试探、关心、保护,都不是一个盟友该做的。
那殿下的条件,我答应了。沈惊鸿说,我的真实身份,就是沈振邦的女儿沈惊鸿。
萧彻点点头:很好。现在,我们来商量一下怎么查你父亲的冤案。
接下来的几天,萧彻开始帮沈惊鸿找证据。他利用自己的人脉,找到了当年给雁门关供应夯土材料的商家的账本,还找到了几个当年参与城防修缮的工匠,让他们写下了证词。
同时,他还安排沈惊鸿去天牢见了父亲一面。
天牢里阴暗潮湿,沈老将军被关了这么久,脸色苍白,头发也白了不少,但精神还好。看到沈惊鸿时,他先是惊讶,随即又生气:你怎么来了谁让你管这件事的快回去!
爹,我不回去。沈惊鸿跪在父亲面前,眼泪掉了下来,我已经找到了一些证据,很快就能还您清白了。您再坚持一下。
沈老将军看着女儿,心里又疼又气:傻孩子,这是皇权争斗,不是你能掺和的。太子和三皇子斗得正凶,我们沈家只是他们的棋子。你快离开京城,找个地方好好生活,别再管这些事了。
我不能不管。沈惊鸿擦干眼泪,眼神坚定,您是我的父亲,我不能看着您被冤枉。而且,太子殿下会帮我们的。
提到萧彻,沈老将军的眼神变了变:太子你怎么会认识他你是不是……
爹,我女扮男装入了工部,认识了太子殿下。沈惊鸿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太子殿下是个好人,他会帮我们的。
沈老将军沉默了很久,最后叹了口气:罢了,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你自己小心点,太子心思深沉,你别被他利用了。
沈惊鸿点点头:我知道了,爹。您放心,我会保护好自己的。
见过父亲后,沈惊鸿更加坚定了查案的决心。她和萧彻一起,把找到的证据整理好,准备在朝堂上呈给陛下。
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三皇子萧煜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知道沈惊鸿女扮男装入工部,还在查沈老将军的冤案。他立刻在陛下面前告状,说沈惊鸿欺君罔上,还勾结太子,意图谋反。
陛下大怒,下令立刻把沈惊鸿抓起来,打入天牢。
那天,沈惊鸿正在工部整理证据,突然冲进来一群侍卫,把她围了起来。
沈九,陛下有旨,你涉嫌欺君罔上,勾结太子,即刻跟我们走一趟!侍卫统领大声说。
沈惊鸿心里一慌,她知道,是萧煜动手了。她想反抗,可侍卫太多,她根本不是对手。
就在这时,萧彻来了。他骑着马,带着一队禁军,挡在了侍卫面前。
谁敢动她萧彻的声音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侍卫统领愣了一下,随即拱手道:太子殿下,这是陛下的旨意,臣不敢违抗。
陛下的旨意萧彻冷笑一声,陛下知道沈九是谁吗知道她为什么女扮男装吗在没查清楚事情的真相之前,谁敢动她,就是跟我作对!
他翻身下马,走到沈惊鸿身边,把她护在身后。他身上的气息很冷,却给了沈惊鸿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萧彻,你想造反吗三皇子萧煜的声音从后面传来。他带着一队人马,气势汹汹地走了过来。
造反萧彻回头,看着萧煜,眼神锐利,三皇子,你诬陷沈老将军通敌,又想害死他的女儿,到底是谁想造反
你胡说!萧煜脸色一变,沈振邦通敌叛国,证据确凿,沈惊鸿女扮男装入工部,欺君罔上,这也是事实。萧彻,你别想护着他们!
证据确凿萧彻从怀里拿出一叠纸,扔在萧煜面前,这是你岳父家偷工减料的账本,还有当年工匠的证词。沈老将军当年是因为发现了城防的问题,才被你诬陷的。你敢说这不是事实
萧煜看着那些证据,脸色变得惨白。他没想到,萧彻竟然找到了这么多证据。
你……你伪造证据!萧煜还想狡辩。
是不是伪造的,陛下一看便知。萧彻不再理他,转身对沈惊鸿说,别怕,跟我走,我带你去见陛下,还你和你父亲清白。
沈惊鸿点点头,跟着萧彻,一步步走向皇宫。她知道,接下来的这一战,不仅关系到父亲的清白,还关系到太子和三皇子的储位之争,更关系到她和萧彻的未来。
第五章
尘埃落定
皇宫里,陛下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殿内站满了文武百官,气氛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
萧彻带着沈惊鸿走进大殿,跪在地上:儿臣参见父皇。
沈惊鸿也跟着跪下,声音平静:罪臣之女沈惊鸿,参见陛下。
陛下看着沈惊鸿,眼神复杂:你就是沈振邦的女儿胆子不小,竟敢女扮男装入工部,欺君罔上。
陛下,臣女并非有意欺君。沈惊鸿抬起头,眼神坚定,臣女的父亲被诬陷通敌叛国,臣女无计可施,只能出此下策,入工部寻找证据,还父亲清白。臣女知道自己犯了欺君之罪,愿意接受惩罚,但求陛下能查明真相,还父亲一个公道。
萧彻也连忙说:父皇,沈惊鸿所言属实。儿臣已经找到了证据,证明沈老将军是被冤枉的,诬陷他的是三皇子的岳父家。
他把账本和证词递了上去,太监总管李德全接过,呈给陛下。
陛下翻看着那些证据,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抬头看向萧煜,语气冰冷:萧煜,这些你怎么解释
萧煜跪在地上,浑身发抖:父皇,儿臣不知道……这都是萧彻伪造的,他想陷害儿臣……
伪造萧彻冷笑一声,父皇,儿臣可以让当年的工匠来作证,还可以让人去查三皇子岳父家的库房,看看是不是有偷工减料的材料。
陛下沉默了很久,最后叹了口气:罢了,朕知道了。沈振邦被诬陷,朕有错;你萧煜,纵容外戚作恶,诬陷忠臣,罪不可赦。李德全,传朕旨意,释放沈振邦,恢复他的官职;萧煜,削去亲王爵位,贬为庶人,圈禁在府中;沈惊鸿女扮男装,虽有欺君之罪,但念其孝心可嘉,免予惩罚。
旨意一下,殿内一片哗然。萧煜瘫在地上,面如死灰;沈惊鸿则激动得泪流满面,不停地给陛下磕头:谢陛下!谢陛下!
沈老将军被释放后,身体还很虚弱。沈惊鸿辞了工部的职位,专心在家照顾父亲。萧彻经常来看他们,有时候带些补品,有时候陪沈老将军下棋,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
沈老将军看在眼里,心里也明白了萧彻的心思。一天,他把沈惊鸿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惊鸿,太子是个好孩子,虽然心思深沉,但对你是真心的。你若是喜欢他,就别错过了。
沈惊鸿的脸一下子红了,她低下头,小声说:爹,我……
傻孩子,爹知道你的心思。沈老将军笑了笑,当年我反对你查案,是怕你卷入皇权争斗,受到伤害。现在太子能保护你,还能还我们沈家清白,爹放心了。
沈惊鸿抬起头,看着父亲,眼里充满了感激。
几天后,萧彻向陛下请旨,求娶沈惊鸿。陛下早就看出了萧彻对沈惊鸿的心思,又念及沈家的功劳,立刻就答应了。
大婚那天,京城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沈惊鸿穿着红色的嫁衣,坐在轿子里,心里既紧张又期待。轿子停下后,萧彻掀开轿帘,伸出手,眼神温柔:惊鸿,跟我走。
沈惊鸿把手放在他的手里,跟着他走进了太子府。
晚上,新房里,红烛摇曳。萧彻看着沈惊鸿,眼神里充满了爱意:惊鸿,以后,我不会再让你受委屈了。
沈惊鸿靠在他怀里,轻声说:彻,谢谢你。若是没有你,我和我爹都不知道会落得什么下场。
我们是夫妻,不用这么客气。萧彻低下头,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以后,沈家有我,我会护着你们一辈子。
沈惊鸿抬起头,看着萧彻的眼睛,眼里充满了幸福。她知道,自己没有选错人。虽然他们的相遇充满了试探和周旋,虽然他们的爱情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最终,他们还是走到了一起。
后来,萧彻顺利继承了皇位,沈惊鸿成了皇后。她没有像其他皇后一样只待在后宫,而是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帮萧彻处理朝政,尤其是在军械和城防方面,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
大臣们一开始还反对,说皇后干政,可萧彻却力排众议,支持沈惊鸿。他经常在朝堂上说:皇后不仅是我的妻子,更是我的知己和盟友。有她在,我才能更好地治理这个国家。
沈惊鸿和萧彻一起,励精图治,开创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他们的爱情,也成了京城百姓口中的一段佳话——一段始于斗智斗勇,终于相濡以沫的传奇。